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清慎”的治水廉吏兰第锡
本篇文章3897字,读完约10分钟
兰地西历史数据陈列室的一角。
[核心提示]
清代蓟县水利清官兰,清官淳朴,为官44年。他的原土地价值超过140两(银),他几乎没有家庭财产。这位清官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最近,它的文物被当地政府抢救和挖掘
在全省弘扬三种文化的同时,山西省地图研究所首创了山西廉政文化在全国的地图,地图上出现了13位不同时期的山西出生的直接官员和清官,并于2015年3月19日在《山西日报》上做了专题报道。兰,与、狄、司马光、齐名,是临汾唯一的侯选人。
兰蒂斯生活在大众之中,节俭而珍惜民生。他最终死于不断的过度工作,因为他在政治上勤奋,他于1799年成为州长。西地先生死后,朝廷拨款建牌坛,写下“勤政廉洁,川饮成勋”八个大字。兰德斯生活节俭,为官多年,家产甚少。蓝笛溪被列入山西省廉政文化地图后,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有关单位收集蓝笛溪相关史料,保护其遗物,弘扬其勤政诚信。
2015年3月19日《山西日报》报道,清代蓟县清官兰入选山西省廉政文化图谱。蓟县县委书记立即召集宣传、史籍、文物、文联等部门,对兰的史料、遗物及后代进行了详细了解,并要求对其史料进行发掘整理,保护其遗物。在过去的1年里,作者和相关人员查阅了史料,寻找了遗骸,并看望了后代。兰迪斯清廉治水的模糊成就逐渐清晰,它的故事和精神永远打动着后人。元旦前夕,由蓟县有关部门共同修缮的兰帝斯史料陈列室在兰帝斯居住的蓟县吉昌镇兰村设立,欢迎参观者。
出生于蓟县机场镇兰村
去年3月下旬,作者一行围绕Landis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和调查。据《蓟县志》记载,兰生于蓟县机场镇兰村,死后葬于蓟县村。蓝建中,现就职于蓟县财政局,是他的第13代孙子。据蓝建中介绍,蓝的后代已经在蓟县城乡散居了13至15代,有4000多名后代生活在蓟县。他们遵家训,世世代代劳作。兰地寺的发源地兰村,没有兰氏族人,现已发展成为蓟县的苹果工业园区。村民们已经搬进了一个整洁美丽的新农村,兰迪西祖先居住的土洞住宅已经倒塌,埋在黄土中。
在蓝建中的带领下,代表团考察了蓟县广北村蓝帝寺墓地。蓝帝寺的陵墓淹没在高大的松柏中,显示出一点生机,旁边是开阔的玉米地,从这里可以俯瞰蓟县。据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墓地以前相当大,有墓碑、栅栏、门楼和厢房,清朝时由仆人看守。纪念碑的西面是由人、马、狮子、老虎和大象组成的大型石雕。可惜在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屡遭破坏,墓地被劫数次,现在只有墓地存在。多年来,在山西省西南部,历代人都知道蓟县有个兰州人。这并不是因为他官位高权重,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清官、勤政、清廉、爱民如子的二等官员。“兰达人”是普通人对他的尊称。
80多岁的蓟县志馆原馆长霍英州先生曾在《湖口岸的记忆》一书中对兰作过较为详细的记述。我们通过电话采访了住在Xi的霍老。他还能依稀记得蓟县原来过街建筑的牌楼。朝廷拨款为其修建品牌坛,并写下“勤政廉政,饮成勋川”八个大字。可惜现在已经没有痕迹了。从去年开始,蓟县三金文化研究会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县的石碑和石刻进行了普查,在漕泾白山寺旧址的功德碑上只发现了“捐银、赠银三两”的记载。兰对冀州感情深厚,曾撰《冀州志考》。他称赞蔡当时在冀州修城墙、修新式学堂的功绩,并亲笔题写了《重修城墙碑铭》,《于文熙的,略分旧俸禄,以助慈善》。在这半年的寻找中,我们不仅唏嘘感慨,而且从蓝帝司到兵部侍郎主管水务的官员,也保持了清廉爱民,从未在农村立碑,没有留下房屋庄园,而是形成了系统的治黄理论,留下了治黄不朽的著作。
平息土匪,帮助人民
1732年农历十月初九,兰迪西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是三兄弟中的第三个。祖籍蓟县兰村。其父兰生安,20岁,因家境贫寒无法深造,在郭村、林宇等乡村学校任教,以有限的“库谷”维持全家生活。
西地从小聪明好学,从7岁起就和父亲一起在私立学校学习。父亲对课业要求很严格,很有说服力,谆谆教导。第一锡渴望学习,努力工作,不偷懒于机械,提高学习。13岁做学问,17岁去省里考,被学习桌送到晋阳书院。19岁时,他是耿武科的举人。22岁时,兰成为陕西丰台县的传教士,工作了18年。从此开始了长达44年的仕途。六年教师生涯,他坚持“三不”,即不去吃饭,不收礼物,不干涉公务。授涪城郡令后,彻查,革除陋习,废除苛捐杂税,一气呵成。永定河旁边的永清县,连年洪涝,百姓水深火热。河北巡抚方敏认为兰迪斯是个人才,推荐了委员会管理这条河,于是他被调任永清县县长。他上台后,首先给予救济,在大大小小的路旁和十字路口设立粥棚,吃了几千个饥民,稳定了灾民吃饭的问题。次年蝗虫侵国伤田禾,迅速下令灭蝗,带头带领县官壮士到乡镇,带领群众打杀蝗虫,保苗。在消灭蝗虫害虫的同时,土匪横行,到处劫掠。兰迪斯审时度势,摸清盗匪巢穴后,选择了精锐的官员和士兵,日夜镇压。匪徒进行了反击。他一个人冲进来,后面跟着许多勇敢的人,包括尹和大秃子在内的十多人全部逃脱,整个领土处于和平状态。之后他转手抓教育,建校,开导学生,突然有了学风热潮。永清县风好,天气新。后来,他去了两个首都城市大兴县,履行职责,视察乡镇。后来升到永定河北岸的同治,负责粮食监管、缉捕、河道防御、水利等事宜,从而控制了洪水。第二年,授予永定州知府。
