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人的出行
本篇文章828字,读完约2分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山西人比较保守,不爱出门。山西人自己说:“出门在外不如在家。” 而明清时期,晋商南从江浙到广东,北至包头到外蒙古,西至陕西、四川,足迹遍布各地 山西人不仅擅长旅游,而且更注重旅游。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探亲,都要看旅行前的日子 “369出门,258回家”,同时还要做好各种准备,更加注重行程,形成丰富的旅游风情地图 【/h/】过去,人们经常出门的主干道被称为“官道”和“马路”。主干道的施工采用黄土砂石,雨季泥泞不便 古代山西,交通相对发达。该省有10条主干道和58个驿站,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四通八达 县和主要城镇之间还有被称为“偏远”的当地市场 至于农村,到处都是道路和网络 当时,在山西的县城、重要城镇和大村庄里,有私人客栈、汽车和马店以及供住宿的小商店 注意字号,比如金城的“新泰店”“万顺店” 在旧社会,商店门前用灯笼、旗帜和门牌,有些人干脆用门墙写广告 【/h/】山西人虽然想家,但被迫外出谋生的人也不少 运城运盐的大篷车盐队,多年走在山路上,住在店里 晋中的祁县、太谷县,忻州的原平县、定襄县、代县,雁北的应县、山阴县等。,聚集了许多做生意和玩工艺品的旅行者 面对饥荒,外出逃离农村的人是最糟糕的行者。这些人衣衫褴褛,赡养老人,照顾年轻人,乞讨食物,住在破败的寺庙里,很多人中途抛弃了自己的身体,非常荒凉 过去,山西河曲和宝德有许多人过黄河,当地民间有句谚语说:“男人出嘴,女人挖野菜。” 二人台的名剧《西游记》生动地展现了外出谋生者的悲伤心情、旅行的艰辛和乡愁,留下了关于古老旅游习俗的宝贵信息。 生活在山区的山西人发明了一种可以载人、载物的工具,也叫“驮篮” 用木头做一个拱形的背架,骑在动物背上,一端固定一个篮子。外出时,东西放在篮子里,人骑在中间,有时孩子可以放在篮子里 弯曲的山路上,路很长,人很少。颂扬牺牲精神的人,耐不住寂寞,大声喊几首民谣。粗糙的歌声和围绕在牺牲精神脖子上的钟声在山谷中回荡,加深了山和路...
标题:[文化]山西人的出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李星民著:山西饮食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