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7 17:36:02 阅读:

本篇文章4174字,读完约10分钟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是晋商的全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

晋商鼎盛时期资本雄厚,巨商众多,影响全国商业金融界。在称霸全国的同时,还积极游历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

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指定张家口、独石口、古北口、沙胡口、程桂花为进出蒙古的贸易通道。当地军政官员加强管理,向获准出口的商人发放“部长票”(也称为“信票”或“龙票”)。汉人主要去蒙古与北京帮、山西帮做生意,北京帮去内蒙古东部,山西帮去内蒙古西部,主要是程桂花(今呼和浩特)。

划定范围内的贸易结束后,张家口就成了中国、蒙古、俄罗斯商人的“南北交易所”,骆驼、骡马、商店、商人如云。晋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西人经商历史悠久,涉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明末,晋商王登库、金良玉、范、、梁家彬、田胜兰、翟堂、黄运发不顾明王朝的封疆禁令,私下与满族人进行商业和军事交易。所以清朝“定中原后召晋商八人入京,设宴庙会,设宴款待”,把晋商八人赐为皇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外蒙古格尔丹叛乱,清政府数次出兵征服,前后历时十六年。清朝远征时,有一个军事市场。康熙帝颁布法令说:“与军队交易的人,缺一不可。如果他们的交易是无序的,他们应该接近某个阵营...应该允许他们在一英里之内交易。严禁喧哗生火,停止卖酒。”也是针对:“二院范丽所可另设营,卖驼马牛羊等。,即迎儿贸易。在军队的16个营中,每个营都派一名官员负责贸易事务。如有提及贸易贼,则不顾头示公,妻子家业不收官。”李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当一支军队经过蒙古地方时,应该命令它沿途出售驼马、牛羊……”这个军事市场都是由八皇商操纵的,他们根本就是清军的后勤部。

[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清朝皇帝非常重视山西人的商业活动,都视山西为商贾辈出的地方。比如《清圣父录》,康熙皇帝说:“东南巨商大甲,多为山西人,作者少。”雍正帝在他的纪念册里的“朱批”:商人排在山的右边第一,第二还是愿意帮助农民,第三是进营,最后是读书,我知道。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二日,皇帝说:“晋省人多在四方经营。”本文中的“山右”是指山西。

清政府如此看重晋商。第一,清兵入关前,很多游历东北、张家口的晋商,都为自己的军事活动付出了艰辛。比如买粮买军械,传宣传品传情报等等。;第二,晋人在全国各地的商业是财富和财富的来源。因此,清政府曾经在办公室里招募了许多晋商作为帝国商人,以安慰和利用他们。

除了山西的八皇商之外,很多晋商都是在张家口发家致富的,其中晋中榆次的昌家是第一个。

康熙四十年(1701),晋中榆次车王村人常威到张家口经商。他先在大井门外开了一家小布店,商号叫“昌步铺”。“长卜铺”牌匾后来保存在车王村北祠堂的西翼。后来,他在原址上创办了大德峪食品店。大德峪食品店,由常威于雍正六年(1728年)创办,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店名。常威在回乡养老前,从大德峪提取了两笔资金,其中一笔给了立志耕种的次子常王湾,并在张家口万全安家堡买了一块地。加上另一个新的品牌名字,大德经常分发给大儿子常婉。原来的大德玉是三子长万达的。

常万珍稳健地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以布匹和百货为主,先后在樊氏大通、成都、汉口创立了大地川、大地美、大地城、大地瑞、大地正、大地王等十个标有“德”字的品牌,常万珍家族是最早在俄罗斯经商的,也是在蒙俄经商时间最长的。雍正时期,察合台成为中俄贸易市场。乾隆年间,昌旺达以张家口“大德裕”的名义,将其贸易扩大到察合台,向俄罗斯商人出口茶叶、绸缎等商品。他坚持勤勤恳恳地经营店铺,“看你有什么,不盈利”,不断培育资本,增强竞争实力。昌万达也被皇帝封为二武起将军。他死于嘉庆初年。他的三个儿子和10个孙子继承了这笔生意,并经历了几代人的经营。道光年间,他们先后加了大生峪和大官峪。同治、光绪年间,分别成立了大美裕和都申裕两家事务所,并以都申裕的名义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设立了分公司,成为商界名人。

[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昌万达的后裔在察合台从事对俄贸易,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彤等朝代持续了150多年。到了清朝末年,察合台的十几家大商店中,昌家拥有四家。据清朝的记载,昌佳的商业资本在光绪年间达到100多万两白银,居山西省第五位,被誉为“中国第一外贸世家”。

范窦勇,山西省介休县张远村人。早在明朝,他的远祖范志刚就是“城易边镇”的商人。八代以后传到范,当时清兵入关前与明作战。东北角的清兵需要大陆的各种物资用于军事。然而,由于与明朝政权的敌对关系,他们不能进入海关贸易。因此,他们除了不时闯入内地进行军事抢劫外,还必须通过蒙古和张家口之间的贸易市场。特别是清军攻克蒙古各地后,张家口成为从大陆摄取各种物资用于军需的主要通道。操纵张家口贸易的所谓“八大宗师”都是晋商,范就是其中之一。范的儿子到三坝后,因多次为清兵出力,屡受重赏,受到清廷的好评。其业务规模已大大扩大。传到三八、和于■ 的儿子那里,因为他们在康熙年间解决了准噶尔之乱,就自费卖粮。“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争取胜利和失败,他们在沙漠中旅行了几千英里,没有打扰官员,没有打扰燕,而且时期将会到来,国家将花费数亿。一般就其工,给(于■太仆寺卿,同二品。于兄■赐布政司一职参政。”范以商得此高官,这是王朝才有的。从那以后,他的家族生意直线上升。

