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天下巨观 献态呈奇——徐霞客山西记游
本篇文章3986字,读完约10分钟
五台胜出
徐霞客(1587 ~ 641),汉族,江阴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他把30年变成文字,形成了徐霞客游记,260多万字(损失200万字,只剩60万字)。它是一本著名的地理书,一部伟大的旅游书,一部文学杰作。以徐霞客为旅游圣斗士,跟随徐霞客的脚步,游览大江大河和山川,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人的一种新时尚。
五岳之旅,是徐霞客从青年时代就有的志向。55岁时,他的碑文被写了下来,61岁时去世。40岁的徐霞客,饱览了祖国的大部分河山,却未能踏足山西浑源的衡山。他对朋友王思仁说:“对后悔的人来说,浑源的北岳,桂林的千笋,永远不够。”1633年(崇祯六年),七月初,47岁的徐霞客从中都出发,经过直隶滦平,进入山西,实行他的朋友谢的诗:“如果你今天去衡山,你可以像清客和白云”,并开始他的五台山和北岳。几天后,徐霞客写了《五台山旅行日记》和《衡山旅行日记》,后来被列入《徐霞客游记》,成为中华文明的精华之一。
7月28日,徐霞客“出京(今北京)五站游”
8月4日,徐霞客到达河北阜平南关,经过太子坡、安子岭,在石梁一万年后的龙泉下关过夜。5日,徐霞客在路上的第一感觉是“山峰的峭壁奇形怪状,山石秀丽错落,已不知上升的烦恼。”穿越长城岭龙泉上官后,徐霞客进入关西五台县,带着虔诚美好的祝愿开始了他的五台之旅。
五台山位于五台县东北部,与樊氏交界,是太行山的一个山系。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相互环绕。峰顶平坦宽阔,没有树木。它就像一个土垒,全是一百多亩,所以叫“五套”。五台山是中国北方最高的山峰,没有夏季高温,因此被称为梁青山。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圣地,五大名山之首,据说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教书育人的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徒建造的寺庙就有200多座。历代完善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徐霞客之行也有朝圣之意。
第一个欢迎徐霞客来五台的是五台之流。顺着小溪,徐霞客看到了五台河和滹沱河的汇合处。经过天池村、白云寺、千佛洞后,徐霞客在南台过夜。
6日游记开头说:“风怒,滴水成冰;风停日出,如火珠在绿叶中喷涌。”不寻常的照片为旅程增添了壮丽。
文殊舍利塔是五台山的象征。游客上山,经常来这里。佛祖圣地,教主真身,清风吹拂,风铃叮当,悦耳动听。徐霞客的心态是开放的。站在南台湾顶上,我环顾四周:“北台湾四周一排排,东南西南几乎没有空隙。南面是古南台在其下,远离蓟县群山,东面与龙泉相连。”古南台,相传大禹治水时是这里的一条船,故又称舟山。徐霞描述了古代的南台,离南台两里多远。他自然有敬仰圣贤、赞美圣贤的心。
徐霞客从南台正道下山。这一带的路很平坦,他甚至觉得可以骑着驴走,不用走。路过金戈岭后,徐霞客来到梁青寺,那里的寺庙美丽如画。这里有凉爽的石头,也被称为协龙石和舒曼床。据说菩萨是东海龙王运来的,做了一个教法床。五台山的气候在这块石头上放置五套后会变得凉爽宜人。因此,弗洛伊德认为这块石头是镇山之宝。历代文人众多,徐霞客记述如画,平淡:“有奇形怪状的石头,纵横九步,顶立四百人,底平尖,属于下层石的少之又少。”
徐霞客从南台西北“爬楼梯十二里”后去了跑马泉,“又下了八里,留在狮巢”(今称狮巢寺)。
8月7日,徐霞客开始访问西台湾。过了花都大桥,可以看到“一峰离台,泉在两边流,你拒绝。”“登上西台之巅,每日映峰,一一献上。”。向西望去,“魔岩近在咫尺,雁门关远在天边,可以俯视”。封闭魔岩是五大景区,雁门关是守护的关键。乐府的诗名古往今来,唐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更是惊心动魄:
敌军士兵像乌云一样滚滚而来,试图推倒城墙;我军严明时,太阳照在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在秋天鸣响,里面塞满了蒸肥和夜紫。半红旗近小水,霜重寒。黄金舞台向你报道,支持玉龙为你而死。
在雁门关地区,杨家将守关的故事也是众所周知的。
徐霞客亲见雄官,验证历史的喜悦与自豪。
千里迢迢赶来的徐霞客,看到八功德水后,看到了石头上的维莫亭。柱子随着石头的长度而变化,甚至有不需要柱子的地方。万佛阁“诸佛金碧辉煌,当之无愧”,挂在阁外的三层周露环阁在空,“中架回路,交流在空.这座山难走的时候,非神力运不动。”由衷的赞叹中记录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还有对精湛工艺的赞叹。
来到中国台湾,“风清如山似人”,徐霞客“先往南走,攀龙翻石。陆地上有几万块岩石,升到山顶,对着码头,挂在中间,叫文殊光照相馆。岩石是地理上被称为“石海”的冰缘地貌,文殊是五台山浑圆壮丽的景色,是现在的光学现象。民间说闪耀是文殊菩萨的显现。”《石海》叫《龙烙石》。传说文殊菩萨去东海取谢龙石,五条龙为其采摘,龙尾翻石。徐霞客还记载了“银牙上悬百尺冰,名曰千年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还记载“台间初寒、冰、雪甚少,各种事物不一。7月27日下雪,正好是我离开首都的时候。“七月下雪,这是五台必须的,北方很少见。在徐霞客看来,就更神奇了。
