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2 07:44:02 阅读:

本篇文章6065字,读完约15分钟

柴泽军先生

柴泽军作品

柴泽军主持修复了五座南禅寺

柴则军参与了永乐宫三清殿的搬迁

柴则军主持了晋祠圣母院的修缮工作

柴则军主持修复朔州崇福寺

柴泽军正在观察古代彩塑

古建筑概念:独一无二

柴泽军对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四大贡献:一是调查发掘山西境内大量现存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提升其作为中国文物大省的地位。二是参与指导主持了多项重大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这里的重大保护修复项目主要是指所有已经脱落大修的项目和迁移保护项目。如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朔州崇福寺阿弥陀佛殿、太原晋祠祭殿、太原晋祠圣母院、南禅寺五大大殿。三是培养了大批古建筑保护专业人才,造就了一支优秀的高素质古建筑保护修缮队伍。四是写了十几部可以传世的古建筑保护专著。

柴则军古建筑保护修缮四大成就:芮城永乐宫整体搬迁、五台南禅寺大殿修缮修复、太原晋祠圣母院地基加固大修、朔州崇福寺阿弥陀佛大殿大修。

柴则军对中国古代建筑价值的独特理解:一是建筑对象本身体现了一种历史文明、历史科学和历史文化;第二,建筑对象本身是文化、科学、文化信息的载体。第三,历史正在消失,古建筑留下的物件可以说话;第四,不仅要保护古建筑的构件,还要保护古建筑周围的整体环境。

柴则军谈山西魅力:据近年调查,宋、辽、金以前山西有古木建筑120座,其中全国有160座,山西占75%。元朝以前,中国古代木建筑约440座,山西约350座,占全国近80%。在山西东南部的古上党地区,已知宋、辽、金以前的古建筑80座,占全国的一半。

从石匠到文博人

从他的爱好和传奇经历,人们可以看到20世纪古代山西的风俗和沧桑;从他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中,人们可以从零开始,从曲折中触摸到20世纪山西古建筑的发展脉搏...自柴则军以来,山西古建筑就有灵魂,其保护和修缮都有很强的个性。柴泽军“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思想,成为山西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成为公认的山西古建筑保护修缮第一人。

柴泽军1934年10月出生于中国文明的发祥地杜尧,深受陕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下定决心为振兴中华文化奉献一切。也许是上天对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的眷顾,19岁的柴泽军第一次来到晋祠仙店的维修现场。在晋祠的修缮过程中,著名的古建筑专家齐应涛、杜等进行了现场指导和指点。听了两位古建筑专家的生动讲解,柴泽军对古建筑遗迹产生了兴趣。此后,柴泽军与地面古建筑等文物形成了不解之缘,开始了50多个繁忙的春秋。从一个在寺庙工作的瓦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成为了古建筑行业的专家和文化博物馆的大师。这样的例子在国家文化博物馆里很少见。

[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柴泽军从事古建筑行业研究50年,调查研究了数以千计的古建筑,对其类型、结构特征、装饰艺术、壁画、造像、琉璃等都有着深刻的研究和造诣,堪称建筑领域的“百科全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柴泽军一直从事山西省地上文物的调查研究,先后调查了山西省109个市县的重要古建筑、壁画、琉璃、石刻等。他主持和指导了100多个文物古建筑保护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保持文物古建筑原状的问题,多次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表扬和推动。撰写出版了10部古建筑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开创了文物类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应用技术三大系列专著。其中,保护与应用技术专著《朔州崇福寺阿弥陀佛寺修缮保护工程报告》已被翻译成日文,由日本文化金融建筑技术协会出版。多年来,他通过各种手段为全国和山西培养了130多名古建筑专业人才,其中50多名取得了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不改变文物原状”是柴泽军在古建筑修缮中提出并实施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对古建筑修缮的更高要求。柴泽军说,所谓古建筑的“原始状态”,就是古建筑原有的结构、风格、色彩。中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大多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虽然外观古色古香,各种构件风化开裂,表面油饰颜色陈旧,彩画图案部分剥落或残缺,古风和陈旧是历史形成的,是古建筑的原始状态和面貌。这种原始状态和面貌忠实地反映了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成就,反映了历史的真相,所以一定不能改变。柴则军修的圣母院和崇福寺是近千年的建筑。能在不改变原有状态的情况下,对这样一座老旧、破损严重的建筑进行成功的大修,确实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柴泽军从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学文化程度的文物工作者,成长为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古代建筑领域颇有成就的研究者之一。伟大的学者依靠努力、实践和奉献。这是对他毕生致力于古建筑的研究、保护和修复的最好回报。

蒙淼

字符评估:

央视“人人”栏目——留住历史,守护沧桑

说起中国古建筑,不得不提山西,因为山西宋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也就是12世纪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3%,但说起山西的古建筑,周围肯定没有人,那就是柴泽军,因为柴泽军参与调查,修缮保护了山西几乎所有的古建筑,被公认为山西第一个保护修缮古建筑的人。

