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右玉县新云石堡
本篇文章1008字,读完约3分钟
新的大理石堡垒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82年),最初是用土建造的,上面盖着砖。当我们走进这座距离长城一步之遥的大理石城堡时,我们发现它也是一座无人居住的空城,与废弃的旧城堡没有什么不同。那是初冬,堡中的农田有的已经犁过了,有的已经枯了粮,几头牛正在悠闲地吃着。整个城堡是方形的,看起来比古堡还要大。地面不是很平坦,有些地方是梯田。南墙附近有一个高高的平台,上面放着一块大石碑的铭文,上面写着“永远流淌”。因为没有碑体,不可能知道碑的用途。从高台的形状和位置来看,应该是一座寺庙的遗址。
虽然新城堡的城堡墙没有旧的完整,但基本上没有损坏。四座城堡城墙的墙基和角基都很高。城墙长度为240米,城市周长超过1公里。本来是用砖盖的,现在除了南墙基本都拆了。南墙西段破损严重,但东段最为完整,原有的红石条形墙基和墙上的砖还在。堡城开东门,有个瓮城。巴比肯门朝北开。据说“永安”石雕最初是镶嵌在城市的顶部。现在巴比肯只剩下墙的轮廓,其他的都不存在了。
踏出翁城门,就是现在的云石堡村。那天阳光明媚,是冬天以来难得的好天气。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坐在城墙下晒太阳。当被问及为何弃城而选新房时,几位老人向我们讲述了屈辱的历史。原来,1937年冬天,日本侵略者进入这个地方,一进入就占领了城堡。他们赶走了所有的人,把城堡变成了军营。他们离开时,用火烧掉了城堡里所有的房子。老白
姓氏只能在堡外重建家园,曾经繁华的军事堡垒从此荒废。
但是,谈到日军来之前的军事堡垒的情况,老人还是很自豪的。据他们说,长城东侧离堡垒西侧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个“马市”,也是土墙和高耸的城楼环绕。它是明代重要的汉蒙边境贸易场所,当年非常热闹。而且因为马市的存在,也带来了云石堡的繁荣。我们查《明史》的时候,也有这段历史的记载:隆庆四年(1570年),明廷和鞑靼人约定通过朝贡进行贸易,“大同应在佐为北威远堡外”,这就是云石堡的马市。由于云石堡具有国防和边境贸易的双重任务,明清两代都更加重视堡寨的人力配置。明朝时,堡内有驻军一处,旗兵143人,战马27匹。清初改为设伦理官1人,警卫员100人。堡内守备长城北起铁山堡边界,南至威远堡边界,全长7.15公里。共有22个侧墩,共有市场1栋砖房,清代有7个侧墩。每边墩配5个边兵,每一个给詹军1公顷。古人设立习俗,部署兵力如此周密,足以阻止草原游牧民族的入侵。■
俯瞰辛云石堡(照片:张敏)
辛云诗宝(摄影:冰雪视野)
标题:[文化]右玉县新云石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右玉县苍头河堡
下一篇:[文化]右玉县云阳谷与云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