从过度劳累到疾病和死亡。
根据《陕西省治水历史人物》记载,兰从被任命为永定河北岸至今,全面治理黄河,致力于黄河水的治理利用和防洪抢险工程。他在担任河道总督期间,总结了沿海植树修堤和在堤外修筑防护堤的经验,并在河堤边界植树,严禁在堤旁取土。从冬末到春末,主张日夜巡逻,派专人移至堤顶,等等。这些做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1787年,在第一锡业管理局任职三年,勤勤恳恳爱民,被任命为兵部侍郎。1789年,调任江南巡抚。1792年,为方便巡视,他要求将巡抚公署从淮安迁到清涧铺,重建衙门。
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Landis非常注重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出了问题要去调查,然后选择走下去”。因为他不是独断专行,所以在重大施工过程中没有失误。兰帝斯防河屡建奇功,专门为了提拔河东路总督。当刘皇辉煌的时候,河流防御是紧迫的,它日夜计划和管理。乾隆皇帝的一首特殊的诗《张赟》说:“永定长期以来一直是划分的,它总是谨慎和勤奋的。河东开府,川赐酒与纪。刚上任的时候,我只看书,做的都是卓有成效的。伊当智敏,副望给昕。”纪念西地的成就。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勤奋,他最终死于过度劳累。1799年(嘉庆四年)病逝,任巡抚。
清官有赏
兰德斯过着诚实坦率的简单生活。几个河官,只有一两个老仆人。在他执政期间,他的继母去世了,但她负责公务,没有擅离职守。后来,他被提拔到江西晋南甘宁路军事预备队。上任不久,父亲去世,坚守岗位,没有回去参加葬礼。小沈阳在清朝掌权后,官方氛围变得越来越腐败。像河道总督这样的胖子自然是所有高官追求的目标。因此,治理河流的官员获利丰厚,甚至集体腐败层出不穷,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这些河长们为了从中获利,急于制造更多的洪水,往往在执政的头几年就积累了几百万。于是,“河防天天懈怠,河患天天频繁”的局面很难重现。
在他担任河流总督期间,兰迪斯处于这样一个淤泥、腐败的社会官僚主义和猖獗的腐败的背景下。而连任十几年的兰迪斯,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无法携手并进的。“他的生活在公众面前,他对自己漠不关心,但对民生的关心是有序的。凡是政府的旧规定,粮食官方定价,都要去掉”。他吃了一顿简单的饭,穿了一件布衬衫。平时,我不厌其烦地做好预防措施,“有可能就做好预防措施”。因为他能吃苦耐劳,不怕吃苦,能“以身作则”,他能“去谢苗休谟”,他多次受到乾隆皇帝的称赞,“他前后恩将仇报……每次来访都名列前茅”。深受欢迎,“属于它”。这不仅在当时是罕见的,在整个黄河治理史上也是罕见的。嘉庆元年8月13日,他被召入京,参加专门为70位高官名流安排的“千人宴”。为了奖励他的成就,皇帝给了他一个黄色的编织袋。
西地死后,朝廷拨款修建品牌坛(蓟县曾路过街楼牌楼),御书“勤劳正直,川饮成勋”八字。同年,部分愤青官员诬打。在他的任期内,兰西地未能控制水和水溢出,损害了该领域。应该罚他20.2万银子赔偿受害者。皇帝下令山西巡抚林波进行调查。白令查兰蒂斯生活简朴,为官多年。他的原土地价值140多两(银),几乎没有家庭财产。对其多加赞扬,并奖励“沈清”二字。
在当地收集和保护遗体
蓟县十分重视对兰迪西廉政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该县主要领导亲自走访了家乡和墓地,并指示宣传部、文化局、县志办等单位成立课题组,加强对兰迪西史料和史实的整理、发掘和研究。他们的事迹,尤其是廉洁史料,被编成一本书,成为蓟县廉政文化的重要典范,并利用“文明蓟县”等微信公众平台,让蓝迪西和其他清官为民清正廉洁。
与此同时,蓟县投入专项资金,对兰地遗址进行保护,并对其墓地进行保护性修复。县委宣传部建立了爱国主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用图片、实物、文字展示了以为代表的晋代名将冯、、革命先驱王庚人、铁城市长等蓟县历史上的清官、清官事迹,并用声、光、电等现代信息手段进行了还原。县里刚刚在兰村设立了兰地西史料陈列室,集中陈列兰地西等清官的遗体,传承了蓟县廉政文化基因。
[相关链接]
Landisi微型档案馆
兰(1732-1799),号,号苏廷,清代著名治水专家。他在晋阳书院读书,乾隆十五年被封为庚午客。曾任山西丰台(今晋城)传教士,河北涪城、永清、大兴县知府,永定河北岸同治,湖南正定知府。一生著有《黄河工程教科书》、《治河节选》、《永定河志》、《冀州考》、《河渠志序》等书。
标题:[文化]“清慎”的治水廉吏兰第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20年义务写春联
下一篇:[文化]为武则天说几句公道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