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晋文化在中华古文化中的地位
本篇文章947字,读完约2分钟
2。科技
(1)农耕
三晋地区的先民以农耕闻名。根据考古发现,牛最晚在春秋时期已经被三晋人用于农耕。公元前6世纪,人们广泛使用各种农具,如铲子、犁、锄头、铲子、夯锤和锤子。在耕作技术上,晋人继承了周人的农田管理经验,不断犁地以提高土壤肥力。农田中耕也得到广泛实施。“农产品的种类有谷物、小麦和豆类。冬小麦种植早于秦、齐。
(2)天文学
大约在公元前360年,齐干德和魏将测得的星座编成了一本名叫星经的书,而吴申的《天文学》一书则收录了115颗恒星。石神星表详细描述了28个星座的方位及相关数据,标注了恒星赤道坐标的位置,用于研究金、木、水、火、土五颗恒星在天球上的运动位置变化。这充分说明当时的观测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水利
干渠旧路宽24.5米,堤高3米,深约1.2米,全长150多公里。整个项目非常壮观。三金位于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洪水多发区。春秋战国时期,晋代人的后裔泰州在晋国的大泽国筑堤,赵、魏则在离黄河25公里的地方筑堤。在魏文侯,西门豹统治了他的势力,修建了“引漳水灌溉他的势力”的水利工程,挖了12条沟渠。魏还修建了另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挖缺口,将黄河水引入河南省中牟县的大湖莆田泽;它还挖了一条大沟,把水泽引出来,一直通到国家首都,花了22年才完成。
另外,三晋人在冶金、酿酒、陶瓷、采矿、畜牧、医药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在此不再赘述。
3。文艺
(1)诗歌
早在4000年前的唐朝,今天晋南流传着“青云”、“南丰”、“抗曲”等民歌,如果说这些民歌很难说是三晋产生的,那么被先秦典籍所称赞的张达、大少、大宅院等乐章,确实是三晋最早的诗歌。在中国第一首诗《诗经·国风》中,有7首“冯伟体”和12首“唐体”,约占“体”的12%。值得指出的是,这19首诗,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堪称《诗经》及其“风”部分的代表。
(2)散文
远离商代甲骨文,留下晋人的心血。自此,尚书也有晋人之言。虽然《国语》和《战国策》的作者很难确定,但从内容来看,其中相当一部分肯定是三晋学者写的。至于诸子散文中的荀子、韩非子,则是三晋文学中的瑰宝。流传很广的先秦寓言,很多都是三晋之地收集的民间故事。
总之,三晋的文学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占有明显的重要地位。
作者:秦培华,长治教育学院
标题:[文化]三晋文化在中华古文化中的地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三晋文化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