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晋史话:这八个山西商人为何被顺治帝封为“皇商”?
本篇文章966字,读完约2分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商人“无利可图,不出头”,甚至被贴上“奸商”的标签长达数千年。商人对利润的追求,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如果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甚至有被吊死的危险”。明清晋商虽然提出了“以义谋利”的思想,但仍有不少晋商铤而走险,去做这种“用刀舔血”的生意。
其中,山西所谓的“八皇商”为了自身利益,为后金政权提供粮食、草、物资甚至军事情报,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满汉已经成家的情况下依然忧心忡忡的原因。
后金政权与晋商
明末,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后金政权。然而,经过多年的战斗,国库空虚的空无力承担巨额军费开支。无论是钱,铁,还是粮草,这些战略物资都极其稀缺。虽然明政府禁止与满清进行商业交易,但巨额的利润让晋商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把物资运到后金。努尔哈赤提出高利息向晋商借巨款。为了显示还款的可信度,努尔哈赤给借钱的晋商开了一张龙印的借条作为证据,这就是所谓的“龙印”。甚至还有一些山西商人在从事贸易活动的同时,也向满清政权发送文件和资料。据《清实录》记载,定数三年(1618年),抚顺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杭等16个商人,努尔哈赤“厚交关税,还七大恨之言”。
努尔哈赤死后,清太宗登基称帝,将“后金”的称号改为“大庆”。皇太极继续与山西商人保持密切联系,并承诺日后进入中原后,归还所借的钱,并附带利息。同时,他大力扶持山西商人,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经商,为他们提供极大的便利,利用他们储备军事战略物资,还开发了一部分作为间谍,利用他们刺探明朝的军事经济情报,了解和掌握明朝军队的动向。
满清通过与晋商的贸易,获得了大量的铁和粮草,并装备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八旗军,磨刀霍霍,直指明朝。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入侵京城,崇祯皇帝上吊,明朝灭亡。清朝趁机进攻,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大举入关,攻陷北京。不久清朝迁都北京。
《八皇商》
清朝入关前,有王登库、金良玉、范、、梁家彬、田胜兰、翟棠、黄云发等八个较大的晋商,都是大财阀,最突出的是。
后来清朝入主中原后,顺治皇帝不忘为入主中原设立八大名商,并在紫禁城设宴款待,给他们服饰。顺治也给他们封爵,八大商家受宠若惊,极力拒绝。所以顺治封他们为“皇商”(出自内务府)。范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张家口为天下”。剩下的七个,也都各有所养。
标题:[文化]三晋史话:这八个山西商人为何被顺治帝封为“皇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