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方言与煤炭文化
本篇文章1040字,读完约3分钟
奔腾的黄河就像天上的甘露,孕育了古老的三晋文明 巍峨的群山像屏障一样耸立着,拥抱着山西辽阔的土地 大自然对大自然情有独钟,使山西成为中国的煤炭基地 煤炭已经成为山西的标志之一 山西人对煤炭有着独特的认识,晋语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煤炭文化词汇,说明煤炭在山西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h/】山西人对煤的称呼非常谨慎,称之为“煤”(太原、清徐、平定、和顺、娄烦、岚县、临汾、汾西、代县、广陵、长子、沁县、晋城、阳城)或“炭”(平遥、孝义、离石、临县) 【/h/】块煤叫“炭”(太原、清徐、平定、和顺、娄烦、蓝县、殷珊、长子、金城、灵川、集贤)、“炭块”(清徐)、“炭拉”(平遥、平顺)、“炭”“炭克拉”(五寨)、“炭块子”(大同、忻州、天镇、万荣、永济)、“块(二)炭”(天镇、运城)、“流明煤”(广陵)、“煤克拉”(广陵)、” 烟煤称为“肥炭”(太原)、“肥炭”(清徐、祁县)、“烟儿炭”(太谷)、“粘炭”(平遥、霍州)、“软炭”(文水、娄烦)、“烟煤”(林县、兰)“大炭”(天镇)、“臭炭”(长治、平顺)、“臭炭”(长子、晋城、灵川)、“烟炭”(闻喜、新疆、运城、集贤)、“大烟炭”(永济) 【/h/】无烟煤称为“笨煤”(太原)、“煤”(清徐、太谷、祁县、平定、高平)、“干炭”(临汾、霍州、闻喜、新疆、平遥、汾西)、“干煤”(临汾)、“硬煤”(永济)、“无烟煤”(蓟县)、“无烟炭”(运城、永济、忻州)、“煨炭”(天镇)、“香炭”(长治、平顺)、“香煤”(灵川、晋城)、“香烟”(阳城)、“挡炭” 在煤的众多名称中,有的是以煤的外在形式命名的,如“木炭”、“煤”、“木炭”;有的以气味来称呼,如“香炭”、“香煤”、“臭炭”、“臭煤”;还有一些是根据煤的性质来命名的,比如“粘碳”、“软煤” 山西人对煤炭的精细分类和各种称谓,在中国其他方言中也很少见 明代,山西称煤为石炭纪 翰林大学学者沈璐在《河粉岩闲情录》中有记载:“石炭纪为煤。” 东北人叫山楂,南方人叫煤炭,山西人叫石炭纪 “女娲五彩石是烧煤制成的,石炭纪的名字由此而来,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烧火。 人们在燃烧之前会小心地生火 生火有一定的压力。如果用一块烟煤来生火,煤块在燃烧时会烧结在一起,不应坍塌;如果用无烟煤块生火,燃烧时更容易坍塌 俗话说“火塌了,一年就躺了”,“火塌了,一年就烦了”,所以大家普遍爱吃烟煤 难怪太原人把无烟煤称为“蠢煤”,把烟煤称为“肥煤”,这里面包含了不同人对不同类型煤的偏好
标题:[文化]山西方言与煤炭文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山西方言中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