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晋商之都和晋商精神
本篇文章3409字,读完约9分钟
晋商精神是支撑晋商发展的灵魂。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融合三晋语境与现代气息的新太原,打造“晋商之都”,必须正确认识晋商精神与资本,以弘扬晋商科学健康的精神,将太原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首先,太原作为“晋商之都”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一段时间以来,电视剧《乔家大院》已经传遍全国,很多人认为平遥、祁县、太谷是晋商的都城。的确,祁县、太谷等地在晋商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作为“晋商之都”,太原是唯一的地方。
首先,太原是历史上晋商的都城。周汉时期,国家几乎覆盖了整个北方;秦时太原郡治五台山以北、关岑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时期,它覆盖了整个晋中地区。唐朝设太原府,治汾水中游,阳曲以南,文水以北,平定、寿阳、昔阳、盂县。宋、元、明、清时期,该地区位于榆次、太谷以西,黄河东岸至兴县、克兰、岚县。几千年来,晋商的活动都是在这个领域或以这个领域为家进行的。太原的中心地位自然成为晋商的中心,在东西南北的商品交换和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记载,宋代太原的营业税额达到3万至5万,居河东州府之首。清代,太原府所辖的阳曲、清远、徐沟、祁县、平遥、太谷等地的商人成为山西第一批商人。
其次,太原作为一个省的省会,在全省的商业中起着主导作用。历史上,太原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城镇,也是山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宋朝朝廷在太原设立了河东监狱、李咏监狱和太同监狱。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到了金代,太原设立了城市秩序部,管理市场运作。1902年,清政府在太原设立金-玛卡赛特局;1909年,清政府在太原设立大庆银行山西分行。1919年,阎锡山在太原设立山西银行,垄断了山西的货币发行和大部分汇兑业务。太原正是通过省会的优势,牢牢“控制”了全省的商人,从而使晋商作为商业之都的地位一直繁荣。
再次,商业发展的外向型特征使太原成为山西的商业中心。商业活动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不仅人口众多,还拥有大量的商家和信息。省内商家自然想尽办法将触角伸向太原。到了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在太原有了自己的门牌,分号遍布全国乃至海外,逐渐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的盆地经济网络。另一方面,太原商业的发展不断带动着这个网络的经济发展。太原商业的繁荣对全省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第四,太原有一批很有影响力的名商。在晋商中,乔氏最为有名。其实今天太原的晋商很多。要说乔家名气大,还是由秦家族“帮忙”而发展起来的。徐青秦氏家族起源于清朝康熙时期,其祖先以卖豆腐起家。乾隆年间,秦肇庆与乔氏合作创办广胜宫,以秦氏为主,乔氏为辅。秦家每年能从包头的商行里收几万两银子。
清代长株潭刘氏家族从经营盐业起家,至清初成为直隶路畅盐场的世袭皇商。河北、天津、山东、山西的一些盐业,都是刘氏家族掌管的。清代徐大昌的昌氏家族从事瓷器行业。清道光年间,昌家在河南禹州开了几家瓷厂,产品远销海内外,后来被称为“新钧瓷”。仅这一项,白银年收入就达到数万两。
此外,还有阳曲县青龙镇的王甲、黄寨镇的刘甲、刘家宝小店区的王晖、清代徐沟的王琦恩、张连辉、清远的白树生、东罗村的石成德等。都是晋商中最好的。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发掘整理,又一批具有一定意义的晋商代表和历史事件,一定会重新焕发光彩。
历史上晋商兴衰,是民族解放前夕的夕阳西山。解放后,太原的商业发展经历了一定的波折,但总的趋势仍然是越来越大。今天,太原的商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利润总额、经营规模、经营手段、从业人员、对外贸易乃至社会影响力都名列全省第一,今天的太原是晋商的首都。
第二,晋商精神是晋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商曾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明清时期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位列中国十大商业集团之首。晋商之所以能发展到如此辉煌的巅峰,当然离不开他们的晋商精神。但是晋商精神和晋商资本所倡导的精神有什么关系,这个需要搞清楚。