[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清初,从康熙到乾隆,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相对繁荣了一段时间,史称“康干盛世”。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因此有必要增加货币以应对日益频繁的商品交易。尤其是农民在低级交易中广泛使用的铜币,发行量较大,急需补充。与此同时,由于康熙时期赚钱越来越多,鼓铸硬币需要更多的铜原料。清朝初期,中国的铜生产主要产于云南,被称为“云南铜”,产量远远低于需求。清政府实行“滇洋同流”政策,即从日本东部著名的铜产地长崎进口一定数量的铜镑,作为补充,被称为“洋铜”。于是产生了一批漂洋过海,往来于中日之间,以生丝、绸缎、药材、蜜饯、杂货等中国特产,轻松兑换日本铜的国际商人,被称为“洋铜商人”。范是清初第一个外来铜商。正是因为有了上述条件,才有可能被清廷特许,以承接洋铜为目的,获得与日本的独家贸易权。

[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范氏家族在全国享有盛誉。“国内外有几百代人吃喝。.....燕初与各大都市接触广泛,很多都是购买的。...千里之外没有感情。”前往于聚髌的子侄也在显要官员之列。总之,范的四代,在清朝近百年的时间里,既强大又庞大。他们上了朝廷,下了城。他们是有名的家族,既是官员又是商人。

山西省太谷县王向清开了一家商号“大胜奎”,原位于庄桂华(今呼和浩特)市,主要经营印票账、卖日用品、采购牲畜、畜产品、药材等。后来他扩大了茶叶生意,成为众多晋商中的佼佼者。

大生葵的总部最初设在程桂花。后来由于驯化导致距离首都(指北京)较远,交通受阻,南方的货物不易进口。王向清决定将大胜奎商务活动中心迁至张家口。清康熙十八年(1676年),大胜魁分号正式设立在张家口大井门外的正沟街,王掌柜亲自坐镇。大胜魁的生意越做越大,分号已经发展到24个地方,从浙江到南方的福建、武汉;从北方到北京、大同、济宁、贵穗等地,也发展到蒙古的库伦、俄罗斯的察合台。在南方买了几百亩茶山、茶场,安排茶叶销售加工;它还收购桑园数千公顷,成立机构收购丝绸,垄断南方的紧缺商品,通过水陆运输到北京储存。张家口是大胜魁最大的南方商品集中地。最鼎盛时期,拥有资产7000万元,每年最多支付2000元白银。

[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康熙二十三年(1680年),清军三十万大军北征galdan,大圣奎曾献银五万两物资慰劳将士。康熙帝亲自接见了大圣奎的财主王向清,并邀请他参加宴会,赠送了一件黄色夹克衫,还送给大圣奎一张“双龙红签”。很快,大圣奎又提供了8万银工

大圣奎的商业资本在道光年达到了12万。当时人们有一个比喻,说“大生葵的本金可以用50银元(总长2000多里)一笔一笔地从库伦转移到北京”,可见大生葵资金雄厚。【/br/】【/h/】清代中叶,山西祁县乔家迁居张家口大井门外的郑沟、西沟,开了晋城、两家碱店。乔家也在张家口碉堡开了“红毛”银行。同时,他们还参与了蒙古和俄罗斯的贸易活动,成为著名的商人。全国各地有很多商行,分别在张家口、太原、包头、呼和浩特、天津、沈阳、哈尔滨、Xi安等地开设了“大德通”和“大德亨”票务支行。他们的名声可谓显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随光绪皇帝逃往陕西xi安。当时她一贫如洗。当她听说位于Xi的大德通资金充裕时,她派人从号码上借了银锭。当时银柜管事贾(山西榆次芦苞村人)听说太后要用银子,不敢遵旨,于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西太平洋之后,他表扬了贾,并任命他为大庆银行的总经理。从此,乔在各地的商号身价百倍。当时张家口几个董事上任,都要先和乔家的票和商家见面,连号里的合伙人都戴着工人帽,穿着长袍马褂,神气活现。乔的商业资本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很多人都有很严重的家庭观念,很多有钱有势的家庭都要为家族建立堂名。这个厅在乔家族诞生后的名字是“中厅”。

[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山西省太谷县桃北村曹家的创始人曹三喜,明末清初到张家口经商。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开设了金全永、金泰亨、金全兴等多家有银行号的银行。“金泉”和“金台”巷,是曹氏后裔在张家口居住的地方以其商品名命名的,至今仍在使用。

根据为太谷县商号之一的“蔡霞卫”服务了27年的聂长林所写的文章《太谷曹商都的兴衰》,太谷曹的“莫斯科商号为‘金泰亨’,其商品为瞿丝,故名‘金振明’出自鲁山(河南省),当时从事此项业务的商号有十几家,其中金泰亨是资本最雄厚的一家。同时还销售各种花素丝、缎、丝、丝、纱、茶。回头就把金沙、呢子、哈拉、俄罗斯毛毯等俄罗斯货运到大陆。”

山西省介休县后石魏子豪,在全国30多个地区设有分公司。被称为“侯百万”。外面有几十家事务所,都是晋中有名的富豪。

山西省祁县曲家,原本只是一个“小商人,从上党摘罗马和梨到祁县,然后把祁县的枣摘回上党,来回卖。”后来他去包头做生意,开了“三金院”票号,是全国运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三大票号之一。并在张家口开了一家茶叶店,最著名的商品名是“畅玉川”,也是开业时间最长的老品牌,在全国商界有着良好的口碑。

摘自2005年《文史月报》第04期;作者:左宝

标题:[文化]晋商在张家口发迹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