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云冈石窟文化产业大发展
本篇文章4318字,读完约11分钟
云冈石窟研究院2006年10月挂牌至今已有八年。八年来,在张志远坤的领导下,云冈石窟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进,艰苦奋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云冈石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遗址的科学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皇家工程,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丰富,图像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云冈石窟与中国的许多洞穴寺庙相比,具有最西方的风格,所谓的胡云是最强的。不仅有印度、中国和西亚的艺术元素,还有希腊罗马的建筑造型、装饰图案、形象特征等。,体现了与世界各大文明的渊源关系,在中国艺术宝库中极为罕见。
云冈石窟文化旅游起步较早,但多年来,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制约,在文化品位提升和文化产业化进程中步履蹒跚,进展缓慢。2008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冈石窟研究院和云冈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合并重组,实行两个品牌一个团队的管理体制,彻底解决了云冈景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该制度实施后,云冈石窟研究院(云冈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根据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重新编制了《云冈石窟保护规划》,以彻底改变云冈石窟周边环境,全方位精心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旅游景区。根据规划要求,启动了“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该项目总投资预算17.1亿元,涉及云冈镇搬迁、339省道分流、云冈峪峡谷绿化、何世礼河治理、石窟防水、山顶危岩加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20多个项目。特别是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在景区规划建设之初,邀请著名作家冯骥才、大师级艺术家韩美林、雕塑家吴为山等专家学者为云冈景区建设建言献策,力争优先提升景区文化品位,挖掘云冈石窟文化历史内涵,使云冈景区成为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王牌。时隔六年,云冈景区建设初具规模,文化产业发展良好。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景区绿化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环境,增强了景区的可达性和游客的安全承载能力;作为石窟艺术的延伸,云冈博物馆、山塘水店、云冈包书、龙王庙遗址和古道车辙遗址展示了北魏平城时期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佛教东传后云冈石窟的兴衰。辽金美食街、皮影戏馆、石屏美术馆的建设,为传承地方文化遗产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昙曜雕塑、李佛大道雕塑群、石刻进一步衬托出云冈石窟壮丽的荒野之美和震撼人心的文化张力。从进入云冈景区的第一刻起,游客们就接触到了精美的石雕艺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令他们叹为观止。
加强文化产品研发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厅
云冈文化品牌是云冈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了更好地发掘石窟的文化史,云冈石窟研究院在景区建设过程中,积极咨询建筑风格、建筑功能、展示内容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努力将云冈博物馆、演艺中心、灵岩寺、辽金饮食品街建设成一个反映云冈文化和大同历史的展示平台,从而深入发掘云冈的文化历史内涵。比如经过多次考察筛选,引进的文化企业就有20多家,其中就有凯歌、长来顺等当地知名餐饮企业;此外,还有云冈书画院、云冈石雕、北京木雕、云冈丝绸人、广陵剪纸、灵丘银器等10多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加盟店。,有效整合地方特色产品和民间手工艺资源,为特色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艺术氛围。目前,云冈有500多种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文化旅游市场,探索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2012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云冈石窟建设“国家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旅游产业名牌示范园”。
回顾云冈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其发展轨迹。实践证明,文化产业的发展源于文化企业的集聚。没有文化企业的存在,文化产业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形成中,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支持和引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企业,增加生产规模,改进产品类型,逐步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首先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研发项目。鉴于当地文化产品大多仍处于手工作坊生产经营模式,云冈景区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文化产品,增加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拓宽流通环节,引导企业研发一系列产品,满足文化市场发展需求。同时,景区选择与适合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合作,对合作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智力支持。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大同的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广灵剪纸、云冈丝绸人和孝义皮影戏,将被邀请到景区进行重点支持。并引导三家企业生产和销售具有云冈文化和山西特色的文化产品,使其既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又能有效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第三,与成熟的文化企业集团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云冈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的形成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和共享文化资源。要想生产出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必须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建立强大的研发团队。