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赵树理“文革”之死
本篇文章3015字,读完约8分钟
今年9月23日是作家赵树理逝世40周年。1970年9月23日凌晨,赵树理逝世,享年64岁。
赵树理,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擅长描写农村和农民的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二黑的婚姻》、《李佑才板华》、《李家庄的变化》等。毛泽东称赞他是“人民作家”,胡耀邦则把他与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老舍并列,并称他为“中国现代伟大作家”、“语言艺术大师”。
赵树理有一部小说叫《松开的手》(发表在1960年11月号的《人民文学》上),但是他自己的手却被“文化大革命”的枷锁所困。
风波爆发——赵树理与周扬绑在一起
1966年7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文章,诬蔑周扬为“文艺黑线”的“老祖宗”、“大红伞”、“总领袖”,表明他受到了
的影响1943年,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中篇小说《李佑才半花》相继问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小说不仅销量很大,还有上百个剧团把《小二黑结婚》搬上了舞台。
赵树理成了边区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去过边区的杰克·贝尔登甚至说,赵树理“可能是除了毛泽东和朱德之外,共产党地区最有名的人”
相对于众多读者的回应,文艺界多少有些冷漠。当时《新华日报》(华北版)也发表了一篇批评文章。
周扬就是发现赵树理的伯乐。1946年,周扬赴晋察冀解放区任宣传部长。6月,他在张家口编著了赵树理的《李佑才板话》,准备带去上海,这让他有机会重温赵树理的全部作品。这位善于把握文艺界风气的空想家,写了《论赵树理的创作》,对赵树理评价很高。
周扬对赵树理的评价不仅是他个人的看法,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文艺界领导人对赵树理创作风格的肯定。此后,赵树理的创作受到郭沫若、茅盾的高度赞赏。时隔15年,周扬高度评价1959年在大连农村短篇小说创作大会上被批评为“右倾”的赵树理,说“中国作家没有真正熟悉农民和农村的,没有人能超越赵树理。”赵树理被誉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
必须与叛军作战
。对赵树理的批评始于1966年夏天,当时他被任命为山西省晋城县县委副书记。7月20日、21日,由晋东南省委书记签名,先后贴了两张大字报,对赵树理进行了全面学习。8月8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进行批评,称赵树理是“周扬一伙”树立的“标兵”。此后,赵树理一直受到公开批评。
山西晋城师范学校红卫兵首先批评了赵树理。他们以最时髦的“喷气式”姿势把赵树理带到观众面前,给他戴上一顶高帽子,并挂了一张上面有红十字的大卡片。背后站着一排“黑卒”:宣传部长、文化局长、剧团团长。人们没想到他敢这么做,顿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漆黑的会场一片寂静。主持批判的造反派第一个看到战斗不好,赶紧带头喊道:“打倒歹徒赵树理!”会议又吵起来了。
叛军首领大叫:“赵树理!造反派说你是歹徒,你敢反抗,这是反革命行为!明明白白的说这个!我问你一件事。你是黑帮吗?你的作品是毒草吗?”
赵树理缓缓答道:“你叫我混混,我不配。我黑是真的,但是我的心不黑,我也没帮也没送。至于我的作品,全是“豆芽”,连“西红柿”都不够。要说大毒草,真不知道怎么种?”
这些俏皮话自然激怒了叛军。“革命少年”采取的是相对“温和”的车轮战术;分三个班,日夜与赵树理厮杀(相比激烈的辩论),不准他解释,更不准他争辩,直到他承认自己是“歹徒”,没有取得胜利,他才罢休。
经过两天两夜的刺刀搏杀,倔强的赵树理不承认,抗议道:“这种做法怎么能叫‘刺刀搏杀’呢?你拼,我就拼。那是刺刀!现在只允许你刺我,不允许我抱怨和争辩。这叫刺刀!”不过,少年不吃这一套,“造反有理!不管是拼还是刺,反正都得承认是混混。我们的刺刀没有血永远不会放弃!”
