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皇城村在城镇化中“破茧成蝶”
本篇文章122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太原1月2日电(苏斌王雪涛)虽然14年来全家人都主动搬离旧村,但陈吉强每个月还是会回到老房子。他说那是他养大自己的地方。好在旧村就在新家前面,每天都有专人看管打扫,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来参观。
陈吉强,51岁,山西省晋城市皇城村村民。他也是清朝著名大臣、康熙老师陈廷敬的第21代传人。虽然他不再想住在交通不便、生活拥挤的老村子里,但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动摇他心中“怀旧”的地位。
“当年,大家都是坐在康上打牌,蹲在台阶上吃饭。感觉很亲切。现在每个月都会去看老人,睡一晚上也是过瘾。”陈吉强说,这栋老房子里住着3个人,总共有37个人,从孩子到80岁的老人,他们每天都很忙。
现在,在皇城村附近,700多户人家已经搬进了像陈吉强这样的花园式小房子。从米、面、肉、蛋、菜的供应,到医保费用的报销,到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费用,村集体经济都会解决问题……皇城村每个村民每年享受近万元的福利。
皇城村位于太行山和吴王之间的沁河河畔,是清代著名人物陈廷敬的故乡。爬上标志性建筑百尺山河大厦,俯瞰沧桑的建筑和明清时期留下的崭新的别墅式小楼,这个弹丸之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深思。
在七八十年代,皇城村人均收入还不到60元。改革开放后,村民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建设煤矿。在过度挖掘和矿区萎缩的背景下,皇城村自1998年以来,投资10多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完成了皇城祥符历史遗址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2003年,皇城村成立皇城祥福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包括4个煤矿、19家医药、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企业,解决了村内及周边7000人的就业问题。
皇城村委会书记张家声表示,通过特色城镇化建设,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农民得到了解放,他们致力于通过统筹规划住宅区、工业生产区和旅游开发区,打造诗意的幸福家园。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老皇城村——皇城祥符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皇城祥符接待游客近160万人次,门票收入1.2亿元,综合旅游收入3.6亿元。
“皇城村是靠煤发展起来的,但三年前就脱离了煤,开始盈利。”皇城祥符景区总经理苗小柳表示,景区每年扣除营销费用3000多万元,上缴集团公司利润2000多万元。
有了经济收入,对古村落的保护就有了强大的后盾。苗晓柳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300多万元用于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修缮,并会有专人负责看管和清理。
谈到现在的生活,52岁的黄城村民陈晓(音译)形容为“住在家里的洋房里,在门口看农村”。他告诉我们,由于交通不便、居住拥挤、无处倾倒生活垃圾、饮用水困难等各种原因,人们愿意搬出老房子。如今,古村落得到了保护和利用,人民生活实现了水、电、暖一体化,达到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我走了几步后就回家了。小时候总抱怨家里楼梯太多,累。现在我就带着亲戚朋友走石阶。”陈小栓说,很多古村落被毁,消失了,但祖先的老房子却保留了下来。作为陈廷敬的第20代子孙,他非常自豪。(结束)
标题:[文化]山西皇城村在城镇化中“破茧成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