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西口入草原呼市晋商叙乡情
本篇文章2769字,读完约7分钟
内蒙古山西商会常务副会长龚占义
李永江的照片
“哥哥你往西走,小妹要真正的难留。有几句痴情的话,兄弟,记住你的心,走在大路上,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多……”溪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在明中叶至民国初年4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无数山西人离乡背井,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之间的经济文化通道,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繁荣发展。
近日,山西晚报《寻找晋商领袖》采访组再次走上“溪口”之路,跨过杀虎口,跨过晋蒙边境,来到呼和浩特与内蒙的晋商们聚在一起聊天。“你在老家还好吗?”在以此为主题的家乡媒体座谈会上,来自内蒙古的山西游子感受到了现在,追忆了过去,强烈的乡愁和乡土气息让呼和浩特的这个初冬变得温暖。
龚占熙(内蒙古山西商会常务副会长):我们寻找的是我们晋商的灵魂
“欢迎你从远方来,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去迎接内蒙的冰雪。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领导者的资格,但每个人都必须有成为领导者的勇气。我觉得找晋商领袖其实就是找晋商的灵魂,找晋商的根本。晋商的根本是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做人做事公道!”一开始,内蒙古山西商会常务副会长龚占义用温暖的话语征服了观众。“我觉得经营好商会的关键在于“爱”字。友谊越深,关系越亲密。任何事情都不能以金钱利益为基础,精神联系永远比物质联系更可靠。我们平等对待所有商会成员。”龚会长坦言:“随着内蒙古山西商会的成立,我们将充分发挥山西企业家和乡贤的优势,增强山西民间的凝聚力,从而交流信息,增进友谊,谋求共同发展。我们商会应该为山西企业家和老乡搭建一个团结、合作、交流的平台。创造商机,实现强强合作,共同为内蒙古和山西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刘晏辰(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促进会会长):不要忘记祖祖辈辈待过的土地
“我在这里真的过得很好。”内蒙古品牌促进会会长刘晏辰在讲话前热情回答了我们的问候。他已经在内蒙古定居了第六代,不知道他是山西哪里人。但也许山西人的基因还在血液里。每当谈到陕西,刘晏辰仍然感到亲切。
父亲给他起了个外号“刘满桂”,带着浓浓的山西乡愁的名字,是把父亲的祝福寄托在孩子的衣食上。刘晏辰回忆说,他从呼和浩特供电局退休后,去大同开始拉煤生意。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很多山西老乡,“老实”是这些山西老乡留下的印象最深的。
现在对文化感兴趣,开始做媒体,成立社团,成立内蒙古品牌推广协会。“我每年都要回山西,寻找家乡的感觉。”刘晏辰激动地说。内心深处,刘晏辰走上舞台,为大家唱了一首《故乡的云》。“当我周围的微风轻轻吹来时,它带来了我家乡土壤的芬芳。回来再回来,流浪的流浪者。”熟悉的曲调响起,所有的山西游子都动情了。最后,刘晏辰感慨地说:“请不要忘记那片已经花了几代人的土地。”
苏萌(呼和浩特圣奇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晋商的团结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呼和浩特圣奇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萌,这位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年轻晋商,与山西有着强烈的双重情结。
他从小听着爷爷的家乡故事长大。很多年前,苏萌的爷爷从山西省祁县老家出发,一路北上,用米粉换皮毛。现在,苏梦的父亲娶了当地的蒙古族母亲,生下了苏梦。所以他说:“我是山西人,有蒙古户口,但是晋商的血是流的。”
这个“小晋商”在“老晋商”的全力帮助下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我在从事餐饮畜牧业批发的时候,得到了女神餐饮娱乐公司董事长张世彬的大力帮助。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这位前任都教会了我很多知识。”苏萌说:“晋商的团结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曾经以出生在内蒙古为荣。现在,我为自己是山西商人而自豪。接下来,我们的年轻一代也应该为传承晋商精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多关注‘小晋商’。”苏梦说。
李晓东(北京广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以做好中药精品为己任
“谈到晋商文化,我想当我遇到余虞丘老师时,他谈到了他自己的一篇文章,‘以山西为耻’。文章里说山西人有自己的“义利文化”,勤劳智慧。而我们广源也有着与晋商文化一脉相承的精神,那就是‘虽无人见,有心自有知音’,用真心诚意为国人做药。”谈到晋商精神,北京广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东非常感慨。
广源的经营理念与晋商文化有相通之处。李晓东解释说:“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你不能接受。”做生意诚信第一,不能弄虚作假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一点在医药行业尤为重要,因为医学之道在于拯救生命。如果药品质量有问题,不仅赚了‘不义之财’,还耽误病情。"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一直在上涨。比如牛黄,半年内从9.2万元涨到了近20万元,现在达到了每公斤40万元。蜻蜓从五年前的不到一万元涨到了七万多元,藏红花的涨幅更是惊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公司仍然坚持“虽然加工复杂,但不敢省力,虽然味道贵,但不敢减少物质资源”的古训,顶住涨价的压力,绝不降低原料的档次和质量,从源头上保持制药人的良心。作为中医的代表,我们衷心希望传承先人的产业,做好中医精品,做一个真正对生命负责,对生命有帮助的好药。”李晓东最后说道。
张喜平(《呼和浩特日报》)内蒙古的商业发展承载着晋商的基因
“在去西出口的路上,有两个多叶的榆树。这是300多年前山西人种在瓦罐里的。从南到北的路上,也种着杏树。杏花盛开时,香味格外诱人。听当地人说,这也是向西走的人种的。”《呼和浩特日报》记者张喜平是内蒙古晋商的好朋友。他被特别邀请参加座谈会,他的发言同样动情。
他说:“山西人对茶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当时的新商业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呼和浩特不是农业大城市,但也是农业强市。现在蒙牛和伊利已经落户呼和浩特。目前,呼和浩特市第三产业已占70%以上。内蒙古商城和金海电商基地也蓬勃发展。可以说,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是符合过去晋商带来的商业基因的。”如今,在科技的引领下,新一代晋商正在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发展绿色经济,种植绿草。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和转型。
最后,张喜平感慨地说:“去年和今天在这扇门里,人脸上的桃花相映成趣。人不知何去何从,桃花依旧笑傲春风。”如今,新晋商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在内蒙古扎根。
○链接
内蒙古山西商会
内蒙古山西商会于2012年11月18日在呼和浩特成立。目前会员900余人,其中企业会员500余人。内蒙古和山西山水相连,地理位置相近,历史上交流密切,经济一体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蒙古和山西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内蒙古山西商会坚持“诚信建会、人才强会、团结建会、服务会”的宗旨,将为内蒙古山西企业家搭建新的平台,为蒙陕经济合作搭建新的桥梁。
商会成员由热心公益事业、支持两地建设的山西或祖籍山西的商业精英自愿组成。商会涉及能源、房地产开发、餐饮、旅游、建材贸易、粮油贸易、物流销售、机械加工、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行业,已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标题:[文化]走西口入草原呼市晋商叙乡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