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晋商与政治
本篇文章2159字,读完约5分钟
三.委托政府官员
晋商在移交政府官员方面颇具特色。它的一个技术就是帮助贫穷的儒生入京应试,直到就职。对于想考省考,想进有前途部门的省会的考生来说,他们沿途的川资可以通过山西银行兑换,缺川资的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对于有头衔无职务的官员,如果有一个有前途、靠谱的人,银行也会为他垫付,挪官位。如果外国官员被释放时没有旅费,机票号码也可以提前。例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魏太侯票号苏州分号致信京都分号,说:“重开王大师的三代单纸,恐怕前一封信会耽误和耽误伊的伟大功绩。”“今天,我去黄国孝和朱分别捐了九品三代各一张纸,并检查了捐赠情况。”“今天我去找了周学浩的哥哥,俊修捐了九个工作。黄炜、斯余云捐赠了一份俊修的监事简历,并查看了捐赠情况。”魏泰侯京都分号回复苏州分号说:“李北春兄弟等人的名利都捐了。我用白银落户147,208点,黄炜和司爱云各用白银145,208点,周学浩和郑周二各用白银118,24钱(《山西证券交易所数据集疏鉴篇》)垫付活动白银给求名求官的人。第二,代理捐赠,封结。咸丰清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付出了大量金钱,按虚实官阶定价,封了钱。”公务员可以去道台,武功可以留作游击,京唐二品,离石宫卖虚封号,加华陵,拓宽封号。票庄趁机趁机做了,收益比其他汇款都好。“。对于捐过虚拟头衔的人来说,为了得到真正的工作,不得不依靠票号来查询消息,比如某个职位出现空缺,如何锻炼身体,打通关节等。为了获得更高的职位,那些已经被释放为实职官员的人也要求银行号“封结”。所谓印章结,其实就是有印章的凭证。在银行上,部长和持卡人签字,礼宾和库务兵交接。他们手续熟练,可以捐款。从秦冰到阆中,银行通常支付不同级别的贿赂,并在节假日送礼。从腊月二十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两三辆车专门拉包送礼物,从管事到老妈子,都有点名送礼物的单子。到了王侯大臣那里,他们都彬彬有礼地接待了相公。所谓相公之地,就是布局精致,接待优雅安静的地方。因为王公大臣从来不去妓院等不雅的交际场所,这些地方的高官也不敢踏进去,所以有相公的地方。这些人通过票号的联合获得了真正的工作后,自然会对票号心存感激,于是就进行个人存款,贿赂横财来保存票号,公款买卖也管票号。银行还对这些人的存款保密,一旦他们被扣押,他们就会受到保护,或者被转移到他们的原籍国进行提取。这样,在银行的支持下,官僚得到高官厚禄,而银行在官僚的保护下得到存款和交换公私资金的便利,扩大营运资本,得到官僚的政治保护。三是加强与权贵的勾结。山西票号为了发展业务,进一步加深了与权贵的勾结。例如,大德通银行与赵尔丰、九门提督马玉坤、山西巡抚岑春煊、丁宝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两湖总督段芳,曾住在大德城祁县乔家里。大德通的银行经理高宇和赵二峰关系很密切。赵急电,高同去。和生源银行汉口经理石景刚,是同湖总督芮峥的养子。巡抚室的侍从称历史为“三少”,不敢直呼其名。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百川通广支村经理邢是张府的常客。袁世凯为了讨好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三金院银行经理的精心安排下,让袁到银行帐房拜访李鸿章。同治年间,左唐宗接管了董福祥,必须有人办理董的工资转移。于是,他与魏的银行交涉,魏派人在迪化设分号,汇出并保存了童福祥的工资。可见,银行和高官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第四,晋商在经济上和物质上支持政府的政治军事活动,千方百计与官员交朋友,收到了“送桃送李”的效果。第一种是获取官衔,虽然大多是虚构的官衔,但满足了提升都辉地位和声望的想法。比如山西介休的富商范,不仅成了皇族商人,而且有很多人在清政府的照顾下走上了官位。据统计,范的禹、清两代有20人担任官职。山西各票号的财主和经理也因捐款和赔钱被授予官衔。比如日升昌的财主李振,看重的是知府的头衔,介休县的银行家钱生恒,把知府的头衔又加了一级。元丰九票的财主孙智进行了报复,魏太侯的总管毛红(隋玉)赏给了寿玉素一千个封号。第二是为自己的孩子争取特权。比如山西运城,就设立了有盐商子弟的学校云学。在扬州,他获得了商业公民身份,这使他的孩子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在《近代中国的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文中指出:“明代扬州商人有山西而无安徽,这是政府优待晋商、歧视徽商的证明。即使在清初,晋商在政治上的优势依然不可动摇。第三,它代表清政府承担了大量的浮动存款和汇付利率。比如平遥协同庆银行北京分号张之达,在北京善于应酬,结识了不少满汉官员。有一次看到旗手穆某一脸忧色,从他们的小道消息得知,穆某想出任福建省大将军,活动用银短缺6.2万。张答应穆向谢通庆借钱。穆非常高兴。过几天,他被任命为福建将军。穆上任后向地方官员宣布平遥协同庆资金雄厚,信用大,今后公私资金都要存在这个数里”。穆还提议拨给张之达50万银子,让他自主经营银行。张不想偏离庆祝会,便劝穆在庆祝会上浮起五十万两银子。穆的话都存放在庆典上。在穆的身上,谢通庆收到了“送桃给他,赏桃给他”的效果。山西票鉴签约汇北京协报销金额很大,就像光绪六年(1872年)汇款455万元,光绪十一年(1872年)汇款301万元,光绪三年(1877年)汇款292万元,光绪十七年汇款蒋洁银
。山西银行从几百万到2000多万,动辄汇出公款,让山西银行获得了很多好处。
摘自张著《晋商与商业文化》
标题:[文化]晋商与政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闲话山西当铺
下一篇:[文化]晋中商帮兴衰史略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