为了进一步建设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冈石窟研究院成立了云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云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负责云冈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对外合作项目的建设。比如景区与大同报业集团合作建设云冈画院,为当地画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与上海蒙娜丽莎合作开发云冈十字绣产品,借用蒙娜丽莎的国内销售网络,使产品直接在国内一线城市上市;与江苏出版集团合作开发的《魏碑十二品》拓本,不仅证明魏碑书法源于古都平城(今大同市),而且工艺精湛,是文人收藏的好品;与青岛出版集团联合进行的《云冈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工作,是建国以来云冈石窟最大的学术著作。是一本20卷的书,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云冈石窟雕塑的艺术价值。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云冈石窟的艺术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云冈风景区初步形成了以北魏历史、石雕艺术、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工业园区。
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云冈石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离不开千百年来存在的石窟及其附属文物。因此,科学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云冈石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云冈石窟的保护重点是防止石窟造像风化,风化的主要原因是洪水。2007年云冈石窟西窟(含附属窟)渗水13处,其中以33处渗水最为严重。西部洞穴渗水的外部表现主要是互穿裂隙渗水和山泥岩渗水。为此,我们对云冈石窟西部的地理环境和石窟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经过精心设计,制定了最终的测试方案,并开展了“云冈石窟西部山顶防水实验工程”。本工程分为两部分:一、顶部护坡防渗处理;二是加固前竖墙。工程中发现,顶部护坡下的基岩为严重破碎带,裂缝纵横交错,岩层酥脆易碎,雨水渗入洞穴。在该地区灌浆裂缝、铺设混凝土防渗层后,切断了溶洞顶部所有渗水通道,排除了主要水源。采用裂缝灌浆加固和无碱水泥封孔处理处理前立墙渗水,效果良好。防水防护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年停滞不前。“五花洞”(9-13洞)是云冈石窟中最华丽的石窟。然而,由于多年的雨水侵蚀和风蚀,许多问题仍然存在,如岩体悬空、裂缝等,严重威胁着文物和游客的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窟,云冈石窟研究院于2012年6月启动了“五华石窟檐口建设工程”。截至目前,石窟主体已基本完工,预计2015年底前完工。
同时,为了配合云冈石窟防水工程,2008年开始对云冈石窟顶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云冈石窟研究所与山西考古研究所、大同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窟顶部进行考古发掘。截至2010年,云冈石窟屋面防水工程1区(试验区)开挖完成,开挖面积5600平方米。考古发掘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北魏寺庙遗迹,主要有北廊、东廊、西廊、南廊、塔基、砖窑等遗迹。经过论证,目前对场地性质的认识已经基本清晰。是以北魏宝塔为中心的宝塔式寺庙建筑遗址,应该是云冈译经的地方,或者是僧人的生活区,是北魏云冈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云冈石窟顶部防水工程2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处寺庙遗址,包括塔基、石柱基础、浇铸井平台、熔铁炉、水井等遗迹,其中首次发现浇铸井平台和30处熔铁炉遗迹。云冈石窟顶部的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以其丰富的学科内容和独特的考古价值,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两处寺庙遗址都是北魏云冈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现印证了《水经注》所描述的云冈石窟的壮丽气象。北魏佛寺遗址是现存最早的佛寺遗址,出土的北魏八角辽金塔基成为北魏佛塔向辽金寺演变的实物证据。铸造厂的发现以前只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实物与文献的对比对冶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掘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云冈石窟研究院于2013年上报了《云冈石窟顶部考古遗址及明代包书遗址保护展示工程》。2014年10月,该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效提升了云冈的学术研究水平,同时也为云冈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壮大云冈文化产业
云冈石窟周边综合治理工程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云冈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云冈石窟研究所的工作重点逐渐从环境治理和文化设施建设转向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学术交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云冈国际研讨会每年定期举行。同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物研究院、敦煌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邀请和派出,积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云冈学在学术界的地位。二是从2008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对云冈石窟所有洞穴造像进行全面的考古调查。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后世云冈石窟的研究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洞穴考古调查中,首次采用了3D数字扫描技术,并取得了成功。目前,12号洞三维建模和智能数据库建设已经完成,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全面启动“数字云冈”建设工程,投资建设云冈数字中心。与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大同测绘院等单位共同推进云冈石窟数字化,为实现云冈石窟石窟造像保护数字化和景区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创新发展观。在景区文化企业发展中,要注重引导企业研发云冈特色产品,增加体验式服务项目,增加无干扰音箱、自助语音导游等高科技产品,进一步优化提升景区文化氛围和服务水平。第五,加强网络营销和宣传,全面修改云冈石窟官网。修改后的网站内容丰富,服务功能齐全,信息更新及时。同时与淘宝、携程等合作。,实现了景区门票、云冈文化产品在线销售、本地机票、在线酒店预订等多项服务功能。同时,云冈石窟官方微博已经开通,各种信息及时发布,为游客来云冈石窟参观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云冈石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标题:[文化]云冈石窟文化产业大发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飞越山西》晋善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