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太原市郊丧服之“拖拖”
本篇文章638字,读完约2分钟
太原郊外的白宴上,几乎看到所有穿孝服的男女,孝帽后面拖着两条幡 在我们吴家庄地区,我们称这两条彩带为“拖” “tow”由白色布料制成,宽度为5英寸至6英寸,长度约为7英尺 把白布折叠成两层,然后缝好 中间部分被一个帽圈围住,剩下的大约两英尺长,拖在脑后 如果用于女性,布料应该短一些,因为它不戴帽子环 这两条飘带一定不能缝那么长,注意“男左女右”,就是男死了左边的短,女死了右边的短 这样陌生人就可以根据白宴上“拖延症”的长短来判断这个家庭是死于一男一女 缝一样的长度或者反长度是很忌讳的 “拖延症”,在这里,还有一个习惯性的规则,叫做“内有拖延,外无拖延”,或者“内有拖延,外无拖延” 就是孩子可以拖,侄子侄女可以拖,进门的媳妇也可以拖,但是女婿虽然叫半个孩子,但还是个外姓,不能拖 孙子孙女孙女可以拖,孙子孙女不能拖,因为是外国名字 中国的丧制历史悠久,规定严格 到了近代,虽然有了变化,但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在服丧中依然非常明显,“拖延症”就是一例 “拖延症”的起源由于缺乏信息而无法深入研究 我已经和许多村庄的老经理和方莉先生讨论过了。大家一致认为,“拖延症”的明显含义是表示死者是被他人继承的,香火不变,即“拖延症”持续 据说解放前戴“拖沓”与财产继承挂钩,所以比较严格 这样“内拖外不拖”是正常的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结婚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家庭组织了葬礼,开始对女婿“拖沓” 细细品味,其实就是“拖进来不拖出去” 因为有些女婿因为时代的原因从“外”变成了“内”
标题:[文化]太原市郊丧服之“拖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晋源箍桶匠
下一篇:[文化]太原的“禳词”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