晋商靠太原,太原以晋商为主。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商网络已经在山西形成,触角已经延伸到国内外。晋商精神在这个网络中长期形成,自然构成晋阳文化的重要内容。太原作为晋商之都所倡导的精神,既要体现山西文脉的精髓,又要有自己的特色。晋商之都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晋阳文化,晋商精神是晋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以来,太原市收集了各行各业关于太原城市精神的表述,这些表述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和美学理论专家的反复论证,并在公众的参与下进行了讨论。2005年5月,市委宣传部宣布,“兼容并包、诚信卓越”将被初步界定为太原城市精神的体现。在这个表达中,突然出现了“诚信”二字,这是晋商精神的精髓。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的精神准确表达了晋商创造商业奇迹的真谛。晋商的显赫地位是用真诚铺就的。造假、打假、哄抬物价、缺钱、欺软怕硬之类的,确实能一时赚钱,但绝对不能长久,因为没有人是傻子,不可能被骗几十年、几百年。当全世界都意识到他造假的真相,也就是他的“生意”结束的时候。
其次是勤奋,即勤俭节约。晋商因为贫穷大多在商路上,山西自然环境比较艰苦。这样的环境条件塑造了晋商勤劳不屈的性格。在沙漠的风沙、群山和浩瀚的大海之间,他们冒着艰难困苦,跋涉千里,年复一年地奔波,逐渐积累了财富。不了解晋商的人可以随意给晋商甚至晋人贴上“小气”“小气”的标签。你知不知道这就是节俭的精神,是节俭抵制了铺张浪费的陋习?其实是晋商创业精神的又一体现。
第三是创新。在商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中,晋商避免墨守成规,而是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从粮盐到茶叶,从开采到堆放,从运钞到票号,都是其创新的体现。尤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原有的股份制等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形式,都透露着晋商的智慧。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使晋商能够长期跟上形势的变化,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在太原的城市精神里,虽然没有勤奋创新之类的字眼,但有“兼容”和“优秀”。兼容就是吸收,包容,或者不排斥,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优秀就是优秀,杰出。这当然是从太原人的整体精神来说的。晋商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可以坚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审时度势,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这不就是兼容性和优秀性的具体体现吗?
今天,弘扬晋商文化,重建晋商之都,就是要弘扬晋商精神中本质的、核心的东西,把晋商之都的精神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正确认识晋商精神,全面推进商都文明建设
晋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后人的继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晋商现在怎么样了?晋商现在在哪里?为什么晋商中极受欢迎的代表人物,如乔家、王家、曲家、昌家,只留下了几个空大院?汇通世界的银行是怎么消失的?在我看来,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如冰鲜和自然灾害),我们还应该在晋商精神中寻找原因。
诚信是立身之本,从诚信出发,开拓一代晋商。但要注意的是,诚信是通过克服“假、伪、伪”而发展起来的。如果稍微关注一下晋商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很多晋商在不讲“诚信”的情况下就没落了。比如著名的“和胜源”银行,其在北京的分号管理不善,债务难以偿还。债权人上门,经理撒谎逃回山西逃跑,银行被查封,最终导致破产。与之成为“相与”的“日升昌”银行受到牵连,结果也加速了其破产。
勤奋是做事的基础。然而,勤俭节约的对立面是懒惰和奢侈。晋商后裔过着“财主”的生活,坐在山上,挥霍浪费,最后穷困潦倒。介休的“侯百万”,后人挥金如土,竟然用钞票点起香烟,变得比别人有钱。最后连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导致饥寒交迫而死。
创新是永远繁荣的秘诀,但自给自足和保守是它的敌人。当现代企业制度在欧美流行时,不仅是山西,而且是整个中国,很少有企业改革他们的制度。最有说服力的是山西银行,它是创新的产物。但在现代银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太原、晋中的银行都没有改制成银行,银行最终被历史淘汰。
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晋商精神也不例外。今天太原的商业规模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但是晋商宝贵的精神和经典精神依然对社会起着推动作用。然而伴随着“真善美”精神的“假恶丑”人渣并没有消失。我们身边的那些背信弃义、自利、欺诈、铺张浪费、自我约束等陋习,难道不是还在吞噬着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心灵吗?然而,时代变了。我们在重建“晋商之都”时,一定要“去晋商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代理念,丰富、发展、弘扬晋商之都文化。
标题:[文化]晋商之都和晋商精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榆次常家与茶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