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牛家父子:躬耕煤海奉献光热
本篇文章3410字,读完约9分钟
牛凡生(中)、牛广勤(右)牛广义
在我省各地成千上万的煤矿中,煤矿工人在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的地下辛勤劳动。煤矿工人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一些优秀代表更令人钦佩。接受采访的家庭就是这样:父亲牛本生做了一辈子的矿工,还在为矿区的和谐发挥余热;他的两个儿子牛广勤和牛广义都是优秀的煤矿工人,带领各自的综采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无数的荣誉。
这三位父子俩一起为煤矿和矿区奉献了近一个世纪,他们还在奉献,就像他们亲手挖出的煤,燃烧着自己,奉献着光和热。
○人物简介
牛凡生,男,72岁,六安集团王庄煤矿退休工人。
牛广勤,男,45岁,牛繁生长子,王庄煤矿一号综采队长。
牛光义,男,40岁,王庄煤矿第二综采队党支部书记牛凡生的二儿子。
荣誉介绍:在牛广勤的带领下,王庄煤矿一综采荣获全国煤炭系统“五一劳动奖”、“双文明建设红旗对标小组”、全省劳动竞赛等荣誉。,并获得50多个省部级奖励。牛光义带领的第二支综采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优秀采煤队”、“全国职工先锋队”、“山西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
1牛炳生:一个无法自救的退休矿工
“铃铃·贝尔……”12月11日中午,随着王庄小学的铃声响起,在寒风中等了十分钟的牛本生立刻活跃起来。直起身子,抽出袖子里的手,跺了几下麻木的脚,70多岁的他大步走到学校门口的马路中间。
王庄小学门口的路是去六安集团王庄煤矿创业小区的必经之路,平时来往车辆很多。中午放学的时候,也是下班时间,走在这里更是难上加难。牛凡生站在路中间。当他看到一个班的学生出来时,他立即挥舞着一面小红旗,示意车辆减速,让孩子们先过马路。看到一个孩子被落下,他冲过去,拉着孩子的小手,护送孩子过马路。
在过去的20分钟里,牛嘴里呼出的白色气体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快。我看得出他有点累了。但是他冷得通红的脸上,依然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创业小区位于王庄村,王庄煤矿旁边。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煤为生,以矿为荣”的城镇。早年因为大量的移民和流动人口,这里的环境比较混乱。院子里的公厕装了个灯泡,第二天就没了。居民甚至不敢在窗外的阳台上放冬储菜。
1995年,当了一辈子煤矿工人的牛退休了。没事的时候,他就在小区院子里溜达。哪个楼的楼门没关,他就过去关;哪辆车的车窗没摇,他跑去找门卫报告或者直接联系车主;当一个家庭发生矛盾时,他会冲过去说...
久而久之,事情就多了起来,“好管闲事”的牛也渐渐在小区出名了。谁有困难和纠纷,谁就来找他。牛有点不知所措,于是他开始向“老家伙们”求助。四年后,他和23名退休工人组成了一个志愿者团队,帮助居民解决各种问题,进行公共安全巡逻。后来,牛把志愿者团队的工作从管道工和水管工分成了修理工和护工。老年人开始用自己的技能提供专业服务。2011年,以牛芳生命名的“牛芳生志愿服务站”挂牌成立。目前,这个志愿者团队有2500多名成员,他们有义务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因此,社区的环境呈现出新的面貌,逐渐形成了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氛围。
两兄弟:扎根地下的“第二代矿山”
牛年轻时,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常被称为“下煤窑”、“挖煤”。但牛本生从不自卑:“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粮食和金钱,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有什么不好?”没有煤,我们怎么生火做饭?没有煤怎么发展工业?"
他对煤矿的热爱,让他的两个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牛本生小时候经常跟别人提起他大儿子牛广勤的一件事。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只有牛广勤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煤矿工人。“这个男生和我一样。”每次说完,牛本生都会笑着夸。
20岁时,牛广勤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回家和我爸聊聊一天的工作。他很有经验,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爱琢磨的牛广勤,成了成长最快的年轻矿工之一。
90年代初,王庄煤矿迎来了第一波机械化变革。矿上从德国进口了一批大型矿山机械,这个巨大的家伙被安置在牛广勤所在的工作组。面对这本手册中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英文说明,那些从未想过用机器采煤的老师傅们彻底瞎了眼。
只有牛广勤跟高中文化是一样的。他的好奇心来了:上班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仔细观察机械的结构;下班后,我跑到驻地专家的办公室和宿舍;睡觉前,他必须在笔记本上写字和计算。通过这项研究,他了解了机器和手册中的英文单词,并学会了如何计算工作面的标高值...
