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书心得
本篇文章1392字,读完约3分钟
姚二云,生于1949年,高级工艺美术师,姚殿忠先生的二儿子。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培训班。曾任山西省九三学社专职副主席、第十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为九三学社中央书画学会会员、九三学社山西画院院长、山西大众书画院副院长、山西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姚殿中郭雪教育基金会副会长。
我学的是美术。年轻的时候,我把很多精力都投入到了书画上。素描、素描、油画、国画的人也画一点。七八十年代也多次参加省画展,获奖。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从事展览规划、设计和管理,然后在民主党派、CPPCC和全国人大工作。展览设计获得了很多奖项,但渐渐地与书画事业渐行渐远,渐渐地与书画界的朋友疏远。但我还是对书画情有独钟。偶尔练练汉字,画素描,参加展览和笔会,结果都是繁琐、勤奋,无法有大的进步。直到退休后,我才能够重温旧梦,开始读书、写作、画画。
受父亲影响,从小热爱书画,经常陪父亲看他写字、镌字、吟诗作画,为他研墨、铺纸,听他的教诲和评论,感受他的心情和感受。可以说受益匪浅。他常说,写字就像做人一样,要直立,要用骨劲写字,要笔墨饱满,要笔到位,要自然灵活,不要做作。傅山曾说写字要“四宁四别”,他父亲也用平实的语言写了“五要五别”,即写字不要画,活着不要死,厚而不浮轻,婉约不粗鲁,自然不做作,有筋骨不堆肥肉。还强调要认真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取其精华,转利于众多老师,长期积累,逐步写出自己的风格。在我看来,他的人物性格是燕式的浓郁,魏碑式的坚韧多彩,篆书简单,书法巧妙,然后成为自己的。也就是他经常写的“能够进入,能够改变”。我的书法学习是遵循父亲的教导,走创新之路。
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父亲有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觉。他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认为书法也是如此。在获得兰亭杯书法终身成就奖时,他说:“因为书法是文化的载体,它在社会中起着双重作用。所以一定要把字写对,写好,给书坛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通过内容起到促进和谐进步的导向作用。”面对不同的展览,不同的身份,他总是写出有意义、有针对性的内容,或者名言警句,或者自己写诗,都是有针对性的。力求书法艺术与内容相得益彰,有机统一。中国书法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但毕竟是汉字,表意文字是基本特征。以美的形式传播文化应该是书法的主要功能。不应该是某些人提出的无论写什么,只是怎么写,只讲形式不讲内容的极端观点。
经常说书法家要有文化背景,要有文字外的努力。当我回家看望父亲时,他说:现在我可以看书和做书画工作了。我问他读什么书,他说:先秦诸子,着重读《诗经》、《楚辞》,熟读史记,也读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其他书籍。重点要记下来。他还说读书的时候要思考,要联系实际。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更好的服务社会。也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以天下为家”。按照父亲的指示,我戒掉了浮躁和功利的诱惑,开始认真阅读和练习汉字。我经常写“重在轻根,淡定淡定”等经典名句来警示自己。
父亲100岁的时候,我让他给我写“在艺术中畅游”这几个字,以体现我走出牢笼回归自然的心情,他却若有所思地给我写了一个“依仁娱乐”的横幅,并说他还想“享仁”。父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教诲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回荡在我的耳畔。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所以我有压力,有责任。今后要和书画界的朋友鼓励、交流、学习,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它代代相传。
标题:[文化]学书心得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画风一变 朦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