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一场血战

[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一场血战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1 14:16:02 阅读:

本篇文章2538字,读完约6分钟

红色记忆

“保卫你的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篝火时代,激起了中国人的热血。

77年前发生在临汾西山的五城井沟伏击事件,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浴血奋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成为抗日战争行军中的响亮音符。

7月16日,我们来到了息县的山西革命纪念馆。在馆长程云的介绍下,我们通过一件件革命文物和图片回到了当年的血战。

1938年2月中旬,侵华日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项乐清集结大量兵力,进犯晋南、晋西。2月27日,日军攻占山西南部重镇临汾,3月1日占领莆仙,并派出4000余人的部队不间断地继续西进,企图占领大宁县、马斗关黄河渡口,进犯陕甘宁边区。为了有效支援陕南国民党军,巩固新创建的吕梁山抗日根据地,致电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政治部主任罗:“主力应转移到蓟县、婺城、大宁地区,寻找战斗机会,相机消灭敌人。”

八路军115师接到毛泽东的电报指示后,不顾沿途与日军作战的疲劳,率领第343旅主力日夜驻扎在息县、汾西县,迅速集结部署到指定地点。战士们说要打好这场仗,用实际行动保卫延安和党中央。

吴城镇位于普贤县、大宁县、息县交界处,四面环山,地形险要,地理位置有许多相似之处。115师部决定以吴城为中心战场,设立“口袋阵”关门打狗。

3月14日,陈光、罗荣桓率先派一个连到吴城镇以东进行侦察。大约12点钟,当他们爬到一个高地上时,他们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从望远镜里,他们看到日军在黑暗中骑马,有1000多人。我们的先遣队立即占领了有利的地形。当最后一支日军进入伏击圈时,陈光下了命令,手榴弹像冰雹一样炸进了山谷。日军被炸,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100多人丧生。14时左右,日军增援人数增至1000余人,带进了八匹马拉的两挺山炮。由于寡不敌众,陈光果断下令撤军。日军占领吴城后,继续向大宁推进。

3月16日,嚣张的日军派飞机对莆仙-武城-大宁公路两侧山区进行侦察。115师主动化整为零,343旅685团、686团和第二果决纵队汾西支队占领了莆仙县井沟村南北两侧制高点,公路两侧高地全部布下伏兵。日军兵力200余人,骡马100余匹时,被杨德志率领的685团全军覆没。胜利的消息鼓舞了每个人的斗志。我的指挥官和战士分析说,日军习惯了傲慢。他们既然到了大宁,肯定有后援。不出所料,17日,60多辆日本车继续从莆仙向大宁运送物资,6辆卡车受到步兵保护。大宁日军也派了五百多人,带了两炮迎敌。当日军通过杨勇莆仙县井沟村进入686团伏击圈时,下达了命令,手榴弹飞出丛林,枪声大作。日军被强大的火力网控制,立即击毁6辆军车,粉碎敌人。当天晚上,686团和685团立即从东向西发起进攻,包围了武武镇。

[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一场血战

日军在吴城地区屡遭袭击,迫使临汾日军出动800多名步兵和骑兵,一个炮兵中队,并派飞机空掩护,并于3月18日继续西进帮助大宁。为了彻底击溃日军的嚣张气焰,八路军115师命令343旅利用第二夜魔侠纵队的686团和汾西支队在荆沟和张庄公路两侧进行预伏击,685团封锁大宁在武城以西援助敌人。因为日本人前几天损失很大,很窝囊,阵型由一路变为两路三路,盲目射击搜索警戒,在公路两侧进行火力侦察。14点左右,当西方协助的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时,我军伏击前部队迅速发起猛烈进攻。日军在六架飞机俯冲、射击、投弹的掩护下疯狂反击。迫击炮和山炮投入战斗,炮火把高地烧成了火海。我们的官兵拿着刺刀冲下山去,在公路和山坡上用敌人的白剑作战。郭润西,第二纵队汾西支队战士,拥抱魔鬼,滚下深沟,英勇牺牲。到19日拂晓,除了一百名逃跑的日军外,全部被歼灭。

[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一场血战

五天五夜的武城井沟血战,共击溃敌人4000余人,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本车79辆,缴获步枪200余支、机枪9挺、山炮2门等大量军用物资;迫使大宁县日军东撤,粉碎了日军西渡黄河的企图,巩固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伤亡200余人,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战斗惨烈,战果辉煌,影响深远。

历史回放

吴城荆沟伏击

1938年2月27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山西南部重要城镇临汾。3月1日占领莆仙县后,又派出4000多人的部队继续西进,企图夺取大宁黄河渡口的马斗关,渡过黄河入侵抗日革命根据地延安。1938年3月14日至19日,八路军第115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代司令员陈光和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指挥下,利用西县婺城镇和莆仙县井沟村的有利地形,布置了“口袋阵”。经过连续五天的血腥战斗,一千多名日本士兵丧生,79辆汽车被烧毁,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切断了

吴城泾沟伏击是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之后第二大规模的对日歼灭战。又一次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信,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念。对开拓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巩固陕甘宁边区的黄河防御,影响很大。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光荣的战争案例。它由国家军事博物馆展出,并记录在许多军事著作和军事历史中。2年被拍成大型反战片《血战吴城》

前世

八路军拯救了魏

伏击后,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魏率领旅马,在大宁县附近被日军拦住。形势非常危急。八路军115师686团奉命出动一个营救援。在拜尔里前线阵地上,在连长王的指挥下,二营五连全体指战员利用两侧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小路的有利地形,修筑了坚固的临时工事,挡住了八百多日军的猛烈进攻。在这场战斗中,日军死伤近百人,第五连仅牺牲一人,负伤十人,缴获马匹、大米、罐头食品等多种。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魏用望远镜观察我后方五连英勇杀敌的场面,问我军人员:“山前有几个团挡住日军?”他听说只有一个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露出惊讶的神色,连连称赞说:“八路军真能干!八路军真能干!”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魏给了我军10万发子弹。

抗战胜利后,魏被美国发行量最大的《美国名人字典》和《时代杂志》称为“常胜将军”。解放战争后期,1948年1月,他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不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介石撤职,软禁在南京。1949年获释后,他离开香港,拒绝去台湾。1955年3月,魏、夫妇取道广州回京,是第一批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新旧照片

(1)图为八路军在吴城、荆沟写的标语。

②图为山西革命纪念馆。

标题:[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一场血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