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走进晋国博物馆:半个多世纪发掘 从寂寂无闻到风起云涌

[文化]走进晋国博物馆:半个多世纪发掘 从寂寂无闻到风起云涌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2 06:12:02 阅读:

本篇文章3438字,读完约9分钟

1980年,考古队员在曲村合影

青铜器、车马坑、晋王陵...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金霸业,在金博物馆的展品中复活了。是几代考古学家打开并解读了这一卷历史书。上世纪下半叶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当时只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初都没有找到。

晋国统治春秋五霸150年,立国600多年,沿用山西之名。找不到早期都城是金文化研究的一个巨大缺陷。“发现晋国”对考古学家来说意义重大。五六十年代,考古学家的目光越过中原,聚焦山西南部。“穷追晋国”,这个搜索是50多年。

从“曲村天马遗址”的发现到晋国博物馆的建立,几代古人的心血和汗水,使金、金盾、金文化浮出水面。那本书里的“晋国”逐渐清晰起来,映入我们的眼帘。

晋国博物馆展示了盗墓的历史

在晋国博物馆,有一个关于盗墓历史的展览。即使在盗墓展上,也没有人为消除盗墓痕迹,而是用特殊的标志标明“盗洞”等痕迹。

这在国内博物馆是很少见的。对此,晋国博物馆项目副司令员、原曲沃县文物旅游管理中心主任孙永和说:“博物馆是记录历史、还原历史的地方。我们通过尊重历史,让人们讨厌盗墓者来表现这一点。”北京大学教授李说:“显示盗墓是非常忠于历史的。可以让观众看到考古有多难,保护文物,克服恶劣环境。这既包括野外的艰辛,也包括与盗墓的斗争。”

一群“北大学生”来到曲村

在金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内,有一面墙是灯箱展示的“屈村-天马遗址”。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考古学家的轮廓,蹲着、躺着或站着,一些人拿着探针杆,一些人拿着手铲。

77岁的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在谈到自己过去的长相时说:“是的,它和远处的农民没什么区别,就是一只手在地上挖着刨着……”

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侯马大量的工业项目都是在工地上建设的,国家文物局在侯马组织了一次考古会议,避免在工业建设中破坏文物。1960年至1979年,考古学家在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发现了“曲村-天马遗址”,并进行了两次发掘,初步确定为周朝金代文化遗址。

李参与了发掘。他和商周时期北京大学的考古专家邹衡一起发掘了曲村遗址。“当时发现了一些墓葬,我们也私下讨论过这是不是晋国的第一个地方,但还没有发现明确的铭文。我们有个想法,在这里建立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北大考古专业和山西省文物局的人员会进行长期的发掘研究。”

这个计划很快被采纳了。1980年,第一批考古学家来到曲村。山西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和北京大学师生共37人,以邹恒、李为首。考古发掘是在那一年的九月到1981年春节前进行的。

当年,偏僻的村子里就有这样的队伍。村里的村民不知道这些说北京话的外国人是干什么的。人们只是称他们为“北大学生”。带领这群“北大学生”的李首先头痛的,竟然是“生存”。第一次来曲村的时候,也带了介绍信。他不肯去公社吃饭,只去村里农民家吃派饭。

看着介绍信,村长很尴尬。“你不是搞水利井的,也不是收税的。在这个村子里对我们没用。你做考古的?”好说歹说,队长勉强答应了接待,把李和一行安排到了一个农民家里。当时,农民的房子条件很差,没有多少空房间。前天葬礼后,李·钱波发现了这个房间,这个家庭的老太太去世了,所以她离开了这个空的房间。

李回忆说,“房间是用来做事的房间。我们吃的饭是做事留下的。门仍然覆盖着白色。第一天晚上,我们四个大男人不敢睡觉,打了一晚上扑克。”

就这样,考古工作开始了,考古学家租下了村民的农舍,自己生火。从1980年到1990年,先后有七批考古人员来到曲村,村里建起了考古工作站。在考古学家邹恒的带领下,发掘出大量墓葬。邹衡当时一口咬定这是晋国的原封地,也是其早期都城的所在地,但由于缺乏大宫基址、王陵等相关证据,当时学术界并未普遍接受。

金厚的踪迹在哪里

在金博物馆“发掘历史”展厅的一角,一位老人静静地坐着,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笔,认真地写着。来到这里的观众一开始会很惊讶。当有人“坐”在这里一动不动的时候,当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蜡像。蜡像的原型是中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商周第一考古学家”邹衡。

这个蜡像唤起了许多考古学家的记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田是邹恒的学生。1982年,仍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的田文健第一次跟随邹恒来到曲村。正是那次实习,让他的一生与金厚墓地联系在一起。

