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晋味道从偏居一隅到走向国际
本篇文章3256字,读完约8分钟
食物是味觉的身体,味觉是食物的灵魂。
食物的魅力在于它的味道。
晋味——山西菜的风味。
说到山西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面食。世界面食在山西闻名于世。
要说晋菜,很多人不懂。中国传统有八大菜系,分别是粤菜、川菜、湘菜、鲁菜、闽菜、浙菜、苏菜和徽菜。近几十年来,中国餐饮业除了原有的八大菜系外,又出现了八大菜系,即敦煌菜、冀菜、杭帮菜、辽菜、秦菜、上海菜、宁波菜、晋菜。老八菜广为人知,新八菜鲜为人知。
晋菜,晋菜里有哪些菜?老八大菜系没有晋菜,新八大菜系很多人不知道。再加上山西有名的面食使得晋菜很容易被忽略,所以经常听说“山西不吃面条”。“自古以来,晋人就善吃面食,面食味咸,善吃醋,不能没有甜味,不能缺少辛辣的食物,吃苦的食物。饮食讲究五味,五味中性,品质适中。”这是山西省烹饪餐饮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冯守瑞所作的总结。
阿津人爱吃面条
山西人爱吃面条。山西是“中国面食之乡”,也有“杂粮王国”的美誉。400多种面食琳琅满目,酒店厨师和家庭主妇都可以将单一的面粉加工成多种面食。
吃面的山西人对浇头很讲究。山西晋中地区的人,习惯称之为“和谐号”,可以用各种菜肴或调料做成。吃面条一定要和面,而山西人注重五味的中和和各种风味的控制。这种“和谐”的饮食规律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也是烹饪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烹饪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山西人不仅是烹饪专业人士所遵循和追求的境界,也体现在山西人吃的一碗普通面食上。
历史上,由于山西的气候条件,缺乏蔬菜的山西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吃面条和蔬菜的方式。他们擅长将面食与米饭、面条、蔬菜、肉类和海鲜搭配,制作出美味的食物。吃面条和蔬菜的方式非常独特。红烧面条鱼和饺子米饭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家常菜,也是近年来餐馆里流行的菜肴。山西厨师在面菜一体的做法上还在创新。碗中荞麦面焖烧饼是我省柳林的地方特色。受到这道菜的启发,焖菜饼的做法就发展起来了。灌肠麻花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吃法。平遥街的这种小吃很受游客欢迎。
咸的和酸的意大利面是最明显的
我国原来的调味品只有盐和梅,就是咸酸的味道。从古代传承到地方特色,咸味和酸味仍然是山西人饮食中的主要味道,尤其是面食。你拌一碗面,经常会听到“咸”或者“酸”。
山西人有咸味,这和山西的地理特点有关。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人体消耗大量盐分和热量。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山西民间有“无盐不香”、“肉不咸不满足烟瘾”的说法。冬天缺少新鲜蔬菜,各种泡菜都很流行。到现在,山西人都有一种咸咸的味道。
山西人吃醋比咸出名。山西是中国醋的发源地,从襄汾的酸厂到现在有4000年的酸史。从汉唐到明清,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做醋匠”。醋坊遍布城乡,部分农村还有制醋的遗留。这种爱好也被带到了山西人的晋菜加工生产中。山西人讲究醋煮技法,“炒肉”、“腰花”、“酸辣汤”、“浇醋羊肉”等菜肴突出了醋无醋酸的味道。几千年来,山西民间不仅腌制泡菜,还腌制酸菜,用酸菜制作各种菜肴。
2014年5月,山西美食进入联合国,山西烹饪大师们不仅展示了山西的面食技艺,还为联合国带来了酸味。王志强在海外的陕西天兴加工了一种“酸汤鱼豆腐”,很受欢迎。
c和甜分不开,但不能短辣,也吃亏
酸、甜、苦、辣、咸统称为“五味”。除了咸味和酸味为主要风味外,晋人也离不开甜味和辣味。
山西人的饮食传统离不开甜,比如麻花、蝎子、烧饼、油饼、太谷饼、烘糖灶;“丝瓜”、“糖醋丸子”、“糖醋排骨”、“糖醋鱼”……山西传统名菜、名点、名饼、名菜,甜味数不胜数。“糖醋肉丸”是山西从本地到餐厅,从人们的餐桌到宴会菜肴中不可或缺的传统菜肴,深受大众喜爱。做这道山西风味的特色菜,要想地道,要想得到它特有的红润色泽,就必须用山西特有的陈醋,而且必须是宁化之家的陈醋。王志强告诉我,山西人的这道名菜曾经进过联合国。为了适应国际口味,他们把猪肉丸子改成了牛肉丸,这道菜的味道得到了一致认可。
晋人在辣上不如川菜、湘菜,但也不能缺口味。辣椒、胡椒、洋葱、生姜、大蒜也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五味的苦味主要来自一些野菜。历史上的饥荒年代,山西人积累了很多吃野菜的经验,这些野菜大多比较苦。山西人用自己的智慧,让这些农村的苦菜在餐桌上健康美味。
