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说中的晋商
本篇文章4717字,读完约12分钟
我喜欢读历史小说 在我看来,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应该有两个特点 首先,有一个故事,或者说故事 故事是小说的核心,没有故事就不能称之为小说 第二是符合历史真实,或者说真实性 可以称之为任何一种小说,但不能称之为历史小说。 作为一部小说,故事当然可以是虚构的,但总要有一个捕风捉影的影子,必须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 在中国当代历史小说作家中,我最欣赏莱文和唐 列文的《胡雪岩》等历史小说,唐的《曾国藩》等三部历史小说,虽然它们不是无所不包,句句有出处,但没有“大话”或“笑话”,这被视为商业或政治的必读教材,让我们了解一个时代 【/h/】中国传统社会“重农轻商”,商人再有钱也不会入市;小说不被认为是文学的主流,也不像诗歌和文章那样受欢迎 因此,这本肮脏的小说写了一个肮脏的商人 明代很多小说都是围绕商人展开的,《金瓶梅》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小说 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年的商业和商人活动 到了现代,小说的地位提高了,商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但是小说对商人的关注并没有减弱,所以以商业为题材的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这个新的水平上,不仅数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质量提高了 它不是以讲述商业故事为中心,而是揭示复杂的商业活动和竞争背后的规律性 读这样的小说给人很多启发 现代商业小说,当然是以当代题材为主,但也有历史小说 莱文的胡雪岩和唐·的张之洞就属于这一类 随着晋商、徽商的日益关注,这类小说(包括改编电视剧)越来越多 但是,要说达到列文和唐·水平的小说几乎没有,更不用说超越他们了,这是很不礼貌的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很少有杰作需要沉淀 写历史小说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有一个能编故事的文学天才;第二是学习历史,至少熟悉自己写的东西 这两者结合起来并不容易 有些商人写的历史小说挺有意思的,但是离历史太远了,比如晋商写的龙票 学习商业黑帮史的人有很多根本不会写小说,甚至写出来的作品都很无聊。为什么要谈小说?然而,我并不否认这一切。 商人写的一些小说,至少有可读性,有启发性 在写晋商的作家中,我佩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山西的程颐,一个是内蒙古的邓九刚 他们都有作家的天赋,他们的故事编得很好。同时,他们对晋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编故事并不离谱,能从制度和文化上揭示晋商的一些内在特征 这里我想从程颐的《白银谷与茶道青红》和邓九刚的《大胜奎(一、二)》来谈一谈这些小说在分析晋商方面的独特之处 在众多的晋商小说中,我选择了这三部,因为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晋商小说 白银谷和茶道青红分别于2001年和2009年出版 作者程颐出生并生活在晋商中心太谷,长期研究晋商,成绩斐然 《大生葵》第一、二卷出版于2008年,还有第三卷未出版。作者邓九刚出生和生活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这里是晋商活动比较重要的地方,研究晋商颇有名气 据我推测,《白音谷》以乔氏家族为原型描写了清代中后期的银行业,《茶道青红》以姬氏家族为原型描写了清初的茶叶贸易,《大胜魁》的原型自然是历史上真正的大胜魁商号,重点描写了他们在蒙古和俄国的贸易活动。 小说中有吸引人的情节,很多情节都有史实,即使有一些虚构的,也不违背历史真实性 这些小说都展现了晋商在艰苦奋斗、逆境中生存发展的感人经历,也反映了晋商在风云变幻、激烈竞争中的大智慧和大智慧 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在这无数的情节中,始终抓住了晋商的核心东西——制度创新和晋商文化 【/h/】中国明清有十大商帮,但晋商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商帮 这种第一,在我看来,不仅是历史最悠久、商业活动范围最广、积累财富最多、最辉煌的大院,更重要的是,晋商在过去创造了一套极其有效的,今天我们也在感叹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这些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反映了这种制度和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小说相对于论文或专著的优势在于论文或专著必须有根据,没有出处 但是历史上关于晋商的记载太少了 不仅正史上没有记载,只有范玉斌进入晋商,并不是因为他的商业成就,而是因为他为清政府运送军粮,被封为太仆寺卿(正二品) 即使是《清代钞》等野史笔记,也只有少量零星的记载 然而,小说可以扮演虚构的空,根据零星的历史记录和历史本身的逻辑来解读缺失的历史 这种演绎虽然严格来说不是事实,但总体上还是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绝不是“说大话”或“笑话” 晋商在企业制度上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中国企业的股份制 据史料记载,晋商股份制诞生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道光元年为1821年 基于此,推测晋商的股份制应该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前期,大致与西方股份制处于同一时期 股份制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自十九世纪以来就在晋商中广泛使用 参与一个商号或银行的股东,不仅在家族中有成员,在家族外的成员也越来越多,这使得晋商企业突破了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但更重要的是今天提到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突破 在股份制的基础上,晋商实现了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这叫“合伙制”、“合伙制”或“合伙制”,即业主作为业主决定重大事务,经营管理完全交给以大掌柜为首的人 正是这种企业制度上的突破,使得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中的第一商帮 【/h/】晋商股份制、合伙制的形成,不是借鉴他人的结果,也不是伟人设计的,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它的形成历史没有系统而全面的文字记录 程颐在《茶道青红》中用虚构的故事展示了这个过程 虽然没有更多的数据证明,但让人觉得完全符合历史真相 在这里,小说的写作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也不乏对后世的启示 【/h/】茶道青红中的康家,自雍正以来一直从事茶社的茶叶出口业务 按照它的创业者最后一句话,主人是来担任大司库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他手下的财务主管只是个帮手 下一代康乃馨兄弟可以平庸,下一代年轻,但正常情况下还是可以维持的 乾隆四十四年,中俄边界纠纷的处理导致清政府关闭查克图港,停止两国贸易 康奈尔出俄不能归,儿子康同林还不能接班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戴静宜夫人接管了大东的家和店主 戴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娘家是祁县有名的大商人,能力很强(真实历史上姬家的妻子,应该是戴的原型) 当时禁止茶叶出口,目前形势艰难。