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山西:探寻“黄河故事” 传承黄河文化
本篇文章1637字,读完约4分钟
千百年来,九曲黄河一直奔腾向前,冲过山西,给三晋大地留下了壮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让我们沿着黄河山西段,从北到南,探寻隐藏在山西的“黄河故事”。
万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偏关县。黄河从这里入晋,陕蒙大峡谷从这里开始,长城在这里与黄河握手,是中国十大最美的峡谷之一。据记载,老牛湾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老牛湾城堡建于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它位于黄河的悬崖上,是明代长城西段的一个重要关口。
河曲娘娘滩
娘娘滩位于山西省河曲县北部的黄河上。它是黄河千里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因此享有“黄河第一岛”的美誉。相传西汉初年,专权,曾在此贬谪刘邦的妻子薄和儿子。后来,刘恒称帝,在沙滩上建了娘娘庙,故名娘娘滩。
歧口镇
歧口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南端,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歧口是古代重要的军事事件。明清至民国时期,它因黄河水道而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镇内有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各类典型的民间运粮商业城镇。
世界黄河第一湾
“世界黄河第一湾”位于山西省石楼县新关镇马家。它雄伟、精致、优雅,在黄河上独一无二。确实是一种极致的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从陕西省清涧县来到第一湾所在地新关镇,在此期间被写成《沁园春雪》,在石楼县灵泉镇的会议上公开发表。奇观千里之外,绝唱千古。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蓟县壶口镇,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此时黄河奔流,两岸岩壁陡立,河口窄如壶口,形成了“千里一壶收黄河”的精神。壶口到龙门的黄河峡谷,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为了确保边境安全,历代王朝都曾在沿线设立军事和政治机构。清朝时,为了防止西捻军渡河,在黄河东岸修建了长城。
后土庙
后土寺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黄河岸边的钱缪村北部。是最古老的供奉后土(母地)的寺庙;也是海中寺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轩辕黄帝在此扫地祭奠后土,九帝二十四次来此祭奠。其中汉武帝一生亲自祭祀六次,留下了千古绝唱《秋歌》。近年来,中国各行各业的人和海外华人一直在寻找他们的祖先,来到这里崇拜来世。
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周浦镇西乡村袁尚,是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是佛教什邡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说的“红娘引红线月下,张圣桥遇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几千年来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使其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关雀塔
鹳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周浦古城西侧黄河东岸。它是中国四大著名建筑之一,也是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北周,唐宋时期被誉为中州的登高胜地。一个书生学士登上景区,遥望中条山,俯视奔流而下的河流,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志焕的《鹭宿记》。
尧王台遗址
尧王台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外的山顶上。它见证了中国的灵魂——姚舜禹的“禅制”、“公共世界”和古代和谐社会的实践。现存的尧王台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石臼、石杵、石芯、古代人类制作的刮刀、战国古钱币、夏商时期的绳陶片等珍贵文物。它是人类史前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西堠都遗址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堠渡村的西堠渡遗址,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我国人类用火的最早证据。芮城西区后都遗址发现烧骨,把中国古代人用火的历史推至180万年前。
风陵渡
风陵渡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在黄河由北向南再由西向东的转弯处。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的主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枢纽地区,从这里穿过,进入秦晋。赵子珍《风陵渡题》中有一句话:“一水自北向南,中原满气。云山连晋土,烟树入秦川。”
Dayudu
大禹都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东南端。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柏树下歇息,俯视河水,乘舟东斩三门,引河入海。后世称此树为神柏,并建庙供奉,其地则称“大禹都”。大禹都位于秦、金、豫三省交界处,是山西省的南门。是历史上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是水陆交通的重要场所,也是历代驿道和盐运的必经之路。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探寻“黄河故事” 传承黄河文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