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珍贵的汾城

[文化]珍贵的汾城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3 20:24:02 阅读:

本篇文章3960字,读完约10分钟

我一去汾城,就被这里的历史景观所吸引。我只好用新的眼光看着汾城,静下心来看着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其实在去汾城的路上,我时不时会感到不安。我了解到汾城曾经是县城,很久以前就是县城了。以前叫太平县,1953年才和香岭县合并为襄汾县。对于作为县城历史悠久的汾城来说,这种变化不能说是好事。毕竟县城是一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必然要有周边支撑,发展的步伐一定要比周边快。汾城失去了县城的地位,失去了发展优势。与过去的这些前提相比,汾城必然会从一个县城缩小到一个乡镇,或者说以前的一个人民公社。这也是我一路对汾城感到不安的原因。

到了汾城,这种忐忑的心情一扫而光。我在这个镇上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古县城历史景观,就是从县城“还原”到乡镇的地方。我尽可能让思绪沉入记忆。像汾城这样的古县城遗迹,在我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媒体,似乎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真的感谢汾城为世界收集了如此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景点。现在,我们去县办公室,这里曾经是市里的最高权力机构。规模很大,有五个大堂,中间有一个暖阁,还有一个“忠义堂”的牌匾,标题是雍正帝八年御笔。大厅前有一个平台和一个木制拱门。每边有九间游廊房,东边为税吏室,西边为士兵和罪犯仓库。大堂后面是二厅,二厅有三个房间。牌匾上的大字是:正义原则,人情国法。第二个大厅后面有三个大厅,第三个大厅也是三个。牌匾上写着:应该是繁华。现在虽然只有大堂,但雄伟的气势和宽阔的庭院依然展现出以前的威严。

[文化]珍贵的汾城

县府是管理天下的机构,迷信传说中有一个掌管县城的神,就是城隍庙。汾城的城隍庙保存得很好,很整洁,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我一走进庙街,远处的古代风景就向我走来。赫然有两座历经风雨的木牌坊。一个座位上的大字是“仙游伯”,说明这是城隍庙,是县级城隍庙;另一个座位上写着“伊镇”,意思是说明城隍的作用。他是世界的保护者,世界的看门狗。他可以保证好天气,也可以保证对抗战火。当然,要真正做到以上两个保证,人必须要有道德,要有礼貌,绝不能更刁蛮。有人胡作非为,就会查处,查处的结果就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就是监视上帝的作用。在两个拱门之间是城隍庙的大门。大门高耸入云,不抬头很难看到皇冠。大门正对着一面彩墙,彩墙前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

[文化]珍贵的汾城

拟人无穷

生死无穷

。简洁的文字凝聚着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沧桑,也正是这种生与死通过门和寺庙,古建筑安详地躺着。中心是正殿,前面是祭殿,正殿东西角是钟楼和鼓楼。当然两边都是长长的走廊。大厅宽敞,钟鼓楼挺拔,非常醒目。但是,如果转身看舞台,真的很美。

可以从前面看。这个舞台结构精巧,雕刻细致,每一个构件图案都透露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成熟。没问题,这是清朝的一个阶段。但是,在精赏的背后,看一下圆润的梁,又怎么能透露出元代的风格呢?离家近一点,也有一些明朝的意思。这还是一个登船阶段,但不是通常的山门登船阶段。在登船阶段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美好的舞台上凝聚了多少历史信息?

我再也不敢沉醉在城隍庙,挣脱我的爱,带它去文庙。文庙的大门比城隍庙坚固,是用石头雕刻的。所以经过风雨的侵蚀,依然没有减少当年的雄伟模样。石头额头上刻着:凌星门。门前有撑杆,也是石头做的,还有盘龙。跳跃的四肢让人想起潜入龙门的故事。以这样的情怀踏入文庙,无形中增添了“万物不如,唯读书高”的动力。文庙是前后房屋。前院有池畔,庄园桥。桥上的石雕如画。树木掩映在头上,鸟儿在树荫下歌唱。突然,它让院子里安静了许多,就像去了遥远的山野山谷。这里才是只读圣贤的合适地方。穿过前院,踏过大厅,就到了后院,大成堂位于中心。这座寺庙有五个房间宽,挂在屋檐下,坐落在山顶上。顶层的大厦覆盖着釉面砖。大明寺前是音乐平台,也是露天舞台,简称露台。过去,祭祀孔子时,他们在这里表演音乐和舞蹈。这个阶地是中国初期的产物,现在完整保存下来已经很难得很珍贵了。

[文化]珍贵的汾城

还有更稀有珍贵的。大厅里静静地立着石碑,石碑之间静静地立着两块草书。石碑无声,但看碑上的字,真的是雷霆万钧。这两块草书是文徵明的诗。笔法刚毅浑厚,传达着悠远的感情。这位在国子监等候圣旨的前官员后来辞职退休,专心于书画,成为明朝四大宗师之一。他能在汾城离开墨宝,是千年难得的幸运!

