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庙前渡口话东渡

[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庙前渡口话东渡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3 19:28:01 阅读:

本篇文章2346字,读完约6分钟

进入山西抗日老区和当年的革命根据地

听听三晋大地抗日篝火的感人故事

历史回放

八路军挺进山西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共产党在敌后发动独立游击战争,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时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8月底至10月初,在朱德、彭、叶剑英、左权、任、等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八路军三大主力3.2万人从陕西省韩城县之川渡口上船,向东渡过黄河,在万荣寺前渡口进入山西,到各地敌后发动抗日战争。115师到达樊氏、灵丘;120师到达宁武、神池;129师经太原到达山西东部。此后,我党在山西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翻开了抗日战争的新篇章。

[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庙前渡口话东渡

前世

朱德发名片

1937年10月初,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渡黄河进入山西。许多当地人想看看朱的真实面貌。有一天,朱德在河津西昌村常尹青的家里过夜。经过短暂的讨论,大家都认为这位八路军老人风度非凡,非常和蔼可亲。离开时,的父亲常试图要求朱“尊姓大名”。朱德笑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上面写着“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仪陇、四川总司令朱德”。一家人兴冲冲地赶过来告诉对方,要求全村人都过来看看。还有一次,稷山翟店镇的师生听说朱总司令要来,在校门外迎接。朱德欣然走进学校,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服务。然后,他让士兵们拿出一盒名片,亲自送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老师们喜出望外。当时也没办法弄清楚朱德在河东发了多少卡。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朱德的名片却像燎原之火,在河东人心中燃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庙前渡口话东渡

红色记忆

“工农兵学商业,一起救国。拿起我们的锤子、刀子和枪,走出工厂的田庄教室,走向前线,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78年前,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从陕西枝川渡过黄河,到达山西抗日前线。

400多艘船,40多天,成千上万的船夫手摇木桨,穿梭于黄河两岸,驶过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这不仅是黄河航运史上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也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勇往直前的惊人之举。

“黄河西至昆仑,怒吼千里触龙门”。黄河从陕甘宁峡谷流出龙门时,河床突然变宽,河水缓缓流过,烟雾缭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八路军登陆黄河的万荣寺前的古渡口,现在已经被河水淹没,黄河上的古渡口也已经被上游的禹门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大桥所取代。但是八路军东渡黄河留下的红色

脚印永远铭刻在当地人的记忆里。

6月30日,我在寺庙前参观古渡时,碰巧遇到了万荣县党史办公室主任贾,他正在寺庙前的村子里寻找红色脚印。他说,钱缪渡口以前属于荣合县保定镇,当时八路军三个主力师选择在钱缪渡口登陆。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与阎锡山建立了统一战线,容河县群众基础好。更重要的是,它是晋南的一个大粮仓,为八路军东渡山西、北上抗日开辟了通道。二是庙前渡口与陕西之川渡口之间的河道较宽,水流平缓,地势平坦,有利于大部队顺利登陆。

钱缪村是船夫最集中的村子,也是八路军上岸的必经之路。在村党支部书记李的带领下,我们找了一个亲身经历过的村民。老人潘,今年91岁。虽然他有一些耳朵,但他仍然很兴奋地提到那段历史。借助李的“翻译”和贾的补充,它似乎又回到了78年前八路军上岸的古庙前的渡口。

八路军东渡黄河一定要有大量船只。由于阎锡山当局破坏沿江船只,散布反共谣言,原来三千艘船只剩下一百多艘。八路军先遣部队宣传动员后,大部分躲藏起来的船夫回到村里,献上了自己的船只。不到几天,1000多名船夫和400多艘船只加入了运送八路军过河的舰队。

1937年8月30日,八路军第115师先头部队和骑兵营东渡黄河,开始了这一史诗般的征程。

此时正是多雨连绵的秋天,总是风平浪静的江浪翻滚。渡船夫站在船尾,眼睛向前看,双手紧握船舵,大声喊道,两边的船夫大声回应,奋力按照指示划桨。这条河虽然只有10英里宽,但船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一次过河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在40多天的渡河过程中,船夫们在八路军抗日热情的鼓舞下,早早起床,换班吃饭,不停地停船,保证了八路军安全、有序、按时渡河。

9月15日,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工作人员冒雨渡河,任、、、左权同病相怜。

“听说八路军最大的官员要过黄河。我们跑到河边看热闹,但没看到。后来我们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朱总司令带着一顶帽子,一个缠足,一个,已经跟队伍来了。我没想到八路军官员和士兵没有区别,他们根本看不出来。”

“我家天天和新战士住在一起。他们一进门就扫院子,挑水做饭,离我们很近。树上的红枣一颗也没丢。当年要是换了别的部队,早就没了。”

在谈到八路军时,潘谈了很多。

八路军严明纪律、秋无犯、官兵一致、爱民爱民的作风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热血青年参军抗日。据万荣县党史记载,贺龙率领的120师离开万荣时,又增派了近千人的兵力。

“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巨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正在登陆的后续部队。当年,情感传染,谁打赢了抗战,谁就爱谁,谁就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贾纪萌接着说道。

在东渡黄河的四十多天里,有无数关于军民深情厚谊的故事。有一个摆渡人叫贾村保,被八路军运送过河。一个士兵送给他一支刻有“胜利红旗插遍全国,欧亚和平之声不绝于耳”的竹笛。时至今日,这支竹笛仍保存在贾村保的孙子贾的家中。看到这个竹笛,上面的字迹还是清晰可见。贾说,爷爷临终前把笛子递给我的时候,反复对我说,这是八路军留下的,你要好好保管,代代相传。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夕阳映在宽阔的河道上,曾经浑浊的黄河清澈多了。有许多鸟在河上盘旋和玩耍。岸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悠闲地打鱼。一群老人围坐在树荫下。都是幸福祥和的,让人觉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标题:[文化]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庙前渡口话东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