戴也觉得累了,于是冯德裕和其他原来的店主都成了大店主,把管理权交给了他们 这是两权分立的开始。通关取消后,康乃馨回来了。经过几经波折,终于承认了戴关于两权分立的决定,合伙制正式形成 从小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帮派导向的制度的出现是被迫的 当业主意识到企业不采用这种制度就要完蛋时,他不得不交出经营权 这种逆转机制是所有机构改革的共同特征 形势好的时候,人们安于现状,不考虑改革,成绩可以掩盖一切问题 但是,有问题的时候,人要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找到出路,然后就是制度创新 历史上所有的制度改革或制度创新都是强制的结果,也是“危机”中的“机遇” 历史上,晋商的这种制度创新仍然存在两种“力量” 一是《茶道青红》写的问题严重 二是企业要做大,业主能力不够 比如说,西玉成颜料店老板李大泉,想经营一个票号,但是不懂业务,就把管理权交给了大掌柜雷绿泰 乔的生意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行业,但他自己做不了所有的事,也不知道所有的事。 于是受命掌管包头的事务,颜、高煜掌管银行 晋商成功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有一批忠于主人、精通业务的大掌柜,为晋商撑起了一片天 大店主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正是因为公司治理结构中实行了两权分离的合伙制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也希望实行这个制度,但是他们正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职业经理人 晋商比他们幸运,因为有这样的人 职业经理人做大掌柜有两个条件 第一,忠诚,不能从事不利于企业和所有者的不道德行为;第二是精通业务 《茶道·青红》中的冯德裕等人追随康氏两代,以“受他人委托,忠于他人”为基本的人性标准 康佳和冯德裕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 此外,在随后的康佳企业家的商业活动中,冯德裕处理各种事务,生意如火如荼 在真实的历史中,晋商的大掌柜就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 事实上,晋商股份制和两权分立在制度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 这意味着业主承担无限责任,而大掌柜只享有“权利”和“利益”,没有法律责任 这个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能在晋商中发挥良好作用,在于大掌柜的职业道德 诚信的企业文化弥补了制度上的缺陷 这就是晋商企业文化的作用 大店主之所以忠于老板,勤于经营,不仅取决于企业文化,还取决于激励机制 在十大商帮中,晋商最先推出的是身体股制,即大掌柜等高级管理人员拥有身体股,可以参与分红 这样,大司库的个人利益与企业息息相关 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大店主也获得丰厚收入 程颐在白银谷对这个系统有详细的描述 身体股就是大掌柜之类的管理者用自己的功绩和业绩买股票,分红的时候“赢了不亏”,就是赚了钱可以分享利益,亏了就不用承担损失 一般来说,在一个四年会计期内,一个有股份的大掌柜可以拿到一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除了由公司或票号提供的、年薪120银养家的衣食住行外,每年还有2520银的结余 当年的县官,包括养廉银在内,一年的总收入只有1200银子,还要养家糊口,还要给老师发工资 体股制是晋商在企业制度中的又一重要贡献 两权分离给了大掌柜足够的权利,体股制给了大掌柜足够的利益。他们能不能对主人不忠,勤于经商?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体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体系是永恒的 晋商的股份制,两权分立,体股制都是这样 邓九刚在《大声魁》中描述了这些问题 清代康熙年间,山西、石大学、贾森等创办了大圣奎。时至今日,呼和浩特仍有这种生意的痕迹 大胜魁不仅描述了这家事务所商业活动的辉煌,也揭示了晋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当店主有权威,店主忠诚时,两权分离是有效率的。《茶道青红》里的康家有这样的条件,大生奎在经营初期也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成功了 但是到了后期,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两权分离出了问题 “大生奎”描述的是这家事务所后期,业主股权分散,个人金钱利益至上,大店主控制企业与业主对峙的经历 从所有者的角度来看,经过很多代,后代没有事业心,只关心尽可能多的分享来自事务所的钱,削弱了事务所的竞争力。所有者不再是年度所有者 从大店主的角度来看,历代的管理使他们成为权威,或者说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内部人控制” 他们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走向对抗 历史学家,小说中的大俱乐部之一,不惜向政府举报商号走私茶叶,这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大局 当东方伙伴关系体系发展到这种程度时,危机就来了 在晋商的真实历史中,大掌柜控制企业,做不利于业主的事情并不少见。他们的主人整天吃喝玩乐,放弃权力,这并不少见 大圣逵的倒台,在于“后期用人不当,部分店家挥霍浪费钱财,贪污事件频频发生”(《张:晋商兴亡》),原因是大店家的“内部人控制” 从根本上说,晋商的失败是农耕文明败给了工业文明,黄土文化败给了海洋文化 晋商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商业。他们虽然不从事农业,但处处浸透着农耕文明的特征 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商业和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商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然而,我们并没有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农耕文明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农耕文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的东西,当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训 研究晋商的目的是吸取农耕文明中有益的东西,吸取教训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阅读关于晋商的论文和作品是不可能的,阅读晋商小说已经成为一种很好的休闲学习方式 读一本好的晋商小说,会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合上书想一想,带着敬佩和感叹 今天的企业还需要分权和激励机制 晋商过去的所作所为,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要避免他们的各种问题 一本严肃历史小说的启示是无限的 把我的经历写出来,或者让更多的朋友看 ■
标题:[文化]小说中的晋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