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冯宝志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6月第2版
本篇文章2289字,读完约6分钟
自从进入有记载的历史,或者推动和推动至夏王朝的建立,中国一直是一个以统一为主导的国家。长期的统一局面给中国文化带来了相当共同的特征。从中原到偏远的边境村落,包括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式和风格,不仅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有着共同的信仰、道德和民族情感。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政治和经济的统一,使之更加持久和巩固,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中国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北部黄土高原,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西南部崇陵聚川,西北部戈壁沙漠,地理特征鲜明。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自史前时代以来,许多人和部落就生活和生活在这片广阔的领土上,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创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进入文明时代后,有许多民族和国家,都在蓬勃发展。他们以其独特的色彩,共同绘制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使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在普遍的共性中表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要了解和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既要注意其普遍性,又要注意各个古代地区的文化特点。(《李瑟娥·雪琴:东周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
古晋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特色的地区。它是中国先民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山西南部长期以来仍处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圈的中心。尧、舜、禹曾将其作为华夏人的政治中心,所以这里的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山西山川险要,素有“表外山川”之称。夏朝以后,大部分统一王朝都在山西附近建都,使得山西在古代社会中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北部属于北方文化圈的边缘地带,经历了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几次变迁。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往往通过这一地区与中原保持着不同形式的接触(友好和战争),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从而形成了山西文化的一些特点。另外,山西现存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占全国70%以上,戏曲文物占全国80%左右,这也是一大特色。这些对我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有价值。
中国古代地域文化研究起步较晚,其中原始社会和先秦地域文化研究起步较早。一个地区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研究主要是近年来进行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我打算探讨山西在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地域文化的特点等问题,希望能为地域文化的研究做出贡献,并期待受到关心三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同事的批评和纠正。
要说山西的文化,首先要介绍山西省的疆域和历史上形成的山西称谓。
今天的山西省是全国一级行政区之一,大致位于北纬34.5度至东经40.5度之间,轮廓略呈平行四边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该省与西部、南部和东部相邻省份之间有自然边界。山西、陕西大峡谷中奔流的黄河,西临陕西,南临黄河、中条山、河南,东接太行山、河北、河南,北接内蒙古。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东部是太行山,西部是吕梁山。大同盆地、丁鑫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在中部从西北向东南分布,呈北高南低的阶梯状排列。
山西省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位于太行山以西。在古代,“山西”作为一个地域名称,最初并不是指山西省。据文献记载,从战国到西汉,人们以萧山山(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或华山(今陕西省花县以东)为界,将山东和山西区分开来。当时的“山西”是指汉沽关以西的地区,主要是指咸阳、秦都、长安,即现在的陕西省xi市。当时的“山东”主要指汉沽关以东的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西地区),有时也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领土。东汉时,山东和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划分。东汉光武帝曾称赞邓禹将军“伐破军,平山西”,即今天的山西省。这种变化与首都的位置有关。西周、秦朝和西汉的都城都在陕西省Xi市附近。对这里的人来说,华山或萧山以东的平原地区是山东;东汉的都城现在在河南省洛阳市,所以北方的太行山作为地理坐标来划分山东和山西。后来地区的界限越来越准确,所以“河东,山西”用来指现在的山西地区。比如隋末,李渊担任“山西河东捕使”。元朝时设立“河东山西路”行政区,明初称“中国旅游山西省”,后改称“山西承宣政局”,清代改称山西省,今不改。山西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山右”,意思是在太行山右侧(古人从北向南看,与现在的地理方位不同);又称“河东”(主要指山西南部),因为它位于黄河以东,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br/】【/br/】山西在历史上又称为“晋”、“三晋”,是以春秋时期位于此地的晋国和战国时期的朝鲜、赵、魏命名的。西周建立时,实行“封建亲、藩以筛周”的政策,将周的兄弟、子侄和一些不同姓氏的亲家分布到各地,建立了许多诸侯国。今天被封在陕西的是周武王的小儿子和周成王的弟弟虞书。因为他封的土地属于古代唐朝,的国家最初被称为“唐”。儿子继位后,改称晋国。金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但其疆域并不是很大。春秋时期,晋国越来越强大,一次又一次地成为霸主,包括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河北省的西南部、河南省的西北部和陕西省的第一部分。春秋末期,晋国六大卿大夫的权力变得强大,而晋国君主的权力则减弱。最后三家瓜分了晋国,建立了朝鲜、赵、魏,成为战国时期三个强大的诸侯国,即所谓的“三晋”。三晋疆域最大的时候,除了占据整个山西省之外,还有河北省大部分、河南省大部分、陕西省东部和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部分地区。唐初为京师,后改称京师翼、曲沃、江、新田,后金迁都,均在山西。三晋(朝鲜、赵、魏)被晋国瓜分,所辖地区只有山西省。所以后世也用“晋”、“三晋”来指代山西地区和山西省。这本书名叫《三晋文化》,也是由此而来,所指的地理范围主要是今天的山西省。一般只在描写战国时,取当时朝鲜、赵、魏的疆域(书中会随时注明)。
标题:[文化]冯宝志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6月第2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