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川可以终天:云冈石窟
本篇文章2985字,读完约7分钟
云冈石窟离大同市不远,坐车20分钟左右 石窟位于梧州山南麓。首先在山墙上凿出洞穴,然后在洞穴里制作雕像。可以想象这个项目是巨大的 现存石窟45个,大小雕像51000多尊,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已成为中国三大石窟 大同是北魏的都城,也是当时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魏皇帝信佛,开始修建石窟 后来北魏迁都洛阳,大规模石窟建筑停在大同,迁到洛阳龙门 云冈石窟有1500年的历史,有45个洞排成一行,从东到西延伸约一公里 这些石窟花了40多年才完成。根据雕刻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6-20号洞)、中期(1-15号洞)和晚期(21-45号洞) 【/h/】早期:谭瑶五窟【/h/】第十六窟-【/h/】第二十窟又称“谭瑶五窟”,是北魏僧人昙曜修建的,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的五窟 这五个洞是马蹄形的,是献给大佛的 其中,20个洞窟的释迦牟尼坐像是整个云冈石窟的代表,这个大佛的形象被用在旅游书籍和纪念品中 佛祖的脸是方圆,眉毛细,眼睛长,双耳双肩,肩膀粗。据介绍,“它有肯德拉雕像的魅力”,或者有印度佛像的风格 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里讲过这个大佛,评价不是很高 他认为工匠似乎在试图模仿某个标准模型,从而压制自己的个性 佛像脸扁平,目光细长呆滞,没有表现出肯德拉风格的肃穆气氛,因此其艺术价值低于佛像的历史价值 可能因为我是个艺术爱好者,所以对这座雕像的感觉没有那么苛刻。 虽然雕刻手法比较简单,但头发只是在大脑顶部做成一个发髻,身体上没有任何装饰。然而,这座雕像又厚又壮,特别强调体积感 巨大的体积和简单的脸简单大方,庄严肃穆 另外,佛像基本完全露天,没有任何阴影遮挡。当阳光照射在它身上时,它看起来更明亮、更强大 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刚传入中土世界,所以早期的云冈石窟受到了印度、波斯甚至希腊等西方艺术的影响 每一个佛都很大,但不做任何细节;在佛像的胸部和肩部,雕刻了一些半圆形的密集线条来代表衣服的褶皱。这种做法基本上是模仿印度佛像雕刻 第18窟,“千佛之袍”,衣服上刻着小佛 16洞看起来很有智慧,和一般佛的善良善良是不一样的 据说这尊佛像是按照当时皇帝的样子雕刻的,为了歌颂和歌颂 他没有穿袈裟,而是穿着北魏的宽袍大袖,胸前系着丝带 当时北魏鲜卑人进入中原,实行汉化政策,是重要措施之一 我对19号洞穴印象深刻 在一个大洞穴旁边开了两个小洞,用来供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佛像 我最喜欢西部山洞里的那个,一半坐在空,一半藏在山洞里。从下面走的时候,看着他向前看,伸出右手充满光明光明光明的喜悦 【/h/】中期:宝一波代的1-15窟 代表云冈石窟的中期 石窟艺术逐渐与中国和印度结合,石雕风格开始成熟 梁思成将云冈石窟分为“印度派”和“中国派” 印度派就是刚才说的大佛,表情单一。佛教最早进入中原,人们对印度神和印度雕刻方法并不熟悉 在与中国文化融合后,中国学派出现在佛像雕刻上,不仅注重面部的细致,而且在衣服上出现了中国褶皱,被称为“褒服与戴博” 【/h/】简单来说,佛像不仅穿着印度薄纱,还有中国风的挂和挂 根据梁思成的观察,不是简单地用印度的半圆条纹来表示皱纹,而是用中国服装的表现手法,在衣服的下摆有翼状的折痕来表达空想要飞翔的意识 【/h/】其实不仅仅是面、褶等细节的变化,还有整个洞穴的结构和雕刻内容与前期相比的变化:【/h/】比如洞穴内部不再是简单的马蹄形,而是出现了一个中央塔柱 在洞中央砍一根方形柱子,然后在柱子上雕刻一个小佛像 (洞1,洞2) 一座佛寺出现了 模仿洞内木屋的结构,前后凿成两个房间 (7号洞,8号洞) 有漫画式的佛教故事,比如6号洞的释迦牟尼和尚;九洞儒家忠孝;洞1射箭比赛 清朝顺治年间,为了特殊保护,在最漂亮的5号和6号洞窟外面专门建造了木制建筑 这两个洞窟不仅供奉着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而且还藏有丰富多彩的佛经 当你钻进洞里时,你的眼睛不知道该往哪里看。