维金的味道正在进入国际餐桌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晋菜具有鲜明的特色。晋代风味底蕴深厚,渗透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反映着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中国的北方是寒冷的,食物的味道又浓又重,就像古拙简单的北方人;东部气候温和,食物尝起来甜咸温润,就像精致优雅的江南女子;西南潮湿多雨,食味辛辣,犹如蜀中才子名士;沿海海鲜丰富,菜的味道清淡冰凉,就像幽默聪明的浪漫公子。山西四季分明,饮食味咸、甜、酸,犹如中原富才,渗透着中华农耕文明的乡土气息,凸显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传统特色。”冯守瑞比较金的味道。“盛世出大宴,大厨出大宴”是历史规律。晋国统治和晋商统治是山西历史上的两个辉煌篇章,对晋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山西市场经济的落后、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自然环境基础的薄弱、移民思想的羁绊、传统饮食习俗的偏好等因素,晋菜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菜系。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以来,山西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积淀丰厚,晋菜逐渐在餐馆和人民餐桌上丰富起来。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面条菜、杂粮、传统美食、创新菜的组合层出不穷。金派的烹饪大师们秉承着几千年来的烹饪哲学和“精通汉语”、“中和五味”的哲学,使得金的味道更加诱人。
2014年5月,“山西菜进联合国”、“山西面食进纽约”、“山西菜进纽约大学”系列活动,山西菜的亮相受到联合国官员的好评。联合国副秘书长南称赞说:烹饪是中国的一大部分,山西是中国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的烹饪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现在呈现出中国最基本和最著名的文化元素...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许表示:这是第一次在联合国全面、立体地展示如此丰富的本土文化,对宣传中国文化和软实力非常有益。
世界烹饪大会即将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0支队伍将参加比赛。山西也被邀请选拔全省最好的士兵和强壮的将军来代表中国。最新消息,山西多家餐饮企业将联手在美国洛杉矶打造“山西面家”酒店,年底前开业。随着山西美食走向世界的步伐,晋味已经从一个角落的生活走向了国际化的餐桌。
扩展阅读
金彩地区的四大板块
山西地域辽阔,南北狭长。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巨大差异,民间烹饪技术、民俗风情和口味也各不相同。由于饮食习惯和当地烹饪材料的差异,山西菜系形成了“四盘”的地方风味组合:晋中盘、津南盘、金杯盘、上党盘。
晋中盘——晋中美食以省会太原为中心。
晋中菜系融合了寿阳、榆次、祁县、太谷等地的烹饪技艺,也在明清时期商业相对发达的太谷、平遥、祁县等地储存了银行、票号等大字号私菜的烹饪技艺。它还吸收了其他菜系(主要是鲁菜)的烹饪方法,原料丰富,烹饪工艺多样,菜肴精细,注重营养,味道中性,有醋香味,偏鲁菜
晋商奢华精致的饮食风格也影响了晋中的民间饮食习俗。粗粮煮的细,煮的料广,刀工重,煮的温度重。他们擅长做糖醋菜。
山西北部板块——大同、朔州、忻州是主要代表。
山西西北部位于长城之间,与河北和内蒙古接壤。是历史上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与汉族的聚集地。是半农业半耕地地区,饮食习惯和内蒙古差不多。烹饪主要是烧、烤、炖、涮,味道重,油浓味咸。
晋南板块——以临汾、运城、翼城为代表。
晋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故称河东故土。这里,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因为毗邻河南和陕西,所以饮食习俗和口味都比较接近。菜有辣有甜有微酸,擅长炒、炒、炖、炒、汤菜。“八碗津南”是晋菜的代表。
上党盘——以长治、晋城菜为代表。
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南省北部接壤,饮食习俗和口味相似。其特点是主食副食讲究荤素结合,菜肴擅长烟熏、卤煮、火烧、炖煮等技法。晋东南植物油少,色重,汤多,酱稀,酸甜,酸辣,鲜咸,酥香。高平传统的“十大碗”和洛阳的“水席”一模一样。
标题:[文化]晋味道从偏居一隅到走向国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