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音韵”与“岩韵”
本篇文章1147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闫绍金
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的范畴,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铁观音的“韵”和武夷岩茶的“岩韵”不仅成为茶业界的专业术语,也成为这两种茶品质的分水岭。
先说“押韵”。铁观音的“韵”主要指开汤后的口感,是鲜、醇还是淡,是醇、鲜还是柔,这些都构成了铁观音的品质特征。当然,必须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指标的参考。我根据自己的喜好,经常把兴奋放在味觉上,让茶汤与味蕾充分接触,然后继续回味,再反复冲泡看耐泡性。
其实无论铁观音是香、香还是果味,如果你觉得她香,为了满足这种嗅觉享受,那就尽情喝吧,完全不考虑“韵”,哪怕不是很耐泡,那就多泡几泡;如果你喜欢铁观音的“韵”,尤其是那年秋天铁观音的“秋韵”,那么你可以泡上深秋的铁观音,感受它悠长的回味。安溪四大乌龙是本山、大闸蟹、黄金桂和铁观音。近年来,专家将铁观音树种嫁接到黄金桂,创造出一种既有山的味道又有铁观音味道的新品种——金观音。受到太原铁观音消费者的青睐,进而被市场淘汰,这也为创新型创业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理解铁观音,真正的好,有很好的“韵”,可以完全“固化”茶汤的液体东西。嘴里喝着就像放了一块无比柔软的绸缎,随时可以拉出来...话说回来,就跟喝酒一样。爱杏芬保健酒的人不喝茅台五粮液,总觉得刺激不到位。让我们以人为本,得到我们需要的。
事实上,视觉、嗅觉、触觉这些感官指标是很难区分的。
与“音韵学”相比,“岩韵”还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有人说豆浆味,有人说棕叶味,有人说茶汤味里有骨头,有人说只能用语言理解,有人说武夷岩茶是“以山川秀气取胜,以岩骨花香取胜”。
多好的石头、骨头和花香啊!这是至高无上的触摸!有学者将“岩韵”简单解读为“武夷山地香”,具有很强的保护原产地的意义,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岩茶的“岩韵”。
据研究,武夷山整体环境较好,尤其是三坑梁健和九曲河两岸的土壤多为岩石风化后的砾壤土,结构松散,酸度适宜,有机质和矿物质丰富;再者,泡茶方法遵循传统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中间挑鲜叶,适度萎凋,以“三红七绿”的发酵度为标准,文火慢烤;采用有机茶的管理方法,不施化肥,不喷农药,无污染;此外,武夷山早期的茶树品种多为外来品种和水仙,目前肉桂和精选新品种已成为体现“岩云”独特品质的有效载体。
武夷山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享有盛誉。武夷名丛是福建武夷山培育的优良茶树的总称。武夷四大名茶群包括产于武夷茶区的大红袍、白芨关、铁罗汉、水金桂。
就像山西特产老陈醋,一旦离开这个水土,就算拿着配方去外地生产,也一定不是正宗的老陈醋。可以说水土一方养一方。正是武夷山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孕育了“岩韵”独特的岩骨花香。然而,在感受“岩韵”时,我坚信“花香”易得,“岩骨”难求,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修炼空的空间。
标题:[文化]“音韵”与“岩韵”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我看“下午茶”
下一篇:[文化]沈园 你让爱情哭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