每一平方米的墙壁上都密密麻麻地镌刻着小佛像,还有唱歌跳舞、使枪棍的神灵,让想象中的严肃仙境充满了傲慢与兴奋 我想,如果真有佛家的天堂,那么凡人修行的时候,一定是惊呆了,头晕目眩,震惊得忘乎所以。 9号洞到13号洞,俗称“五花洞”,因为后人在洞穴上涂了颜色 雕像日记是在11号洞发现的;12号洞是音乐洞,全是乐手;十三洞有盘腿菩萨,专门唤勒克斯抬右手;还有“千佛洞”(15号洞),墙上有一万多尊美丽的坐着的佛像 从一个山洞到另一个山洞看,感觉像是在给神仙拍照 大部分佛像的脸永远是平静的,平静的 佛教所谓的庄颜宝象,在我看来,就是不容易有一种表达,保持一种难以捉摸的神圣感 情感是无形的,不是因为自控,而是因为超出了气质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一个佛陀的脸,你会发现相似的宁静其实是不同的 有的以看透一切为荣,有的很老实木讷,有的美得不得了,甚至因为漂亮而露出一点羞涩 当然,发自内心的微笑,或者第一次开悟后的感恩,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有些人的方式略显浅薄,甚至像乡下人一样,直接面对镜头,表现出某种错误,或者某种幼稚的愚蠢 如果说云冈石窟的前期是一个巨大而简单的轮廓,那么到了中期,雕像的尺寸缩小了,但却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细节 我喜欢坐在半个空的小雕像,保持住在家里的温暖 这种小佛不是有远见,而是有宝地的小仙女。不需要太担心,也不需要太多的战斗。 他们经常有自己的小洞,洞内装饰着圆形藤蔓,王座后面有火焰,一两个侍从站在他们旁边 带领这样一群人过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边界 太阳出来了,照进了小佛的山洞。王座呈淡红色,佛面也是满足的光芒 神仙的立体图多得让人感觉像是人类故事的童话版本 晚期:移至洛阳 洞21至45为云冈石窟晚期 北魏迁都洛阳,主要石窟迁至龙门。大同地区还有一些贵族和佛教徒,他们继续挖掘祭祀 这一时期的雕像规模相对较小,也相对凌乱 【/h/】梧州的岩石均为砂岩,质软,强风化 粗糙的沙质感,风化造成的模糊线条,使云冈石窟有了长久的神秘和沧桑 人们认为1000年前的历史已经退化成一个模糊的传说,当时的生活只能在黄色的历史书上模糊地想象出来 没想到,这个大型石窟突然从山里冒出来,生机勃勃,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骑马射箭,打球唱歌,虽然脸模糊甚至受损,但那种身姿之美,活动中产生的动感,真的让人向往悠闲 “山川可以长存” 这是昙曜僧人创造云冈石窟的初衷 他认为刻在山上的信仰可以避免人为的苦难,并永远保持下去 俯瞰布满洞穴的梧州山,我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 希望这个宏伟的雕像家族真的能永远保存下去;希望那些得到消息的笑容,不要避开世间的混乱,但因为风沙和远古时代,终究会消失,而且还伴随着山河 【/h/】据导游介绍,这20年来,石窟风化现象最为严重,石壁上的许多小佛越来越模糊,最后消失了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属于高硫煤,空瓦斯污染严重 看前面的照片,由于石窟距离运煤路线太近,很多雕像经常被黑色煤尘覆盖,处于“披黑纱”的严重腐蚀状态 为保护历史遗迹,109国道运煤改线,情况有所改善,但仍面临风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也许云冈石窟最好的旅游纪念品是煤雕,在黑色的煤炭上雕刻佛像,很有大同地区的特色 买一块带回家。每当你看它的时候,你就会想起那些坐了几代人的石雕,带着好脾气笑着,在略带刺鼻的空气息中看着大同,看着几千年的风云,看着永远在走的民生。
标题:[文化]山川可以终天:云冈石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黄河风月无边
下一篇:[文化]黄河古镇碛口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