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晋源东街段家老院

[文化]晋源东街段家老院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4 03:16:02 阅读:

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晋阳古城是最早受到中华文明熏陶和影响的城市。明清以来出现在晋阳古城的许多名人,都在这个县留下了珍贵的民居庭院和文物 现有20多栋历史悠久的居民楼 最重要的民居之一是位于金源东街“文庙”西侧120号(老90号)的“段家老院” 段,老袁老先生,清代太原文化名人,书法、金石学造诣深厚 他生活在清初的康熙(1662-1722)和乾隆(1735-1795),是太原文化名人傅山的高级弟子 他精通历史,致力于古代研究,并从事楷书工作,特别是金石学的雕刻 康熙中期,江南著名学者朱彝尊前来晋祠,见到他后,很受重视 当时太原府城曾经藏有“宝仙堂”石刻,收藏了唐宋以来大家的艺术和名人书法。战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分散了 当时的阳曲县令戴孟雄打算根据旧拓片复制并完成碑文。他听到段的名字,亲自写了一封信,请段主持这件事 段孜孜不倦地精心复制雕刻,使“宝仙堂石刻”复活了旧观念,使神灵焕然一新 傅山的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每一幅杰作都必须刻上纪念碑 至今广为流传的太原段铁,就是他的作品 段活了65岁,死在家中 后人有段、、段和图、段桥等。都以孝顺和隐居而闻名,他们的传记存在于《太原县志》的“人民”一节 这个“段家老院”,位于金源东街中段,朝南,原来分为东、西两栋,中间是“张家祥” 当地人也称之为“轿子院”,意思是院子西侧也有一条南北向的胡同。院子夹在两条小巷之间,形状像“轿子”旁边的两根升降杆 目前,金源县十字街不远处的这个院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形状和格局。东南角的街门为“宅门”,即南五间中的东一间作为通道,西一间作为“厕所”(厕所)。其中三个基本保持原样;主要房屋有五栋,已改建为新房;东、西房间有三个房间,保持不变 【/h/】虽然这个“老院”看似普通,与其他民居并无不同,但吸引人注意和关注的是它的院门书上有“(阳)二义书”的署名“靖远”二字,门下还刻有“新围”二字。 院内东室门楣上的砖雕也有上下相联的两个字,即“绵世泽不及德,犹在读书”。从字迹和语气来看,这两个带有“谚语”含义的字应该也是杨写的 这无形中使这个庭院包含了“仙气”和“气场” 杨是谁?他是清初乾隆皇帝派往台湾的第一个“御游台湾” 据史料记载,杨是太原晋祠镇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归丑(1733年)进士 他曾经是翰林的编辑 因其出色的书法被选入价值禁园,赢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乾隆四年(1739年),年仅34岁的他,受乾隆皇帝亲自委托,担任“考察台湾提督,研究监督帝国。” 他建造的“台湾付雪”和“秀峰塔”仍然是台湾重点保护的文化古迹 他47岁时回到了家乡。据说这个“段家老袁”额头上的“靖远”铭文是他回国前在北京写的 几百年来,“段故居”换了主人,现在主人是一位姓刘的居民 此院门口的“袁静”碑文和门楣上的砖雕“绵世泽不比积德,犹在读书”,既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忠告,又蕴含着他“静而深远”的崇高情怀,也将此“段家老院”与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散发着永恒的情趣和魅力

标题:[文化]晋源东街段家老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