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北周北云州、灵丘郡地名初考
本篇文章1400字,读完约4分钟
此砖出土于北魏宫城范围内的汉平城北
2009年夏天,大同市安义街工地出土一块墓砖,目前已收藏。
此墓砖无花纹,正文为“建德六年三月二十五日,云州北部灵丘县高官孙高子钦所记”。其中德系人物在双旁和右半中间有一个竖线,是用墨水写的,不用刀切。丘字内侧下方无竖,卜字右下角模糊,陵字为其异体字。正文全部用墨水题写,然后用墨水写。此外,在左侧和砖块下方,还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墨迹。
此砖出土于北魏宫城内的汉平城北。建德六年,为北周宇文雍年号,公元577年。地名叫北云州,不是所有史书都有记载,而是灵丘县有记载。墓砖上的高内都和高的史书没有流传下来。秦子之名,是当时习惯的称呼,《周武帝书》记载“左承侯秦子出而下”。
云州的建立始于北魏孝明皇帝时期。据《舒威小明记》“郑光五年(公元524年)八月,国军过元,免为民,镇改为州。”原淮朔镇改为朔州,原朔州地改为云州。云州的版图相当于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东胜区、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准格尔旗、金航旗。改制的时候是六镇起义的时候,乡镇沦陷,县市搬迁,华侨在别处定居。《舒威地理·云州》记载“漳州故土,失陷后,永熙中变,遣以治与州界。”云州的土地现在相当于山西省文水县以东40英里的云州西村附近。到北齐初期,六镇已收复多年,收复失县。与代表北方华侨安置在并州、汾州的郡县相比,增加了“北”字。如朔州北部、兖州北部、衡州北部、周宪北部、灵州北部、豫州北部,这些县大多属于古代地名。
《北齐书·传》卷五,赵王《荀子·睿除北漳州刺史,北燕总督北渭北衡三州》那是天宝八年,也就是公元557年。朔州北迁是天宝六年(公元555年)。如《山西史地名录》载“朔县,北齐天宝六年,朔州治新城,八年在马邑,称北朔州。”根据《元和县志》,“天宝七年改北衡州为恒安镇...第二年镇被废弃,现在还是北衡州。“北衡州最晚存在于天宝七年,也就是公元556年。云朔黄三州自北向南相连,北云州最迟于北齐天宝七年(556年)建立。””载“建德六年二月,齐泰州镇悉降,关东平”,而北齐原北云州之地被周接管,正如墓砖所言,它的出现为北云州。云贝地区所辖县中,乐圣、云中、建安、振兴等县约有个。这四个县最初由云贝州领导,在周朝被摧毁,在北衡州被废除。此外,北衡州领导的六个县,即代、善、樊氏、柳高、灵丘、凉城,共十个县。
关于灵丘地名的由来,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是《古竹书年谱》,其中“灵丘摄于秦穆公(公元前12年) (公元前648年)”,记述晋国大事,似指山西灵丘。在今天灵丘县东十里,确实有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城叫赵国成。另一个灵丘在蒂奇,《史记》中有很多记载。最早的记述是魏·,“(武侯)九年,(公元前387年)翟败我,使吴起伐齐至灵丘”。这个灵丘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以南17公里的南镇。山西灵丘文献最早最可靠的记载是在西汉初期,也就是公元前195年。《史记·韩信卢宛列传》载“汉高祖十二年冬,樊哙大军死于灵丘。”这个地方指的是土地,毫无疑问是山西灵丘。到北魏,设立灵丘县,归灵丘、下关、沙泉三县;东魏田萍二年(公元535年),有灵丘县和北灵丘县。北齐时期,灵丘县仍在建立,灵丘也是北周的行政公署。北周灭亡后,建德在六年内放弃了北周。此时,灵丘属云贝专区管辖,灵丘县仍在设立,就像墓砖上的铭文“云贝专区灵丘县”一样。
以上是我对北周北部云州、灵丘县的考证。因为是初试,难免会大致省略。我恳请老师朋友指正。
标题:[文化]北周北云州、灵丘郡地名初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精巧鼻烟壶
下一篇:[文化]晋阳自古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