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夏衍那个“请”字

[文化]夏衍那个“请”字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07:48:02 阅读:

本篇文章2666字,读完约7分钟

在看祥林嫂、蔺相子、火中永生等电影时,我看到编剧(改编)的名字都是夏衍,所以我特别关注夏衍和他的作品。1958年,《电影艺术》杂志连载了他在电影学院演讲的抄本:《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作为一个宝藏,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对于一个刚接触写作的年轻人来说,真的很有用,很解渴。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受益匪浅意味着什么。他虽然讲了电影剧本的写作,其实也讲了文学创作的基础知识。比如他在介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时,说:典型环境要用非常精炼生动的方式介绍。《祝福》开头祥林嫂远道而来,人们看到她穿着清末的衣服,身后是江南的风景,加上旁白: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只用了几笔,就把这部电影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都介绍清楚了。电影巴甫洛夫从列宁格勒的涅夫斯基大街开始。下雪了,没有行人,远处有扫雪机在扫雪...这条街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南京路,对于列宁格勒来说非常典型。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列宁格勒;下雪了,没有行人和扫雪人员,这意味着是冬天的早晨。他还明确表示,当人们看到天安门广场时,他们就知道那是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一个突出例子。我们创建的典型模型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13万多字的演讲中,他还谈到了人物塑造、政治氛围、时代脉搏、作品结构等。这些都是我当时文学创作的及时雨,也就是路灯。我的感受:这是一部文学大师送给年轻文学爱好者的启蒙书,是真正的永恒经典。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对夏衍的崇敬就变成了崇拜。

[文化]夏衍那个“请”字

我对夏衍的崇拜始于阅读《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后来逐渐了解到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电影、戏剧方面的作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拥有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协会主席等多项光辉称号。但是,我崇拜他的主要原因也就五个字:作品、人品。他的电影、戏剧和许多经典作品将永远流传于世。因为写过一些不体面的报告文学,所以不止一次看过他的报告文学《债役工》。这部发表于1936年的作品,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食人社会中劳动者的悲惨生活,也给了我很多创作上的启发和教育。正是这位“保税工人”成为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基础工作和先导工作。应该说,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对债役工做出了巨大贡献。关于夏衍的性格,作家王蒙写了一篇名为《夏衍的魅力》的散文,非常生动感人。今天我想说的只是他生活中的几个感人的细节,但这些小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甚至难忘的印象。

[文化]夏衍那个“请”字

夏,生于1900年,卒于1995年。当他95岁的时候,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入院后,病情没有好转,几次昏迷。有一天病情突然恶化,旁边的秘书(有人说是护士)说:“我马上叫医生。”说着,转身向外走。这时,已经昏迷的夏衍突然醒来,吃力地睁开眼睛,用尽力气说:“不,求你了!”之后他又闭上眼睛,一言不发的停止了呼吸,平静的离开了他生活奋斗了95年的世界。

“请不要打电话!”——1919年走上文学道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当选左联执行委员会委员,1933年成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和领袖。后来,在周总理的领导下,他主持了大后方的文化运动,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留下了《夏衍文选》、《夏衍戏剧选》、《夏衍电影剧本选》等许多经典作品的文学大师。

“请不要打电话!”这五个字,是被中国社会各界所推崇,被统称为“夏宫”的老人,在醒着、不省人事的时候留给我们的最真实、最深刻、最经典的遗言。在这简洁的五字遗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的精神境界,德高望重,慷慨大方,学识渊博,富有爱心。这是一种美——心灵最动人的美,人格最无瑕的美。这种美不仅温暖惬意,还具有对人和善谦和的气质;这种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春风,还具有用明亮的灯光引导航行的功能。当你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留下四个字:待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怎么做事?夏宫的最后一句话,带着灿烂的精神之光,给我们留下了一本浅显易懂、寓意深刻的人生宝典。

[文化]夏衍那个“请”字

“请不要打电话!”这个词的不同,反映了两种感情,两种待人处事的心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儒家被称为人文主义,是一种比道德修养更重要的理论。孔子说“仁”是社会道德的代名词。“人不仁者,如礼也。”仁者爱人,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常识,也是一种礼仪。这种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对他人的恭敬、大方、和善……让人觉得亲切、温暖。你是怎么做到的?子曰:“以敬修身。”——练好自己,先做好自己,这是起点。这是一种修养,一种性格,一种情怀,一种如阳光般温暖的精神境界。我们可爱可敬的夏宫老人,把这一切都铸进了他的灵魂,融进了他的血液,成了他生命中的本能。他在生命最后一刻喊出的那句话,是一种生命的荣耀,是他灵魂的精华,是我们待人处事的明灯。这盏灯可以放在每个人的心里,握在手中。它会照亮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很简单:只要记住“请”字。夏宫在日常生活中,把“请”字的内涵生动具体地贯穿在每一个言行中,是一种自然的本能,非常真实、真诚、真实,不会也不会给人一点矫情。

[文化]夏衍那个“请”字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于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逝世。这位才华横溢、多产的作家在滚滚红尘中只走过了31个春夏秋冬,但她不仅给人们留下了100多万字的作品,也留下了永久的思想。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萧军的妻子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有可能成为丁玲的接班人。”作为当时著名的作家和文化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夏衍也对萧红的早逝表示痛惜。四年后,不顾别人的劝说,冒着战争的危险,他去香港看萧红的墓,然后发表了一篇文章《看萧红墓》。在这里,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夏宫宽厚、洒脱、真诚、关爱老人的高尚品德。

夏宫重病期间,王蒙最后一次探望时,见老人病危,不敢过多打扰。他打了个招呼就起身离开了。这时,夏红有气无力地说:“我有心事……”王蒙赶紧俯下身,仔细听着。老人吃力地说:“现在我们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们的青年作家对市场经济太陌生了。他们懂市场经济吗?不了解,怎么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夏宫卧床不起的时候,他还想着别人,想着青年作家,想着国家的文学事业。这就是老人灵魂的特别美——生命即将结束,没有个人可以要求,别人还在关心,事业还在考虑...这种彩虹般美丽的夕阳充满了温暖人心的魅力,真的让人感叹。

[文化]夏衍那个“请”字

在这些具体的生活细节中,我们不仅能真正体会到“不是为了呼唤,而是为了取悦!”这句话反映了夏宫宽厚、仁义的胸怀和待人处事的道德哲学,也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文化亮点和把“呼”字改成“请”字的深深热爱。让我们记住“请”这个词。它会成为我们待人处事的灯,给我们光明,给我们智慧,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黄树芳

标题:[文化]夏衍那个“请”字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