8月18日,赵树理被带往长治,被隔离在地委招待所,等待晋东南造反派的批评。隔离反省期间,赵树理先后写了三份检查材料。他真不愧是一个“幼稚的人”,把这场生死攸关的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比作轻松愉快地打扑克,把自己在其中的命运看做是一张错误的牌。
从“打”到“打”,肋骨和臀部完全断了
1967年,全国性报纸开始批判赵树理。《人民解放军报》发表文章称“赵树理是反革命复辟的小号手”,被报刊转载,对赵树理的批评延伸至全国。2月1日,江青批评以《三里湾》为蓝本的电影《花好月圆》,称其“烂”!于是,对赵的批评再次升级,被“拉回”太原。
太原叛军争相批判赵树理。几乎每天都被拖上卡车,挂了大牌,一次又一次被人从后面扭胳膊。他抓着自己的头发猛拽——他抬头向公众展示,然后在他面前砰的一声鞠躬——他低下头认罪。在一次审讯会上,一个造反派竟然把赵树理从主席台上拉下来,一拳打在他胸口。赵树理摔倒后,又踢了他胸口一脚。赵树理两根肋骨骨折,肺被碎骨戳穿。山西各地的造反派都喜欢他,经常半夜蒙住他的眼睛,把他从床上拖到卡车上,拖到全省批判。
1969年,当赵树理再次被“拉”回晋城接受批判时,叛军智谋地堆起三张方桌, 叫赵树理跪下认罪。在批判的过程中,一个调皮的暴徒狞笑着对他说:“你不是写了《三关宴》吗?这次,让你来一场真正的‘三关宴’!”说罢,往他身后一推...桌子被推倒,赵树理倒在地上晕了过去。当赵树理苏醒走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髋骨已经骨折,站不起来了。从那以后,赵树理残疾了,不能自理。
赵树理被折磨得浑身是病,坐也坐不住,睡不着,整夜坐在小板凳上,靠着火炉,躺在床边,爬着熬夜。“文革”时期的朋友、作家荣回忆说:“以前他手里会写很多漂亮的钢笔,要逼他写‘检材’很难。我们劝他去医院,医生看着病历惊讶地问,‘赵树理是编剧吗?’他说:‘这个时候谁敢冒充我?’医生让他马上住院,赵树理说:‘我控制不住自己!他带着药丸回来,继续接受批评。
他在生日的前一天痛死了
1970年6月,山西省成立了“赵树理特遣队”。赵树理被拘留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军事管理科接受检疫。赵树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折断的肋骨发炎了,烧得他像炭一样。他以前怕冷,现在要脱衣服,光着膀子感觉有点凉。他得不到任何治疗,甚至不允许他出门呼吸fresh/きだよ 0。
赵广利的女儿赵广建回忆说,1970年9月6日,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她被允许去看望她的父亲。当赵光剑来到山西省高院一间关押赵树理的小屋时。见“父亲在办公桌上认真抄毛主席的诗《卜算子咏梅》”。父亲用一只手按着两根断了的肋骨的侧胸,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恭恭敬敬地坐在桌旁,一笔一划地抄着,汗水从他布满皱纹的额头渗出,滴在纸上。看到这一幕,我痛心疾首,一下子哭了出来。”赵树理对女儿说:“如果有一天你能见到党的领导,替我交给党,党就会理解我……”后来,赵广建把父亲写的字交给了周扬。
9月16日,老婆违反禁令,给赵树理做了一个沁水味的炉子(一种饭)。吃完饭,他习惯用筷子在碗边敲锣打鼓,心情愉悦。难道你不知道,一次大规模的空集会之前,那场将置他于死地的批判会已经准备好了。
9月17日,赵树理被带到太原湖滨会场接受批评。因为实在受不了,造反派在台上摆了一张桌子,叫他把胳膊肘放在桌子上,胸口靠在桌子边上,双手托着头,认真听批评。半个小时后,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他的头被大豆渗出的汗水打滚,双腿颤抖着,摔倒在地上...
1970年9月20日,赵树理开始拒食。不管谁劝说,都默默闭上眼睛摇头。9月22日下午,牢房里的赵树理突然浑身颤抖,双手抓来抓去,口吐白沫,喉咙格格作响。经工作组批准,他被送往医院。23日凌晨2点45分,距离他64岁生日仅一天,赵树理终于告别了自己热爱的生活,逃离了无尽的苦难。
标题:[文化]赵树理“文革”之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文革”中的赵树理
下一篇:[文化]史纪言和赵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