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钱庄的衰落及影响
本篇文章2693字,读完约7分钟
山西钱庄是旧中国金融业绽放的一朵奇葩。它无中生有,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它的兴衰是其命运的必然发展 纵观其200年的历史,既有封建社会固有的糟粕,也有超越时代的闪光点 本文试图对山西钱庄的衰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山西钱庄衰落的原因 山西钱庄自道光、咸丰以来发展迅速。民国三年,省内有561个,都是省内大小城镇,发展到省外一些城市。 这是它最繁荣的时期 从那以后,银行的数量逐渐减少。到民国十年,山西只有364家银行,比民国三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h/】一方面,山西钱庄的衰落与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也有固有的缺陷:封建性和保守性,而后者是导致其衰落和没落的最根本因素 (1)社会动荡是山西银行衰落的外部原因 【/h/】咸丰三年,因太平天国革命,朝廷发行“户部官票”和“大庆珍品”,筹集军需 所以商人恐慌,钱庄好做生意;宣彤第三年,辛亥革命爆发,银钱极度紧张,钱庄倒闭;1998年,山西省银行成立,省政府制定了《县禁钞规则》,限制山西的银行,全省减少到345家;2003年,中国银行成立了一个储蓄部门,储蓄存款激增 中央信托局成立后,还办理储蓄业务,对普通银行打击很大。山西的银行发生了一场决胜风暴,银行和典当在这种趋势下变得腐朽;民国24年,山西省仅剩182家银行;抗战胜利后,货币行业开始复苏,但在1952年之前,几家银行相继倒闭 至此,曾经辉煌一时、为山西省金融工商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山西钱庄彻底消亡 (2)封建主义和保守主义是山西银行衰落的内在原因 诞生于封建社会的山西钱庄,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社会的痕迹,就是剥削人民来滋养自己 在200多年的历史中,货币计量单位的长期不统一为其剥削人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抗日战争和内战期间,严重的通货膨胀给了他们囤积和投机的好机会 所以,全国解放后,一旦停止投机,基础差的山西钱庄就一蹶不振,即使政府对它寄予厚望,也是白搭 【/h/】山西钱庄的保守性也体现在资金少,规模小,对外依存度大 山西钱庄成立的时候,资金最多也就三万块钱,没有分店,和后来成立的山西票号差远了 山西钱庄的后期发展依赖于山西票号 在山西票号开立汇兑业务时,一般在当地货币商店开立活期账户 这里带票号的存款利率更低,让银行获得了大量的低成本存款 转手放贷,不断周转,受益匪浅 因此,山西钱庄的命运与山西票号数次挂钩 当然,以后票号下降了,山西钱庄发展了汇兑业务并维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期望山西银行帮助工商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众所周知,其封建性质与社会主义相悖,几家银行复业后未能适应当前形势,积极改革,从而决定了它们不可避免的命运 二、山西钱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 山西钱庄之死并不能抹杀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山西钱庄已从货币兑换业逐步扩大,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它的货币兑换和发行“庄票”和“钱票”代替现金流通,不仅方便了交易,而且促进了贸易活动的发展 同时,山西钱庄在组织管理和业务运作方面的许多做法也值得借鉴 【/h/】首先,山西钱庄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对信用把握很好 【/h/】山西钱庄有两种贷款,一种是信用贷款,一种是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余额远大于抵押贷款余额 虽然这种方法简单而灵活,但它有风险 但山西钱庄在发放信用贷款时并没有盲目行事,而是基于对客户的一定了解 钱庄雇佣的跑腿经纪人,通常是调查有关系的客户的信用,招揽客户 因此,钱庄积极招募的绝大多数客户都是完全了解和信任的 贷款发放后,钱庄并没有一劳永逸地关注其资金走向。一旦出现异常,将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 对于信用不良的客户,他们拒绝向他们发放贷款 这种贷款管理方式与现代金融企业对贷款的把握惊人地相似,不禁说明了当时银行经营者的远见卓识 【/h/】其次,山西钱庄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选择上更为谨慎 旧中国的山西钱庄有许多独资企业,所以在挑选人员时非常谨慎 每个银行只有二三十名员工,分别担任经理、副经理、内务先生、跑经纪人、学徒等。经理和副经理必须聪明能干,能够负责全局。副经理协助经理协调内部事务,内部事务先生负责内部财务。经营经纪人不仅要吸引客户,还要占领和扩大市场。同时,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决策层,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学徒必须通过面试,并有可靠的保证才能被接受 这样银行当然不会出现人浮于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与此同时,山西钱庄也做好了员工激励工作,不仅从经理到学徒,对同级员工也没有平均主义 这种激励机制不仅会产生积极的竞争氛围,还会大大提高银行的效率 此外,员工人数少,钱庄规模小,也有利于管理者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馈和决策。这种效率也值得今天的金融企业领导考虑 三、山西钱庄规模小,业务量大,利润丰厚 他们的做法是: 通过增加各种灵活的服务措施来吸引客户和吸收存款,其中一些甚至是免费服务,从而扩大业务量和增加利润,这样一点点的增加就会取得很大的成绩。 博古今天可以过去了 通过研究山西钱庄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胆地为现代金融企业家提出以下建议: 中国金融机构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优秀的金融人才、简单的组织、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多样化的服务手段。 目前,中国国内金融业仍然机构臃肿、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虽然许多组织正在裁员和提高效率,但裁员的方法并不合适 如果用年龄指标来做一个“一刀切”,就会裁掉很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新来的青年学生就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导致彼此没有联系的局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这些情况在国有商业银行越来越严重 如果用“能力+绩效+适应性”的方法进行理性裁员,结果可能会更好 服务手段落后也是目前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敌”(即外资银行)和内需萎缩的关键时刻,各大商业银行要及时调整心态,扎实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做好市场细分,挖掘潜在客户,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真正让客户满意的服务。 比如国内信用卡市场,各大银行竞相分销自己的产品,“想和别人竞争”。这种竞争对客户是有利的,但是在接受信用卡的商家中,收银台接受信用卡的机器是不同的。给收银员带来了很多不便,增加了他接受的阻力 我们应该尽快在所有银行之间实行“资源共享” 【/h/】以上例子只是林中一叶,旨在说明研究山西钱庄给我带来的启示。山西钱庄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有许多管理的精髓需要进一步研究、吸收和借鉴 ■ 参考文献: 1。《金融故事》洪京官中国金融出版社 2。《晚清钱庄与银行号码研究》张国辉中华书局89版 3。《山西银行号研究文集》山西财经大学山西银行号史料课题组
标题:[文化]山西钱庄的衰落及影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山西票号的发展
下一篇:[文化]晋商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