就这样,牛广勤2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的煤铲工做起,先后当过综采设备修理工、大修班班长、机电队副队长、皮带队队长...2009年10月被任命为综采一队队长。“当时我就反应过来了。我被我爸骗了,在黑矿干了20多年!”牛广勤笑着说,脸上带着骄傲。
说是被骗,让他“上来”但他不愿意。“广勤是核心技术人才。这几年,领导多次提出要给他封号,他都拒绝了!”王庄煤矿的一名中层干部在接受采访时向项透露,煤矿领导曾多次提议将他从煤矿一线调回办公室担任主任,但每次话都是刚刚出口,就被牛广勤拒绝。
牛繁生的二儿子牛光义也走上了和父亲哥哥一样的道路。不像哥哥牛广勤爱思考,牛广义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丝不苟。经过这一丝不苟的努力,他从一名矿工做起,现在已经成为第二综采队党支部书记。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控制质量标准化和岗位操作标准化。在他的带动下,狠抓工程质量,严格规范操作,成为第二综采队的普遍做法。
3两代人:爱岗敬业的父子兵
提到父子俩的敬业精神,煤矿里的干部职工可以给大家讲几个故事。王庄煤矿宣传部部长章雷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12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刚刚下了一夜雪,地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牛本生还在准备出去巡逻。走下台阶的时候,牛滑了一跤,滚下了两米高的台阶。他老婆赶紧招呼邻居,送他去医院。检查后,他发现左腿骨折了。骨折对老年人来说不是小问题。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媳妇不知所措,准备立即联系牛广勤和牛广义。病床上的奶牛听到后很焦虑。他只是撑起上身,昂着脖子说:“别告诉他们!他们在地下,接电话一定会走神。不安全!不要打!”
一个邻居在地下偷偷给牛广勤打电话,不顾牛广勤的反对。听了牛广勤的话,他只说了一句“设备修好我马上上去。”。当时井下有个采煤设备出了问题,牛广勤在和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对于煤矿来说,每一秒都可能影响年产量。作为队长和技术骨干,他害怕自己的离开会影响维修进度。牛光义当时是第二综采队的安全副队长。邻居知道他不能随便离职,所以没有通知他。
牛广勤没怎么开车出去。六个多小时后,他和弟弟一起到达医院。看到跑进病房的儿子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牛本生顿时沉下脸来,大声喊道:“工作做完了吗?”我没事,不要止步不前,赶紧回去!“在他看来,工作比自己的身体更重要。
牛光勤和牛光义一起点头,老人同意让儿子留下来照顾自己。晚上,牛本生又把两个儿子赶走了。他知道他的儿子们必须好好休息,才能有力气和精神去工作,否则他们可能会有问题。
父子俩两代人,为煤矿奉献了近一个世纪。在他们心里,暗矿和偏远矿区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由于工作繁忙,父子俩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只要聚在一起就聊矿山和矿区...
○他们在周围人的眼中
“牛师傅是我们小区的‘火眼’。谁家的太阳能漏了,哪个楼的水管坏了,几栋楼谁家的车不摇车窗,他‘侦察’就能看到!”
“牛广勤和牛广义是我们矿金牌队的‘领头雁’。他们不仅能成功地完成所有的工作,还能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团队。”
“牛佬和他的两个儿子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父子俩在这里奉献了青春和汗水。他们是我们的英雄。”
○链接
请为心中感动的人投票
又见平遥杯2014《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正在进行,请心中为《感动人》投票:
投票时间
12月10日8:00-12月31日18: 00。
投票方式
在线投票
登录山西晚报(www.sxwbs),或山西全搜索(www.sxqss)首页,点击“2014‘感动山西’十大选人活动投票”进入投票页面进行投票;也可以直接输入网址(gdsx.sxqss),进入投票页面进行投票。
短信投票
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应发送xp+候选号码(如:xp01)至1062800108进行投票。(信息费每1元,不含通讯费)
候选号码(按姓氏笔画顺序)
01马怀兰02天龙救援队03牛父子04牛立君05 06王志伟07 08姜立彬09张10张刘斋11 12 13 14李玉舟15杨16周利奥17秦香玉18聂京京19常勇20梁香草
标题:[文化]牛家父子:躬耕煤海奉献光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丁果仙早期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