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裂变的乡情
本篇文章2103字,读完约5分钟
在这片黄河岸边的土地上,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点缀着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让我们在惊讶的时候叹息无语。比如近几年永济农村就出现了一些小道消息。一个在北京开了很多年酒店的普通家庭,存了几千万,怕亲戚朋友借钱,一下子在市里买了六套商品房;另一家也开了餐厅,回来为了方便探亲,买了一辆奥迪车。过完年,他把轮子卸下来挂在车顶梁上,明年再用。他这样做是为了阻止村民借车;还有人把酒店转了几百万,过年回来朋友家赌博,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亏;据说开餐馆的年轻人和朋友在娱乐场所过夜要花几万元...这些对新土豪来说都不算什么,但对刚踏出土地的农民来说根本不可能。
也许你不相信,也许这一切早在你的预料之中。
近年来,黄河岸边的小县城永济出现了“节庆经济”的新名词。因为每逢腊月,在永济开饭馆的五万多农民浩浩荡荡地回国了。大多聪明浪漫,逛街,买房,住酒店,召集同学聚会等。在城市地区。集中消费拉动地方经济,使永济经济有了意想不到的活跃期。物价上涨,商品房看风看舵,各银行人员仓促的身影和慈祥的笑脸在农村的大街小巷闪烁。
5万多开餐馆的人中,有一部分成为了城里人羡慕的新贵,也有一部分成功完成了角色转换。他们在城市里有了住房,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需要5年,10年,也许20年,30年的不懈努力。他们需要早起,流汗哭泣,用生命在日月轮回中积累财富。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资金,才能真正完成这种人生的改变;大部分人有了一定的资本后,就回村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有的人出现了情感变异、无力怀旧、性格意外裂变。
开餐馆离开村子和亲戚,等于当年去西部。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遇到的人不再是自己村子里的人,而是不再局限于地区和村庄。城市的新鲜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人给了他们选择和自我。封闭的生活在城市的微风和细雨下改变了。本来只求生存的夫妻,一旦单薄麻木的感情被外面的风雨滋润,就会逐渐唤醒沉睡的感情,变得绝望。所以开餐厅的情侣们往往会解读老阎放飞自己东西的祸福。
随着经济的发展,怀旧这个温暖的词,在更多人心中的天平上,变得冷漠而轻浮。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自古就有“美不美,水在乡”,“无论远近,人在故乡”的流淌。这种诗意的温暖汇聚成每个游子心中永恒的思念。在我们看来,同样的水土孕育出来的生命,有着同样的根系,异地的人相遇时,手牵着手,含泪对视,就像兄弟一样,成为中国人不变的亲情。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亲情在他们流浪的艰辛中渐渐飘散。
和企业不同,开酒店重在管理和技能。它有管理有技巧,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适合他们的地方。对他们来说,这个地方就像一个士兵的位置和一个农民的土地一样。
很多永济老乡开了饭馆,直奔北京。北京人素质高,很少遇到不给钱吃饭的流氓,也很少遇到要地方保护费的地痞流氓。一开始一般都在五环路外。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后,开始向市中心靠近。只有进入三环,才不需要考虑业务中的客户。他们可以坐下来放松一下,把他们想吃的饺子或刀笑面端上来,让客人满意。所以,只有进入三环,他们才像走进了一片金色的土地。
有开酒店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好的地方是酒店成功的一半,找地方往往是他们开酒店的第一步。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们寻找旅馆时,他们看到家乡的旅馆愉快地走过。他远道而来,以为家乡会看到他,会听到熟悉的地方口音,疲惫的脸上会充满遇见外地老朋友的惊喜,吃喝的时候会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我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很难遇到,尤其是老乡得知你出去找酒店,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冲了,老乡担心自己的酒店周围会不会再有竞争对手,影响生意。看到老乡的冷脸,找酒店的人会带着一颗冰冷的心失望的离开。
老乡和老乡之间,打架闹事,甚至杀人放火,时有发生。它们就像坚硬的木楔,为了嵌入城市的高贵城堡。在金钱面前,他们不仅失去了地球上的乡亲和家庭纽带,也失去了属于一个人的最珍贵的东西。
乡愁的失落,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也许是因为我们苦中作乐,饥寒交迫,因为“文化大革命”曾经湮灭了无数人性,也因为从小道德教育的缺失,我们的悲痛自然有点微不足道。每一个生命都还有时代的印记和历史的影子。如果他们开餐馆,是为了遗忘,而是为了未来,但未来不能这么无情。
作家洪亮说:“农民进城后,并没有‘去农民化’。别人一再强调他们的农民身份,但他们“农民化了”。文化的丧失伴随着自我的丧失。”
在我看来,身份是次要的。在金钱与道德的天平上,人性的许多丑恶往往以同样的面目出现在各个领域,文化的缺失其实是道德缺失的根源。当我们真正懂得了文化提升的意义,那么道德的提升就离我们不远了,属于我们社会的平安幸福也就离我们不远了。只有在异乡遇到我们的老乡,才会以正常人的姿态微笑,给桑妈带酒,带着温暖诗意的画面出现在中国大地,让他们在有限的人生风景上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高菊瑞,女,永济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永济市文联主席。著有散文集《听冀涛》、《百代之恋》、《江州名城》、中篇小说《天道》、《公民》等。中篇小说多次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选刊。获赵树理文学奖和山西文学优秀作家称号。高聚瑞
标题:[文化]裂变的乡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苍松翠柏说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