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万荣李家大院
本篇文章1479字,读完约4分钟
万荣县谷峰山西侧有一个叫燕京村的村庄。村里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院落,是万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邸。人们过去称之为李家大院。【/br/】【/br/】婉容李氏家族在清代主要销售布匹,覆盖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北京、天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的生意发展到了顶峰。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李氏家族第十四代兄弟李、、、、李景信主持修建了李氏宗祠,以缅怀先人之恩,孝敬后辈。据当地老人说,每年正月初五、清明节和十月初一,李家都会举行盛大的家庭祭祀。李氏家族有200亩民族田地雇人耕种,用于祠堂开支。李佳祠堂建筑规模宏大,用料考究。木雕、砖雕、石雕简单美观,结构、功能、风格端庄灵巧。它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和审美观念,同时也表现了晋南“两层一坡”的风俗特征。
李氏十五代人李道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和民国十年(1921年)修建了一座有两个入口的四合院。两个院落相邻,特点是徽派堂递,特别流畅明亮;按照当地的习俗,东、西厢房是居住的地方,而宽敞的正房(北房)从不居住,是举行婚礼生日礼仪或存放东西的地方。这两个院子后来被李道生的两个儿子占据了。
在李家大院的居民楼中,李道荣大院、私塾、图书馆更有意思。
李道荣所建于1935年,一进四,南正。大院门楼雕刻艺术高超。大门除了饰有传统吉祥图案外,大门两侧还特意刻有《朱子家训》中的两句话:“一粥一饭不容易想,想久了难”“祖宗不能久祭,儿孙不能念蠢经”。进入厚重锁着的院门,东厢房是李道荣的卧室。当地的生活习俗是铺土炕,沿炕沿用木屏风隔断,中间有一个供人们上下炕的小门,炕门上挂着帘子。炕旁边有个木梯,通向二楼亭。亭子上的庭院附近有一个小而独特的阳台,不仅可以晾晒衣服,享受凉爽,还可以增加采光。医院东翼的山墙都是空的核心墙,20多米长,既可以藏人,又增加了东翼冬暖夏凉的功能。
私立学校建于清末民初。和李道荣家的院子隔着一条院廊。月亮形状的庭院门由推拉木门保护,这在北方民居中很少见。门外砖雕对联书:“知乎以天地之德,福地有余”,横曰:“教学生解惑”。户内书:“知诗人之福未雨绸缪,止丘皇鸟耶面人”,跨批:“集圣贤”。院子里的北房是一个一进三房的山洞,是李先生教书的地方。李氏一家的孩子六岁时就会来这里学习。三个洞穴下面有三个地下室,可以用来储藏和放暑假。半圆形的砖窗露在地面上,这是巧合。薛先生住在东厢房,院子里没有西厢房,宽敞安静。
图书馆是李景秀的儿子李道行的住处。1907年,清政府派李道行赴英国留学,李与英国妻子麦结婚,并于1914年回国修建医院。院子里宽敞的平台下,有一排插廊的砖砌窑洞,北侧有一排两层阁楼。楼上有书,楼下有人住,所以叫图书馆楼。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内院门楼的造型吸收了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整个庭院别具一格。此外,农耕生活的马厩、农具、作坊,传说中的“三寡妇院”,要恢复或再现的生日仪式、婚礼仪式、分娩等原生态风情场景,要建成的万荣笑话园、好文化展等。,都是值得一看,值得一看的地方。
万荣李佳大院是运城迄今发现并开发的第一个晋商民居小区。李家大院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气质,与许多晋商大院形成鲜明对比,其潜在的社会价值日益显现,因此李家大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李氏家族的经营理念和道德主张,以儒家倡导的“行善行义”为特征,注重“以仁制利”、“重义”;李氏家族的宗族观念和伦理思想,以中华民族传统的“孝”和“理欲合一”为基础,注重家族的繁衍和兴旺;值得称道的是,民国初年,李家后裔率先在庭院建筑风格上吸收西方文化元素,并娶外国女子为妻,为晋商辉煌的历史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标题:[文化]万荣李家大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下一篇:[文化]日升昌票号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