虽然78岁的柴泽军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去现场调查自己喜爱的古建筑宝藏,但在谈到这些古建筑时,柴却是充满激情的。他充满了关于不同时代数万个木结构木构件的尺寸和形状特征、古代琉璃的历史渊源和烧制过程、不同时期古代壁画的艺术特征、各种古建筑中彩塑泥塑的造型特征等方面的珍品。连他自己都知道山西一些古代珍宝的台阶有多长多宽。

山西是一个文化大省,几乎每个县市都留下了历史建筑。面对这些祖先留下的文化遗存,柴泽军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在他从事古建筑保护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尽最大努力保持这些古建筑的原样。让那些充满历史沧桑的木结构建筑可持续地传承这些历史信息,让后人也能见证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智慧与辉煌。

柴泽军无疑是山西能保留这么多历史建筑而不被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平遥县政府不得不改造街道,摧毁城门等历史建筑。柴泽军多次闯入省委书记王千的办公室。最后,省委书记出面阻止平遥县政府转型,为山西、中国、世界留下了完整的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文革”期间,山西太原崇山寺被袭。柴泽军天天去庙里,想尽办法劝红卫兵。最后,他把主楼和珍贵的藏经保存在寺庙里...

柴则军出生于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杜尧临汾。也许是历史的安排。中国太多的历史建筑在经济建设的冲击下消失了。山西有一个柴泽军先生,他是历史建筑的捍卫者。山西很幸运!中国很幸运!

收尾/孟淼

注重行动

作品:空山西古建筑的存在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柴泽军撰写并发表了《山西省30年来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调查与保护概况》、《山西古建筑概观》、《平阳地区古戏台》、《关于不改变文物原状修复古建筑的原则》等60多篇90多万字的论文。其中,获得三项科技奖励和两项优秀论文奖;出版作品有《山西刘力》、《朔州崇福寺》、《樊氏燕山寺》、《山西寺壁画》、《介州关帝庙》、《山西古建筑木结构模型》、《崇福寺阿弥陀佛寺修缮报告》、《太原晋祠圣母院修缮报告》、《柴则军古建筑修缮集》等。其中《崇福寺阿弥陀佛寺修缮报告》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文物建筑保护方法和技术的书,为业界树立了典范。文物和古建筑界对此非常重视。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对于大型古建筑的大修,应出具此报告。

[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永乐宫:寺庙整体迁移开始的地方

1958年,治理黄河的三门峡工程开始筑坝,芮城永乐宫位于三门峡水库淹没区。文化部提请国务院批准迁建保存,随后组建了永乐宫迁建委员会,柴泽军调任迁建委员会负责建设工作。永乐宫的几座元代殿堂和几千平方米的元代壁画是中国古代文物中的精品。在搬迁建筑的同时,必须将建筑附属的1000多平方米的元代壁画搬到新的地点进行修复和保存,这是一项奇怪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所以,永乐宫迁址遇到的最大技术难题就是如何将各个寺庙的壁画拆除打包,安全搬移,加固修复后如何回到原来的地方。这些技术都是前人未曾想到的技术课题。当时计划聘请外国专家进行这个项目的搬迁。但经过调查,国外专家首先提出对路面进行整修,为他们修建相应的生活工作区,并引进他们的设备,这样只揭开一幅壁画就要花费300多万元。国外专家不切实际的要求,迫使在场的专家和前途无量的年轻柴泽军下定决心,要自己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不久后,根据上级的安排,经过反复实地考察,齐英涛先生主持了永乐宫壁画的拆除和迁移设计,搬迁委员会要求柴泽军承担项目管理和施工任务。就这样,永乐宫的壁画原封不动的拆下来,原封不动的装回原位。整个壁画的拆除、迁移和安装过程只需36万元,为壁画的保护和拆除开创了先例。填补了中国壁画保护与揭盖技术的the/きだよききだよ零/白。

[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古建筑:大修后应进行旧修

1972年后,山西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的调查、研究、修复和保护任务日益艰巨,许多古建筑长期失修,濒临倒塌。今年夏秋季,柴泽军和两位古文化遗址专家携带行李和米粉前往五台山南曾集,对正厅平台明基遗址进行发掘,然后进行修复设计,经专家论证,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付诸实施。到1975年,中国最早的唐建南寺大殿已经恢复原貌,效果不错。这就是山西文物界自己设计主持施工的原因。从此,山西文物建筑的修缮进入了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的正常轨道。南曾基的成功修复和过往的实践,让柴泽军意识到古建筑文物是由成千上万的构件组成的,在修复和保护中必须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构件,分裂的就粘合成固体,腐朽的就修复,缺少的就复制,切不可随意更换。如果原作被替换过多,就不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古建筑遗迹,而会成为具有一定时代风格的古建筑模型或复制品。根据这一理论,柴则军近年来主持了朔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寺修建的阿弥陀佛殿和太原晋祠宋代修建的圣母院的大修,并指导了大同华严寺大雄堂局部落框架的修复,从而达到了“保原状”、“修旧如旧”的理想局面。