田文健回忆说,邹恒和考古学家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找到“晋国第一封地”。邹先生甚至断言它就在这里,但没有1980年至1990年考古发现的直接证据。到1990年,邹恒先生已经60多岁,即将退休。十年的曲村考古需要一个总结,他开始写一份关于曲村——天马的调查报告。

1991年春节,忙于工作的邹恒先生决定去曲村过春节,并抽出时间整理他的报告。大雪封路的时候,64岁的邹恒在曲村考古工作站一字一句地查看他写的曲村考古报告,他的同事李并没有回家来这里过年。元旦的第五天,他的弟子刘旭(当时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教师)从北京来到曲沃,找到了曾在陕西考古研究所工作的田文健,乘考古研究所的唯一一辆卡车来到曲村。几天后,几个弟子在雪地里来到这里。那年春节,考古队员又聚集在曲村。

除了喜悦和激动,邹恒先生还谈到了当时日益猖獗的盗墓事件。田经常听邹亨先生说,他昨晚听到了爆炸声,而且似乎又有一座坟墓被盗了。

盗墓猖獗。曲村遗址请求保护

山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纪也是邹衡的弟子。1984年赴曲村实习发掘,2002年后负责金侯墓地考古发掘工作。他回忆说,在曲村的头几年,村民们对考古一无所知,考古队挖掘出来的东西都放在屋里。一些青铜器生锈了,于是他们从老乡那里借了一个罐子,用当地的米醋浸泡,放在院子里。“不用担心安全。”。“对房东来说,你可以住在房子里,但不要& prime不要把挖掘出来的东西带回家。当时当地人对墓葬里的东西有些忌讳。”纪回忆道。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盗墓之风盛行,当地派出所只能把大家赶回去。考古队别无选择,只好动用考古经费,要求当地公安部派人值班。

[文化]走进晋国博物馆:半个多世纪发掘 从寂寂无闻到风起云涌

李回忆说:“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发现村里有一栋新房子。有人说是地下的东西做的。”有一次,公安局抓到一个盗墓贼,李和几个考古学家申请见这些人,当面问他们为什么要盗墓。结果,原来是他租的房子旁边的邻居。这让李很伤心,从禁坟怕祖到贪得无厌疯狂挖坟,就这么几年。

考古学家的无奈感来自各方面。李回忆说,当时,该县官员指责考古学家盗墓。“你不来,你不雇这些民工,能抢墓吗?”你训练他们来帮你考古。如果可以,他们会去盗墓。源头还是你...“此外,盗墓犯罪组织与官员勾结,即使有公安人员值班,墓还是被盗了。

从1989年开始,文物有关部门开始向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报告,要求对盗墓行为进行保护。1989年6月,李代表北京大学考古系致信国家文物局,请求保护曲村遗址。1990年3月,北京大学致信国家文物局,再次要求“曲村遗址紧急保护”,但没有得到回应。几个月后,同年小麦收割前,被盗墓贼偷走。

金侯墓地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1992年初春,邹恒去了曲村考古工作站。路过太原时,听说1991年腊月,曲村天马旧址赵蓓村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入室盗窃案。据说偷猎者携带枪支和武器,挖出了许多“珍宝”。到曲村后不久,他们一次又一次听到类似的消息,引起了邹恒的警惕。

在调查过程中,邹恒和考古专家对盗墓现场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既痛苦又惊艳。经实地调查询问,已知盗墓遗址出土了大量大型青铜器,对盗墓分子的恶劣行为深恶痛绝,大量青铜器碎片和墓葬的格式印证了邹恒对晋侯墓地十余年的追求。

1992年,救援挖掘开始。从1992年到2007年,进行了9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金侯墓地的大门打开了。金侯夫妇墓9组19座,车马坑10个,陪葬坑、祭祀坑数十个。其中,晋侯夫妇墓被盗8座,墓葬被盗9座。四处都是苦苦寻觅的“晋国踪迹”。考古学家没找到。反而是盗墓贼先开了门。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困境:考古发掘吸引了盗墓贼,盗墓贼指引了考古发掘的方向。田文健回忆说,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中,有一半以上是盗墓贼发起的抢救性发掘。

1995年3月至6月,山西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一次春季“严打”斗争。金侯墓地被盗案,36名不法分子被捕,庇护和参与其中的政府官员被依法处理,10名罪犯被枪杀,成为当时“第一起文化保护案件”。1998年,曲沃县文物局以县政府的名义起草并向省政府写了一份报告,2008年9月30日,金国家博物馆项目在省发改委正式成立,2009年8月31日,金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

标题:[文化]走进晋国博物馆:半个多世纪发掘 从寂寂无闻到风起云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