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中国非遗木版年画在困境中焕发生机

[文化]中国非遗木版年画在困境中焕发生机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1 13:20:02 阅读:

本篇文章746字,读完约2分钟

“看,图中有荷花和鱼。这张图叫‘一年多’。”在这里举行的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会上,71岁的王文达指着一幅木刻年画向观众解释其文化含义。王文达是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创作木刻年画已有半个多世纪。

木刻年画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中国人必备的装饰品。历史上木刻年画有很多著名的产地,比如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河北的武强,陕西的凤翔,山西的临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习俗的变化,机器胶印逐渐取代传统手工,内容与现代生活脱节,形式不符合大众审美,高层画家不愿意参与生产,导致木刻年画的发展困境。

“现在木刻年画的市场主要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河北武强木版年画的继承者刘国生说,木版年画在古代就已经实用,现在已经成为纯粹的艺术品,传播范围大大缩小。

王文达说,木刻年画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被抛弃,应该采取措施从政府到人民保护它们。

“在保持原有人文内涵和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必须给木刻年画注入新的东西,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王文达说。

在陕西凤翔木刻年画的展台前,工作人员介绍了他们为保持年画的古老风格和注重创新所做的努力。在体裁上,充实;颜色方面,选用矿物颜料;材料方面,用生宣纸;在技术上,它变得更加详细。改进后,凤翔木刻年画的知名度有所提高。2011年,国家名片上出现了四幅木刻年画,并被选为特别邮票。

在河北武强,依托年画博物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开始了木刻年画的衍生。“利用年画的元素,我们尝试做了一些杯子,效果还不错。”刘国生表示,木刻年画文化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王文达说:“木刻年画的创新既要传统,又要当代。也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想应对危机,不败,还是需要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当。”(刘怀)

标题:[文化]中国非遗木版年画在困境中焕发生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