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悲情传说满门忠烈杨家将
本篇文章1232字,读完约3分钟
悲伤故事6:充满忠诚的杨家将
山西省太原市因有大小皇帝15位而被戏称为“龙城”。15位皇帝中,最后一位是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刘继元有个将军叫杨业,勇猛善战。被江湖人称之为“杨无敌”。然而,所向披靡的杨终究挡不住历史的潮流。就在刘继元把晋阳城让给宋朝之后,杨业还在残破的街道上与宋军作战。直到刘继元卸了亲信劝降,杨业才哭着放下武器。
山西代县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钟鼓楼。钟鼓楼上挂着两块沧桑匾额,一个是《威震天三级》,一个是《听力四级》,讲的是杨家将。杨业投降宋朝后,受到当时皇帝赵光义的重用,被任命为保卫山西契丹的边防将军。杨业一上任,就在契丹路口设立了六个军营,在随后与契丹的战斗中击败了敌人。从此,只要杨业把守,契丹只看着它,不敢靠近它。
但是赵光义皇帝不满意。杨业屡战屡胜,给了皇帝彻底解决契丹的想法。公元986年,宋朝兵从东、西、中三个方面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可惜,东路军一出兵,就被契丹主力迎头痛击,惨败。坏消息传到了中央军,当时已经乱了,就调头撤退了。只有杨业、潘美率领的西路军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了许多失地。但是随着另外两军的战败,契丹集中了全部兵马,对杨业发动了猛烈的反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边民不被打退,杨业与当时的主帅潘美和主帅王诜发生了争执。按照杨业的想法,一边派出骑兵保护百姓,一边派出弓箭手埋伏在契丹必经之地陈家谷,安全撤退应该不成问题。然而,主管王诜否认了他的观点。在王诜看来,杨业并不是所谓的无敌。为什么不能和契丹拼个你死我活?有什么计划吗?杨业被迫带兵进攻。临行前,深知会战必败的杨业含泪恳求主帅潘美,一定要在陈家谷埋伏弓箭手,这样一旦败仗,就可以在这里把契丹的兵和马射回来。然而,杨业万万没有想到,当他离开前脚时,潘美在王诜的威胁下,撤回了埋伏在谷口的弓箭手。
军力悬殊,杨业苦战失利难以挽回,只好边战边退。当他到达陈家谷时,筋疲力尽的杨野惊讶地发现谷口空.没有人又一次苦战,杨业坠马,被契丹军队俘虏。契丹王想收复他所敬仰和痛恨的将军,但杨业在绝食七天之后,不幸逝世,享年60岁。
按照杨手下将领的传说,最惨烈的战争是“金沙滩血战”。在这场激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太、气浪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杨家有一半以上的人死于战争。事实上,杨业有七个儿子,除了和父亲一起死去的老七杨延玉,其余六个都是镇守边境的将军。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六郎杨赵岩,在后世也是家喻户晓。至于和穆,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大概是后世的小说家为了渲染杨家的忠勇,编了这样一些我们明知是假的故事,却依然当真。杨之后,其子杨继续继承忠勇遗志,最终死于边境。
杨一生三代都是镇守边关的将军。之所以被人们铭记,是因为他们在战乱不断的动荡岁月里,用自己的鲜血和生活,给人民带来了难得的和平与安宁。因此,无论他们一生中遇到多少不公和挫折,他们都在平凡的精神土壤里为他们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这样一座用人民的心建造的纪念碑,是永远不会被岁月风化的。
标题:[文化]悲情传说满门忠烈杨家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悲情传说美女的结局
下一篇:[文化]吕洞宾与永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