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只因一条千年丝带打了个漂亮蝴蝶结
本篇文章1666字,读完约4分钟
最后一期提示:近20年来,雷所选文物价值难以计算。有人估计,那些年选的文物至少可以重建一个铜厂。
2008年5月8日,文殊菩萨在农历四月初四出生。
也许是注定的。这一天,埋在太原泰山龙泉寺唐代宝塔地宫里沉寂了几千年的银棺,在工人们修建水库时被意外发现。随着石、木、铜、银的开启,唐朝的繁荣逐渐开启。令人惊讶的是,五重棺的最后一口重棺当时并没有打开,直到六年后,金棺依然紧闭不开,藏着的佛宝舍利依然藏着,藏着。
这一切都归功于一条千年丝带和丝带上漂亮的领结。
龙泉寺地宫的发现,是因为泰山文化管理学院对消防水库的发掘。
泰山位于太原市金源区龙山与蒙山之间,属西山山脉。至于泰山之名,沈约所著《宋书》载:相传北汉山民石甘当以勇猛著称,其所居之山亦得名,故取“泰山石甘当”谐音。还有一种民间说法,泰山山脉形似一个大字“太”,所以得名“泰山”。
山山壮美,龙泉寺包裹隐藏在中间。前面有水,后面有倚。龙泉寺,位于风雨沟以北的山腰上,充满了风和气。它是绿色和霜红色的,一年四季都欣赏风景。龙泉寺距离晋阳古城遗址仅3公里,位于晋阳古城以西2000米的西山宗教祭祀区。除龙泉寺外,还有著名的晋祠、天龙山石窟、龙山童子寺、燃灯石塔、高欢颐和园遗址、开化寺遗址、蒙山大佛、李连塔等。
据太原旧地方志记载,龙泉寺建于唐景韵元年(710年),原为道教“昊天寺”。500多年后在金元战争中被毁,一百年后(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重修,改名“泰山庙”。之后当地无雨时,当地官员和百姓来此求雨,发现汩汩的泉水,认为是对雨水的回应,于是龙王给它起了泰山庙“龙泉”的绰号,在泉水上修建龙王庙,并雕刻石龙,使泉水从龙口流出。明代《太原县志·嘉靖》中有“泰山有龙潭”的记载,是泰山庙别名由来的历史证据。
其实这座山,这座庙,都不平凡。千百年来,泰山龙泉寺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2008年5月8日,根据计划,泰山文化管理研究所所长张志敏召集工人在龙泉寺以东100米的山坡上挖一个消防水库。在此之前,这里的水库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渗水,要挖的水库就在老水库旁边。
上午10点左右,一个工人的工具突然碰到一块坚硬的石板,然后陆续发现了石栏和石头,然后出现了一个“石头门”。听到这个消息的张志敏意识到这个发现是严重的,立即打电话给太原考古研究所。
抢救性的发掘和清理表明,这座建筑的遗迹是一座宝塔的底座,塔底座的上部已经完全被毁,只剩下一个长方形的塔底座。塔基中间下方,有一座约1平方米的地下宫殿,由砂石制成。它由一条过道、一扇石门和地宫主体组成。石门两侧各有一座威武的浮雕力士雕像。发掘后,在六角地宫出土了一封长约58厘米的石信。
发掘时,地宫墓路两侧都绘有彩色壁画。由于氧化,壁画没几天就脱落了,只剩下几层剥落的颜色。而在地宫的大门周围,两个守门力士有着鲜红的嘴唇,久久不变。按照地宫的规格,宝塔应该有10米高。考古发掘后,没有发现宝塔的剩余部分。
6月12日上午10时30分,“古城之谜——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泰山龙泉寺建筑基地考古发掘”在太原电视台直播。通过屏幕向观众展示散落在地下宫殿的木棺件、石质字母、镀金青铜匣子和银匣子。这是山西普通市民第一次以这种全新的视角感受考古现场。
开幕式在晋祠博物馆的一个工作室进行。为了避免出土文物风化,室内温度除了不能看到强光外,还必须保持在10℃左右。房间一侧有各种类型的塑料储物盒,里面放置惰性气体和各种冲泡好的药水,在开启过程中第一时间保护文物。最先打开的是镀金铜框。青铜棺材不大,但很精致,棺壁上雕刻的青铜片也很精致。这些铜框壁上嵌的图案都是用0.2 mm左右厚的铜片嵌在框上的。10点50分,铜盖被小心打开。这时,在场的人都发出了“啊”的一声:从铜框下面的银框里,掉出来一条铜片做成的“青龙”。
银框上系着一个丝绸蝴蝶结。“如果清洁时间把握不好,露出来的蚕丝很快就会风化”,情况紧急。现场的一名专家立即指示工作人员将丝绸转移到真正的空储物盒中。
下一期:Xi的一位考古学家非常激动。这种唐代石信的规格比他预想的要高。
标题:[文化]只因一条千年丝带打了个漂亮蝴蝶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三晋招牌货 金城受青睐
下一篇:[文化]百闻不如一尝的晋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