洗完澡,我又往北走,爬上了五台山的最高峰。徐霞客在夕阳余晖中绕中环寺而行,遥望寺外群山。"当你进入寺庙时,日落时会有风."那天晚上,徐霞住在太定凌影寺。
8日上午,徐霞客离开五台山。老僧石堂讲得好,指着山说:“北台下,东台西,中台,南台北,有一个码头叫台,这几个平台都是各地上市的。正是东略北,有浮青锐者,衡山也。就在西边偏南一点的地方,有连岚都摸不到的人,雁门也是。直上南岭,南台外,但龙泉独雄。直向北方,俯瞰内外,群山如芽,但这座山的北方受到保护,陡峭的切割和级联,嵯峨。这个北台历史概述也是。到东台四里,华严岭就在其中。如果你探索北岳,如果你实际上没有从灵贝下去,你可以节省40英里来攀登。”这句话写得很好,不仅说了五台周边,还说了山的形态,五台看到了什么,还提出了以后旅行的注意事项。每个人的笔墨都是金和银。
北岳袁梦
徐霞客按照石塘和尚的指示,向衡山进发。他描述了五种特产天花蔬菜,指出它们的生长范围大致在南方的白头寺到北方的野子长“几十里”之内,说“出了这里就灭绝了”。这一点从对旅途的细致考察中就可以看出来。
走了35公里出了北台,来到了东帝山,那里的地形突然变得清晰起来,道路也逐渐加宽,已经是樊氏(今陕西樊氏)了。九日,徐霞客驰骋平陆。绵绵绵山,东有平型关,西有雁门关,相距仅7.5公里。一路上天色已晚,徐霞客就住在距离浑源州30公里的土岭一个叫徐的人家里。
10日,徐霞客北转东,西转北,登上箭岭之巅。他发现岭北和岭南的地貌截然不同:岭南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岭北“山川环绕”。建安岭北的风景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精神:“盘空环镜,石皆也,石皆树;石头的颜色是一样的,而上帝的道理是不一样的。树木的颜色各不相同,错综复杂,浑然一体。从树上取石头,蘸着水藻画的,越来越奇怪,从树上取石头,平放,倒下来的,突兀,特别古老。”这是25公里路上的奇观,就像丹青的画,这是世界上不可能看到的。
下到建安岭,徐霞客去了龙鱼口。“村里挺繁华的,都种了梅花,山麓都是林。”他问了老老,参观了龙山。游记愉快地描述了这一意想不到的收获:“龙山这个名字在山西很古老,但我不知道如何与衡越比肩而立既涉其境于西,又望其面于北,可作为五桑榆之收。“从龙峪口出发,向东走十里,经过大云寺,先东后西北,再沿着大道走到“恒山山脚下”。离恒山十余里,可以看到“山的两座山峰耸立在我们之间,车骑上去,穿墙而过”。原来当时的国道从山前经过。梦里,北方的群山耸立在我们面前。在山脚下,“两崖立,一溪流”。沿着山涧小路走着,似乎很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山”上下曲折,都变得窈窕。怡怡双峰和武夷九曲都不够拟。“这里说的两座山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座山峰。天凤岭和翠屏峰相对,层次分明,形成一道天然大门,名为金龙峡口。金龙峡位于天凤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很深,悬崖耸立在一边,石头夹着蓝天,最窄处不到三尺。是徐霞客走过的地方。徐霞客把衡山夸到了极点。就连洛阳、武夷山这样的风景也比不上衡山。
衡山古栈道遗迹也进入了徐霞客的视线。然而,令他感慨万千的是他离开五台山时曾见过的空悬空寺,但这里更为壮观:“半个西崖,楼高悬高,曲亭斜倚,似吐重台者,悬/悬”他走进去,感受了一下,留下了一句评论:“悬崖是削的,这是一个伟大的世界观,而寺庙的装饰可以尽可能地赢得,取决于岩石结构,而不是岩石累了。”每一位客人都坐在禅房里,在明亮的窗边暖榻,寻觅张家,令人肃然起敬。“真漂亮。那天晚上,徐霞客住在家乡横山寺山门边上,“为了明天的峰会。"
11日,风停了,树安静了,蓝色的空像洗过一样。徐霞客“做了一个决定,让工作人员面向东方去爬山”。它的旅游路线是王献亭、虎峰口、“华北第一门”牌楼、卧房、北岳寺和北岳山顶。
途中观察了恒山露天煤矿的情况,看到“山皆煤,不深凿可得”。浑源煤田是山西八大煤田之一,储量大,埋藏浅,与徐霞客的叙述一致。
徐霞客在登北岳顶峰时,对恒山的植被分布做了细致的观察:“俯视山北,坠崖密林。山中无树,山中有石,山中有山;北方到处都是石头,所以树都在北方。”北部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南坡日照长,涂山蒸发量大,所以南部的植被不如北部茂密。
下西峰时,徐霞客发现了上山时爬的危崖,想从这里下去,却“遥望苍茫,不敢下”。犹豫了一下,“突然回头看东边,有一个人在地板上徘徊,问是因为要回外地,指的是东南松柏房”。这个蒙太奇镜头突然把我们带回了378年前的场景。山下,如那人所指,先前所见的蒜叶、草茎等松柏,都是“叠叠高耸”。走出松树林,穿过悬空寺的悬崖,从缺口蜿蜒而出,徐霞客踏上平地,最终到达浑源州外的西关,完成了他在北岳的梦幻之旅。
徐霞客游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越江有灵,天下香。空挂在恒山脚下的寺庙旁,人们为它修建亭台楼阁,以永远纪念徐霞客。
标题:[文化]天下巨观 献态呈奇——徐霞客山西记游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王朝瑞 书法欣赏
下一篇:[文化]三晋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