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黄河,从这里奔流而过

[文化]黄河,从这里奔流而过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4 22:04:01 阅读:

本篇文章2247字,读完约6分钟

歧口镇是明清时期黄河上最重要的航运码头之一

斑驳的老房子记录了当年繁华商埠的辉煌

动来动去的壶口,悲壮的壶口
壶口瀑布,不亲自来一次,无法领略其风采。且不说瀑布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姿态各异,就算是走到一起的人,面对湖口心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壶口瀑布,印在人民币50元的背面,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话题,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大自然的奇观,欣赏人类文明的漫长轨迹。
湖口岸边有一座长75公里的长城,据说是清军为了阻止捻军东渡而修建的,是中国修建的长城的最新一段。壶口附近有许多与大禹治水有关的民间传说。河边的毛玉山据说是大禹治水时休息的地方。被河水冲刷过的瀑布岸边的小石窝,被世人视为大禹留下的足迹。
长期以来,壶口瀑布是海峡两岸普通民众无法跨越或绕过的难点。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期,黄河航运是西北与华北沟通的重要途径,任何前往湖口的船只都要弃水上岸,所以这一带出现了“旱地航行”的奇观。几十个人,最多几百人,在停靠的船的底盘上滚木头,拖着船走,拉到小河口入水,重装,然后下水,避免瀑布堵塞。对这些人来说,湖口并不是一个诗意的地方,“在陆地上航行”记录了黄河人的艰辛。
户口是艺术家向往的地方。几千年来,无数的诗词唱过壶口瀑布。近代诗人广维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因湖口的悲壮之势而写出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湖口的艺术气场被刺激到了极致。
壶口瀑布不是固定的景观,是流动的景观。与水镜准的记录相比,由于河流的侵蚀,壶口瀑布在大约1500年的时间里后退了大约5公里。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洪迈所写的《元和县志》,距李道元(公元527年)的《水经注》286年。根据两本书对壶口瀑布的记载,专家推算,仅这286年,壶口就上移了1475米。壶口瀑布最早的位置应该是今天河津县龙门附近。然而,户口的风采并没有因为它的变化而减少。不确定的湖口,永恒的湖口,悲壮的湖口,湖口,为兵家形成一道防线,给艺人带来灵感,给船民带来艰辛,给现代人带来美感,就这样,自由自在地奔跑,不知疲倦地吹口哨。
揭示黄河未解之谜
“黄河西至昆仑,怒吼千里触龙门”。壶口的吼声在我心中回荡,我们又来到了龙门,龙的起源。传说鲤鱼逆流而上,跃过这里变成龙。我们没有追踪龙的下落,而是来到这里参观黄河的另一个奇迹——揭开河底。
在黄河龙门河段,当河水流量很大,水中泥沙含量很高时,河床底部的泥沙会被大块大块的提起,甩出水面。当地人说,有一次一场大雨后,黄河暴涨,沿河的人们看到一米多厚的河底被汹涌的河水带到了水面。我们没有亲眼看到,当时的场景很难想象,但是短短几个小时,这里的河床就被冲刷了将近10米深!
到目前为止,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没有分析清楚,但一定是在河流中含有大量泥沙的时候发生的。我们在老家看到,一桶黄河的水沉淀后,有一层厚厚的黄土。当我们感叹河里的土那么多的时候,附近水文观测站的工作人员笑着问我们,是不是知道河被揭开时的泥沙含量。他说,河水到底的时候,1立方米的黄河水中往往有500-600公斤的泥沙,他们一次最多测量几千公斤!那种感觉根本不是水里的沙子,而是沙子里的水。
河东,人杰地灵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又位于黄河以东,古称河东。“河东”一词是指战国秦汉时期山西西南部,主要在今运城市所辖地区,是指唐以后的整个山西省。在山西人的心目中,河东是运城地区的一个市县。运城县人也自称“河东人”。
河东地区不仅是山西农业经济的重心,也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传统悠久、文化名人众多的地方。用优秀的人来比喻也不过分。我有机会参观这些古代名人的遗迹,从心底里对这片土地表示敬意。
万荣县王力乡有个村子叫平原村。那里一半以上的居民都姓薛。都是明代大文人薛(王选)的后代。礼部左侍郎的官员薛瑄,因为清官清廉,退了几次官。他是宋明理学的传人,独树一帜,成为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如今的薛家后裔,从薛宣开始流传到二十多代,仅平原村就有2000多名后裔。
万荣通化镇是隋唐诗人王彤、王绩、王波的故乡,王波的《王腾亭序》使这个三世同堂的诗坛名门。镇上王的后代正在努力寻找和保护他们祖先的遗骸,村里专门成立了一个民间“三王研究会”,组织大家研究“三王”的诗歌。他们自费印刷《三王》杂志,整理家庭成为这些衣着朴素的村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这种文化传承氛围在名人辈出的河东随处可见。仅在黄河边上的永济市,就聚集了无数的文化古迹,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武名士。这是柳宗元和作家空的故乡,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建筑之一的喜鹊楼正在维修中,即将开放。来这里参观的人可以抬头欣赏它。位于永济市的普救寺是《两个盒子》故事发生的地方。迎迎塔美妙的回声和清脆的蛙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就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儿女,传承了中华文化火种的黄河。它从北方河曲动人的民歌出发,到达南方河东痴情的蒲剧,铺开动人的民间旋律,使这片荒凉的土地回响着生命的活力。古塔、剧院、寺庙、梯田、自然景点和祖先遗迹都告诉我们,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蕴含着巨大的魅力。而巍峨的群山,沟壑纵横的河道,狭窄的小径,光秃秃的荒地,漫溢的风沙,记录着黄河儿女的艰辛,记录着他们生命的坚韧。时代在快速前进,黄河人的生活在平静中改变。只有黄龙,载着泥沙,蔓延着,日夜不停的流淌,告诉你时间的永恒。“逝者如斯夫!”这一千年的情感,哲人的感叹,穿越古今。■

[文化]黄河,从这里奔流而过

晋陕峡谷,在黄土高原上被黄河深深切割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第6期。作者:阎敬铭作者:

标题:[文化]黄河,从这里奔流而过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