[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类型:从布达拉宫到都乐寺观音阁

1988年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布达拉宫修复前夕,柴泽军还率团先访西藏,主持制定了布达拉宫综合修复总体设计方案,并编制了工程预算,1988年10月经七部委审核,国务院批准。目前布达拉宫一期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二期改造工程也进入最后阶段。此外,1996年对天津蓟县都乐寺观音阁局部落框架进行了大修,经国家文物局推荐,任命柴泽军为该项目技术顾问。他有过多次的现场指导和帮助,现在已经完成验收,效果良好。1993年和1996年,柴泽军两次主持永济鹳楼改造设计,制作模型,并经示范国家有关部委审批后投入施工。经中央政府批准,当澳门回归中国时,鹳楼的重建模型将作为礼物赠送给澳门的陈展。

[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收尾/孟淼

柴泽军年谱

1935年10月生于临沂东一村。所有的祖先都住在这里,主要是务农。

1941年在神峪村上小学。

1952年在临汾市参加建筑、经济、造价等各种专业知识培训。

1954年参加太原晋祠修缮工程,接受著名古建筑专家齐应涛、杜的现场指导。

1957年调任五台不可治文化管理学院,与郎凤岐共同主持仙通寺修缮工程。

1958年参与芮城永乐宫迁建工程,担任工程单位负责人8年。

1974年,主持唐代南禅寺大殿修缮修复工程,设计并主持山西文物建筑。

1976年赴实地考察山西各县现存的古建筑、壁画、彩塑、琉璃等不可移动文物,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发现。

1979年初被任命为省文化管理委员会古建筑组副组长。此后,全省地面和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修复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启动。

1984年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7月,随佛教访日团赴日本考察山西五台山30多座寺庙,历时近一个月。

1986年参与编辑出版《山西古建筑调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主持朔州崇福寺阿弥陀佛殿大修设计。

1987年与金维诺先生、施燕儿先生合著《中国美术全集》、《绘画》、《寺庙壁画》、《中国美术全集》、《五代雕塑与雕塑》,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开始主持朔州崇福寺阿弥陀佛寺大修工程。

1988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派考察西藏布达拉宫,主持制定布达拉宫综合改造总体设计方案。

1989年,他研究并撰写专著《樊氏燕山寺》,次年10月出版。

1990年学习并撰写专著《山西玻璃》,次年5月出版。

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

1993年出版建设专著《朔州崇福寺阿弥陀佛寺修缮工程报告》,两年后由日本专家铃木崇翻译出版日文。开始主持太原晋祠圣母院基础加固大修工程。

1996年调任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

1997年任山西省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同年申报成功。专著《山西寺庙壁画》出版。

1999年任应县木塔保护修复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组织力量进行破损情况测绘计算,进行修复方案研究设计。6月,《中国古代建筑史》系列丛书之一《柴则军古建筑集》出版。

2000年出版建设专著《太原晋祠圣母院修缮工程报告》。

2002年出版专著《界州关帝庙》。

2006年出版专著《洪洞广胜寺》、《山西佛寺壁画》。

2008年出版专著《山西古代彩塑》,并召开座谈会。

2009年,《柴则军古建筑修缮集》、《中国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之一《柴则军》出版。

2011年,央视“人人”栏目为其拍摄专辑并播出。

2012年春,山西省文物局授予“文化大师”称号。

收尾/孟淼

还记得张杰,还记得柴泽军

读完两位著名学者张杰和柴泽军的人生历程,他们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张杰先生只有小学学历,但凭着他对文史考古的迷恋和不懈追求,最终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著名的考古学家、古代文献学家、历史学家。柴泽军先生也依靠自己的才华和不懈的进步,从一名砖家成长为一名在中国古建筑保护方面有着广泛影响的大专家。两者在民族文化界和文化界都是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在我们为他们骄傲的同时,他们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能做多少?人的生命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人活一辈子,生存只是手段。最终目标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一种价值追求。生活是一种境界,一种不断奋斗的力量,一种成功的超然。一个不相信奇迹的人怎么会去乞求奇迹的眷顾?所以,我们要记住张杰、柴泽军,更重要的是,像他们一样,要有以守护文化、保卫家园为神圣使命的人生追求,要有以提升能力、勇攀高峰为人生价值的精神享受,要有以勇于实践、解决难题为人生乐趣的职业道德。

努力寻找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只要有理想的支撑,人生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动力。

人物简介:

柴泽军,男,1935年10月出生,汉族,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文物调查与保护。

1954年参加工作,以工程单位负责人身份参加禹城永乐宫迁移工程;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队长;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

柴泽军同志对山西109个县的1000多处主要古建筑、造像、壁画等文物进行了调查,并逐一进行了鉴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提供了资料和依据;主持并参与修复了南禅寺、太原晋祠、漳州崇福寺、禹城永乐宫等5处重要文物古迹,指导省内修复保护文物建筑工程100余项;他写过80多万字的文章和论文100多篇,发表过《山西壁画》、《山西玻璃》等10多部作品。

来源:百度百科

标题:[文化]文博大家柴泽俊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