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娘子关的货郎担
本篇文章646字,读完约2分钟
在娘子关、平定等偏远山区,经常能看到一些肩扛手摇铃的买卖双方走过村庄,四处兜售。 这种移动商务习俗是山村特有的习俗,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 【/h/】娘子关、平定的货郎担最早出现在汉代,到唐代开始成型 最初管理的手段是“物换物”。他们把盐、瓷器、棉布、铁锅、犁头等挑到山庄,换成当地的农副产品,如皮毛、麻皮、粮食、篮子等 明朝以后,随着商业资本主义的出现,商品样式越来越多,洋货涌入中国。平定、娘子关的商贩也逐渐增多。他们经手的商品有缝纫、纽扣、顶针、抛粉、胭脂、雪花膏、梳子、发卡、各种头绳等小百货,在当地被称为“卖钱”。小贩吸引买家的方式是握手“摇铃” 那些做了很久买卖的小贩,对摇“拨浪鼓”很讲究,很注意鼓,仔细听,节奏和谐鲜明,如“咚!董!不长,不长,不长,不长 当地人根据它的节奏附上了有趣的话:“请!拜托!问女孩,请女孩再讨论 ”小姑娘们、老太太们、媳妇们听到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小贩来了门,笑着招呼他们,去挑自己喜欢的东西。 看小贩的负担更有意思。一杆挑一个一端像饭盒的木箱。盒子里有几层抽屉。顶层是玻璃填充的,里面有样品供客户选择。以下是商品 其他肩扛商人还是以卖货为主,但是有分工,有的专做油盐酱醋,有的专做锅碗瓢盆,有的专做瓷盔陶,有的专做铁笼和簸箕 吸引顾客的方法也不同于小贩。比如收集碎钢碎铁的敲铜锣,磨切刀的吹铜喇叭,收集碎鞋袜的叫“垃圾收集者”。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用自己的高喉咙和大嗓门大叫。女人用垃圾换针脑之类的日用品,孩子喜欢用垃圾换玩具,比如琉璃球,泥狗。
标题:[文化]娘子关的货郎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冷布和苇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