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闲居寺里“仙”难居
本篇文章1182字,读完约3分钟
从晋祠到索村,西山根以南约500米,村的南面和西面有一条沟,叫仙居沟。沿着沟走到仙居寺大约需要30分钟 这座寺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主庙建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主庙西南的高福,与伏魔寺同时形成一个院落;再往西北是龙王庙,也是一个小院子 仙居寺风景绝佳:千年古松覆盖天空,周围有桃树、杏树、胡椒树、枣树和核桃树 春天花香,夏天和秋天果实累累 特别是山泉清甜,顺小溪而流,在今天的边山很少见 这座寺庙的风景在古代纪念碑上描述如下:最近看它,“泉水回流,树林阴云密布。” 远远望去,“汾川金水和绣品烟草市场都面临迫在眉睫的威胁。” 寺庙在民间很有名,还有狐狸幻化等传说,所以“游客每次都喜欢看。” 这座寺庙不仅适合僧侣们安静地练习,也是公众参观和享受休闲和夏天的好地方。 【/h/】古寺中以“闲”为名寺之名是非常恰当的。就连历史文化名人杨也喜欢“闲”这个词 杨是清代晋祠的居民。他被乾隆皇帝任命检查台湾的帝国历史。他在包道工作了两年,为台湾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当时台湾人民送给他一座纪念碑,那座纪念碑一直保存在台南市的碑林中 他在台湾巡回演出后回到北京,在法庭上担任进谏官,并发表了许多演讲,以废除弊端 后来因为揭露浙江发的军饷不够好,官员们就把口袋塞满了,用既得利益惹恼了满清权贵 一到两岁,47岁的他就被解雇了 回到晋祠后,他服侍父母,读历史,教孩子读书,赏花赏诗,“闲居” 正是在这个时期,寺庙建在休闲住宅寺。寺庙建成后,主持修建寺庙的人请杨在闲居寺为寺庙建筑题词 在题词中,他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这座寺庙,表达了他对其环境的向往,说他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里“平静地生活”,享受幸福 【/h/】但是在清朝嘉庆年间,仙居寺进行了一次大的修缮。完成后,当地文人知望负责撰写碑文 这位王先生很聪明,认为“闲”字不好,动了改庙名的念头 先不说寺庙的优雅环境和文化底蕴,他只是从道家的层面来解释。他说:“庙的名字叫‘闲居’,住在里面的人都知道孔子是闲人自重?还是怕反派活在他耳朵的光里?”道德评价中涉及寺庙名称 所以他把“闲”改为“仙”,说他取了刘禹锡《明陵》中“山不高,仙有名”的意思 于是,他写的碑文标题就成了“索村秀贤居寺” 从这里,我们也隐约看到了知望先生那个内敛迂腐的老学究形象 虽然纪念碑上的庙名改了,但是人们并没有买这个账号 “闲”和“仙”这两个字从发音上很难区分,但用笔墨写在纸上的,还是“闲”而不是“仙”。人们总觉得这座新改的庙宇名字浅薄、庸俗、空洞、又大又没用,所以它不如“休闲”那么舒适。 不仅是民间,连政府都不承认不支持 22年后,嘉庆九年(1804年)和道光六年(1826年),知望改庙为题词。太原县编修县志,条目中仍列有“安息寺” 看来,社会和公众早就认可的传统事物不应该被随意改变
标题:[文化]闲居寺里“仙”难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太原近郊行走指南
下一篇:[文化]碛口戴帽土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