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太原郊区婚姻观撷趣
本篇文章1070字,读完约3分钟
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旧的婚姻制度 太原郊区年轻人的婚姻依然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汉,穿衣吃饭”的思想依然存在 自由恋爱开始流行,开始叫“老婆”“爱人” “飞鸽车胜胎(南郊话念傣语),再带爱人”成了流行语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特别注意如何填饱肚子 郊区人的婚姻似乎并不引人注目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爱情和婚姻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根是洪妙”已经成为女性的主要择偶标准。工人和贫穷的中农变得“香”,一些“知青”娶农民为妻 20世纪60年代末,婚姻的流行语是“汽车、手表、缝纫机和盒子上的收音机”,彩礼一般在200元左右 在那些物资匮乏的日子里,购物需要门票。为了购买汽车、手表和缝纫机,走后门越来越受欢迎 时尚“军装、军帽、军大衣” 20世纪70年代初,士兵、干部和工人成了女孩追求的对象 社会上盛传“一军两个干部三个工人到死都不会嫁给受苦的人。”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受城里流行的“五员”影响,即身份是党员;像运动员一样;长得像演员;工资每月50元;工作是开车 郊区女生的择偶条件从“阶级性”变成了“实用性” 汽车和拖拉机接送新娘而不是自行车,吉普车被视为奢侈品 服装流行“的确良、涤纶卡、雪服”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富裕的郊区青年的消费观念和婚姻观念也有所改善,谈恋爱和写情书也变得流行起来 港台电影明星和歌手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和梦想 “婚姻介绍所”和“电视婚姻”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末,骑着花车,穿着婚纱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过去,土坯睡台被弹簧床取代,立式橱柜、平板橱柜、三桶一柜、沙发、茶几、黑白电视开始流行 彩礼大概在500元左右 【/h/】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发达城市和港澳台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郊区青年的传统婚姻观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婚内攀比的流行也不断升温 彩礼6000元左右。需要组合橱柜、组合音箱、洗衣机、沙发、茶几,有条件的从电视、摩托车、冰箱开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金一烟(花木兰)”和彩电大行其道,接新娘的豪车大行其道 卡拉ok酒吧和舞厅也出现在乡镇的位置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郊区青年的婚姻变得非常现实 公务员、教师、富二代成为最佳选择 “车、房、票”不缺 彩礼从6万到10万不等 与此同时,在全球低碳环保理念的影响下,现代年轻人正逐渐向集体婚礼、低碳婚礼、绿色婚礼发展
标题:[文化]太原郊区婚姻观撷趣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太原婚礼中的“引女婿”
下一篇:[文化]太原结个婚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