汾城有两栋高楼,其中一栋是鼓楼。据说中国的鼓楼始建于北魏。当时,兖州刺史李冲面对盗贼频发的局面,上书皇帝,提出“寨设一楼,楼挂大鼓,贼起,鼓数,四乡人擒贼。”说明鼓楼的启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设施。后来时间顺序变了,日月变了。鼓楼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却成了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地标。汾城作为一个古老的县城,当然没有这样的缺陷。它不仅有鼓楼,而且有15米的高度,分为两层。楼下可以向各个方向延伸,楼上可以向各个方向看。如果说鼓楼不稀罕的话,另一座高楼文峰塔就很稀罕了。文峰塔也是15米高,八角九层。站在宝塔下仰望,有种气势的感觉。建这么高的塔有什么用?恐怕是上升的比喻。塔下是考房,用于乡考,没考的时候用来学习。在寒窗中度过了十年的同学聚集在这里,面对文峰塔的感受可能是今天在伏案苦读,以后会有很大进步。文峰塔对读书和名气寄予厚望。或许,负面因素很多,但比买官的高尚多了。

[文化]珍贵的汾城

汾城不愧为古城。然而,这些并不都是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从鼓楼往南,穿过古铺面依旧的老街,出南门到南关,南关有个社稷寺。“社会”先是指土地,后来引申为祭祀;“小米”是指谷物。土地和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人们习惯于用“江山社稷”来代表国家和世界。乡下庙当然是县官拜神的地方,在那里祈求好天气,好收成。时间过去了,祈祷早已成为过去。幸运的是,佘吉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依旧躺着。我看到了大厅、餐厅、钟楼和鼓楼。从城隍庙和文庙看社稷庙,立刻让人觉得建筑精致而纤细。城隍庙和文庙的建筑之美在于古朴大方,而社稷庙的美则完全不同,成了一种精致优雅的美。就说正厅前面的饭堂吧。它没有墙壁和砖块,只用八根木柱支撑着五颜六色、变幻莫测的树冠。它看起来不仅头重脚轻,而且让人感到平静和庄严。这个真的很有意思。古人用智慧建造建筑,用建筑展示艺术,让我们后人看着看着不厌,不停赞叹着先人非凡的创造精神。

[文化]珍贵的汾城

离社稷寺南不远,一个斜坡向西延伸很远。斜坡上覆盖着石板,叫做草坡。像往常一样,这是一个饲料场,一个牛车马店,过去运输的马匹和骡子在这里停留和进食。推开两扇沉重的木门,脚下有一块块打磨过的青石。门框两边的青石磨得更深,显然是车轮长期打磨的结果。这是空的一家车马店,是停车的地方;有一个机翼,是驾驶员休息的地方。是的,作为一个县城,它不仅是权力政令下达的地方,也是商品和物资的集散地。汾城不仅收藏了县官的华丽大堂,还收藏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店铺,收藏了一个遥远的世界作为整体,不惜一切代价向我们走来。

汾城的古建筑中还包括鸿基桥,据说是阿津王朝的建筑。石头铺成的路面连接着一条大道,石柱支撑的树冠形成了一个大厅。这座桥可以通行,可以休息,可以避雨,给人以每个人都需要的便利。我不想介绍更多关于这些过去的荣耀。站在洪基桥头,回望古城,开始咀嚼往事。我在想,为什么乡村寺庙那么渺茫,而县府部门的大堂却那么宽广,那么有钱?为什么南关的州庙会在城外,南关还是个繁华的城市?

我带着疑问看了一下史料,得知这个汾城原本不是县城,而是尉迟敬德的一座城堡。唐代著名将领尉迟敬德,曾与李世民在南方作战,功不可没。李世民一个人掉进了敌人的防线,快要死了。尉迟敬德奋力击败强壮的教练,把他从危险中解救出来。特别是在宣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做出了巨大贡献。宣武门,太子李被斩首,的马受重伤。他在森林里摔倒了。李元吉看到他要用弓箭射李世民。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尉迟敬德骑得很快,直奔李元吉。李元吉不敢再开枪打李世民,而是匆匆逃走了。然而,他被尉迟敬德的利箭射中,摔死了。此时,双方将士还在浴血奋战,急中生智,砍断了李、、李元吉的首级,才平息了这场战斗。忽报引兵到,报说、李元吉反叛,被秦王所胜,遣人来守。这样,尉迟敬德协助李世民击败了对手,赢得了唐高祖的支持。之后,李世民当了皇帝,尉迟敬德忠于主,成为右武侯将军。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位勇敢的将军,李世民很难登上王位。我们不需要去详细欣赏这些过往的事件,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了解到,没有这段历史,恐怕就不会有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汾城古城。因为,后来,尉迟敬德被封为湖北公爵,封地的城堡就建在现在的汾城所在地。

[文化]珍贵的汾城

当然,当时的汾城不叫这个名字,叫太平县。太平县也不在这里,在古太平关,也就是现在那个地方的古城。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京德堡建成,规模宏大,形似龟,称龟城。然后,太平县后来迁到这里,成为太平县。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县府的大堂是唐朝风格,而且是尉迟敬德的帅府!我们也理解为什么国庙在南关。毕竟当初建的景德堡只是封地的管理机构,并不是权威,职能也不会齐全,机构也难以完成。成为县级部门后,需要补充和发展,城市不够,所以在城市之外还是挺广的。于是,南关很快形成,成为一个繁华的市场,社稷寺就坐落在这里。

太平在上世纪初成为汾城县。民国三年,太平县因同名改名为汾城县。所以得名,是因为郡内有古晋国旧址,毗邻汾河,名汾城,又名临汾。临汾在隋朝成为平阳之名,只留下汾城。因为“汾城”这个名字包含了深远的历史景观,它取代了太平县的名字,流传至今;而原来的汾城与晋城是相称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汾城真的是一座不平凡的古城,不仅收集了很多历史遗迹,还蕴含了大量的古文化。汾城是一个物化的封建社会。现在,它已经被批准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并被宣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汾城的辉煌将向世界上更多的人展示,让人们观察历史的风貌,感受岁月的变迁,汲取过去,减少遗憾,大踏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作者:刘,摘自《陕西晚报》

标题:[文化]珍贵的汾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