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祁县亢氏的传奇故事
本篇文章1849字,读完约5分钟
清初,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康氏被称为“康百万” 按“清钞”计算,其资产数千万白银,成为山西首富 康之后是侯、曹、乔、曲、常、刘,资产在7800万到100万之间。 康家族从清初发展到清末,是一个有商有地的家族 【/h/】清末二年(1910年)《中国经济大百科全书》说:“康(即康氏)自清朝以来繁荣了二百多年。 至于康的家产来源,传说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取道山西退守北京至安,曾将随身携带的金银财宝存放在康家。 后来李自成死了,清朝建立了全国主权。农民军储存的金银财宝归康所有 然而,这个传说并不可信 试想:清兵入关后,财政十分困难。清朝大臣祖克发等人建议占领山西,解决财政困难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清军占领山西后,岂不是听说康家存放了大量李自成农民军的金银财宝 财宝,没有向康家索要?另外,李自成虽然死了,但其余李自成还在战斗,一直坚持到康熙初年。他们也缺乏活动经费。他们能不能不把金银财宝还给康的电报?看来,上述传说很可能只是对康成为超级富翁的原因的猜测 那么,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很有钱的人呢?答案是:康通过经商致富 首先,康是个大盐商 清代食盐实行专卖,即由政府许可的盐商领至指定地区进行运输和销售 这种贩卖特权使盐商获利 康熙年间,牛秀说:“江南泰兴嵇家,山西平阳康家,天下富庶 ”走近邓之诚,《古洞赵霁全编》,卷三《赋史》,说:“康熙、平阳康氏、泰兴纪氏,皆富,享奢,居王侯 “江南泰兴季氏记臧伟,扬州两大准盐商,始于“业悍妇” 康家和嵇家一样,最初是扬州的“业鼩” 康氏在扬州有大型楼盘,著名的有“康花园”、“银建花园城”等 从第一个敌台到第四个敌台,沿河建了一百间房子,学者称之为百间。" 还有一个“康佳花园” 在盐商的困境中,也有“南安北康”之说。南安是指当时的一般盐商安石,是淮北盐商中的领军人物。康在淮北盐商的资本和权力可想而知 康祖籍平阳府(今临汾),与河东盐池(今运城盐池)位于山西南部。也有可能康同时是河东盐商 其次,康是个大当铺老板 典当是封建社会一种以衣服等动产为质押进行借贷的高利贷制度 清初,山西典当行众多,康是一个资金雄厚的大典当商 据说康在平阳府开了一家大当铺,后来有人在康的当铺附近开了一家当铺 康氏见自己当铺的利润被别人抢走,非常不甘心,决心要碾压这家当铺 然后每天都派人去当铺典当一个金罗汉,标准价1000两银子。他们连续典当了三个月,几乎耗尽了当铺的资本。当铺老板慌了,问当铺老板为什么要典当那么多金罗汉。那人答道:“我家有金罗汉 50,但只典当了90个,还有410个金罗汉 可以典当!”这家当铺的老板吃了一惊。他慌忙向百姓献恩,问百姓的主人,才知道是平阳府首富康氏。 当铺老板知道自己不是康的对手,只好找他的客户和康谈判。请赎回金罗汉,自己关闭当铺,离家出走 这个传说是真的或假的,但它表明康是一个富有的商人,经营典当业 【/h/】还是那句话,康是个粮食大商 随着清代城市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粮食贸易非常大。康是当时的大粮商,致力于长途贩运和粮库管理 当时的北京,因为是京畿之地,四面八方汇聚,外省买米谋生的人不计其数 北京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粮店是康在正阳门外开的粮店 据说有一次有一辆“牛车乘”把粮食运到康的粮店,一个流氓在路中间停止了勒索大米。后来被一个“王爷”通知,赶走了流氓,才算解脱 正因为康是个粮食商人,所以吸引了抢粮的和“”来帮助他 康家祖籍山西省平阳县(临汾)。它位于汾河流域,是产粮区。康家在临汾有“千仓”,有米粮“万石” 山西在姬府附近,上面说的康的“牛车数乘”可能是从原来的地方运到北京的,康在北京有粮店,所以康既是粮食批发商,也是粮食零售商 此外,康还是一个封建地主 康拥有大量的农家乐,而在他的出生地平阳,“农家乐就像一个家庭。” 康石威胁道:“上面有老天,下面有百万。三年不下雨,旧粮有万石。” 说明康不仅拥有大量的土地,还储存了大量的粮食。 康思丁是康家族中第一个发家致富的人 甘龙《临猗县志》载:“康思丁,母如孝子,养侄如子 致力于机械,永不疲倦 你在家乡有更多的正义事迹 但据李华先生考证,康思丁“是一个恃财骄,贪富不仁的大商人大地主。” 虽然在饥荒之年,他不得不捐一点钱来帮助救灾和装饰门面 他生于明末,一直活到康熙末年。" 康资产清初“数千万左右”,清末光绪“称数千万”。200多年后,康的资产增加了几倍,这是康生意好的结果 (节选自《晋商兴衰》,山西古籍出版社,张,1995)
标题:[文化]祁县亢氏的传奇故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太谷曹氏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文化]祁县渠氏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