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慧远的魅力
本篇文章1802字,读完约5分钟
从代县到西北,一个不起眼的木制路标在乡道旁闪过。前三个字闪过,心里突然咯噔一下,没来得及想就不自觉的后退了。回去擦擦眼睛再看。我的眼睛是清澈的,我的心是清澈的。大惊喜之下,我大度的转身朝那个方向开去。《白石》,好意外。
雁门关西京口以东,恒山以北,山的其余部分,穿过群山,一路转弯,感叹:没想到,它是如此美丽!每个弯道后面都隐藏着形状各异的山峰,是陕北罕见的美丽绝壁。巨大的褶皱与巨大的断层相连,像太湖的岩石一样参差不齐,散布着人手无法描摹的纹理,点缀在群山的浓绿之中。这样的植被只在秦岭以南见过。
天空也很美。人在山峰之间的谷底,四面环山。抬头一看,他们看到蓝天白云,悠闲地游泳。云白如亮银,天蓝得说不出话来。云飞得快,飞得也快。这种天空只在西藏见过。就停下来坐在爱风林云里,看了很久,直到一场雨突然又突然的落下。
然而,当我来到这里时,我没有想到要欣赏风景。美丽的风景是一个惊喜。这个地方有历史,但世人不太在意。
相传有白谷仙独立漂浮,山顶巨石为头盖骨,故名白石。我觉得它的另一个名字“白人艳”更让人欣慰。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白仁岩寺庙古建,大师辈出,历史厚重。白仁岩寺是净土宗的祖籍,中国净土宗的起源就源于此!以前去交城玄中寺,受到日本人的好评,以为是净土祖籍。后来才知道玄中寺名僧檀鸾其实是惠媛的弟子,惠媛祖籍在惠媛。
1600多年前,月如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儿子贾会元在雁门楼。他从小聪明,青春博学。13岁时随叔父在洛阳、许昌等地读书。他精通六经,尤其是老庄。21岁的时候,因为听说和尚道安来太行山讲学,就带弟弟去听了。我一听,简直不敢相信“儒道九流论都像糠”!他跟随道安出家。
我常常想,毕竟一个精通中国六经的人,突然的领悟,是因为他博大精深的哲学基础。有人说选择在各种宗教中研究佛教,是因为在所有的宗教和理论中,只有佛教才能对世界和宇宙给出一个完整的解释和答案。
老师们经常赞美慧远: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后就靠他了!惠媛24岁讲课。这是东晋的中国,佛教主要在上层迁徙。师道安被前秦皇帝傅坚称为“我十万师攻襄阳,只得一个半”,后师从后赵佛祖土城。是慧远开启了念阿弥陀佛的便捷之道,让大众修行佛法变得如此简单。
白仁岩大约在公元354 -365年建造了这座寺庙。想必道安当时应该已经在浑源地区传法了。据当地传说,慧远会在白人岩设道场,改日再建。出乎意料的是,木头和石头一夜之间消失了,在山里找到的时候,他们看到石头上有马蹄印。抬头望去,寺庙露台已经完工。之后,惠媛在此讲学20年。
但在所有关于慧远的资料中,只很少提到白仁言。许多著名的回回故事都发生在他后来修建并死去的庐山鸟取寺,如“户西三笑”,如历史上被称为庐山回回的“沙面不敬王”。江西庐山以回回闻名,山西白人岩沉寂千年。
而白人岩寺和千里之外的托林吉有着相同的景观:有一个说台,有香炉峰,有虎符,是典型的山西俗语。据说庐山还有一条雁门街,是惠媛因为想家而建的。而“天佑庙”的故事——托林吉建成时,木材紧缺,惠媛祈祷庙前的水池(木池遗址还有托林吉)涌出大量好木材——也和白仁彦的马蹄铁传说和谐地唱出。
大师此生未归故里,死于庐山。直到2005年农历八月初六,住持托林吉把惠媛的墓土从庐山带到白人岩重修新墓。这一天是1600年前惠媛的忌日。
在我看来,白人岩山水秀丽,山风极好,比青城山还要幽静,比“清凉圣地”五台山还要凉爽。净土宗祖庙的创始人慧远也散发着近乎神迹的人格魅力:作为拥有般若空的一代佛学大师,他创造了阿弥陀佛四字经,并阐述了第三世界的因果报应论;他赢得了鸠摩罗什的钦佩和友谊;受到晋安帝和桓玄的推崇;他在唐玄奘之前200多年就派弟子出使西方,潜心译经,成为中国第一位私人翻译家。他和他的老师首先创立了佛教唱法体系,编著了《咏史》等。通过歌唱法律原则来启迪众生...作为陶渊明等名人的朋友,他首先把野生的庐山吴韵茶改造成自制的茶,烹饪和招待客人,并以四大广播而闻名;他带领弟子游历,写诗《庐山道人游石门诗序》,被史学界界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著名山水游记;他还精通气功和中医...
慧远讲佛法,善用庄子作比喻。桓玄与惠媛对质时,在《孝经》中问:“我不敢损它,何必伐它?”惠媛也用“小京”来回答:“站在路上。”儒释道真的融为一体。大部分真正的大师和智者都是“学中西”,全方位的文化介入和底蕴,所以魅力不可抗拒,清朝的历史将永存。
标题:[文化]慧远的魅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传说,是美食最特别的佐料
下一篇:[文化]天下郭氏出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