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晋源箍桶匠
本篇文章1139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中国有两种流行的说法,一种是“用桶盖房子”,意思是要求人们用错误的物体做事 还有一种说法叫“铁环盖庙”,意思是人不自量力,小工匠接大工程 这两句话表明,在民间,造铁环的人和造房子的工匠一样常见 四十年前,我也当过两年的清洁工 只是铁环是一个取出粪便的草桶,不是水桶 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在我们这个地方,用了很多年、几代人的木桶被铁桶取代了 我家在金元区吴家庄 当时叫吴家庄大队。有四个制作组,我家在第四组 当时,农业仍然是农家肥的主人 因此,每个队每天都有六七辆驴车(小平车)进入太原市收集粪便 捡起来之后,根据季节,或者直接扔进稻田(大米);或者直接应用于菜地;或者储存在田间的茅角里 每辆平板车拉7桶,整个车队有四五十桶全年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碰撞损坏和磨损必须由专门人员进行修理和补充 1969年,我回到家乡参加生产,正好缺少木匠空. 我曾经自学过木工技术,所以被队长选中,分配到队里做制箍工,修理毛桶 不过除了修毛桶,还修平板车,做队里其他木杂事。官方名字是卡彭特 毕竟箍桶不同于一般的木制作品,必须由师傅指导 当时三队的木匠姓阎,是个瘦老头(其实当时五十多岁,印象中有点老) 在四个队中,他最擅长扔铁环 所以我们队长和三队队长交涉,借了他,说他积攒了一些旧桶,让他帮忙修。事实上,他为我雇了一个师傅 就这样,我和颜师傅一起工作了半个月。在他的指导下,我从制作特殊工具进入了认识特殊技术的大门 早年的肩扛草桶和水桶都是一个桶底,桶边,桶耳,三个箍,大小差不多 当时生产队用的毛桶是早年一大家子马车拉的那种。它更大,覆盖 箍一个新的草桶需要以下步骤:一、箍,即准备三个直径稍大的箍,根据桶的高度用预处理的桶耳和箍板固定;二、上边一般是松木的,红松变形小最好 为了把桶箍成一个圈,板条不能太宽 通过滑动接缝将辅助板放置到位 最后加工一个比其他帮板长一英尺左右的锥形紧板,用斧头砸进桶侧最后一个缝隙,把帮板挤紧,然后用锯子把从箍里长出来的帮板上下锯,桶侧基本完成 接下来,关键的一步是盖上盖子 首先用专用木刨子刨桶内壁,在桶口内刨出一点坡度 之后,用两块大约七八厘米厚的柳板,先在每一块上加工出桶耳的圆弧,然后根据桶口的大小拼接在一起,用锯子仔细锯出近似的圆 最后用铅笔在桶口内侧涂黑,盖紧盖子,然后抽回,用木锉将盖子边缘的黑色地方锉平 再次覆盖,再次退出,再次归档 重复无数次,直到周围区域完全变黑,掩护和帮助紧密接触 接下来,用特制的蘑菇铆钉将盖板铆接到榆树或蝗虫桶梁上,完成桶盖 在最后一行更容易到达桶的底部 在桶边下缘内侧钉一个底箍,剪一块同样大小的柳板放进去 草桶的质量取决于盖子 因为是一天开很多次,所以一定要紧,容易开。制作中有很多谜团,这是箍的关键
标题:[文化]晋源箍桶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太原农村的春节
下一篇:[文化]太原市郊丧服之“拖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