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城文脉 湿地水系 园林生态 三名片促山西朔城区旅游收入破20亿
本篇文章899字,读完约2分钟
从崇福寺到三大建筑;从过去“一股风从春天吹到秋天”的困境,到“一条清澈的小溪环绕城市,一个长城外宜居的地方”,美丽的山,美丽的水,美丽的新城 【/h/】近年来,朔城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将玛雅古城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提升文化旅游水平 城内古城文脉、城南湿地水系、城西园林生态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名片,推动了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向前发展 仅2013年,雨城区共接待入境游客16798人次,同比增长12.32%,外汇收入达到575.47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31.727万人次,同比增长25.87%,旅游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到21.12亿元。朔城区生态开发促进文化旅游繁荣的效应开始显现 【/h/】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再现古城千年风貌,朔城区于2008年开始进行古城保护性开发,保留原有的“四街八巷七十二街”,最大限度地发挥辽、金、明清时期的建筑符号和风格特色 与此同时,崇福广场、文昌阁重建、文庙修复等三大建设项目相继启动 一系列文化精品再现在朔城大地,成为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 目前,文昌阁改造工程和文庙修复主体工程已全面竣工 在此基础上,朔城区科学制定古城文化产业园规划方案,精心布局古城四街文化产业,整合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产业,营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打造古城文脉在城市中的独特名片。 【/h/】同时,朔城区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按照建设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朔州目标,围绕“一山两河一湖”生态治理格局,坚持生态治理与景观治理相结合,重点实施西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40万亩、金沙植物园工程4000亩、惠河治理工程12公里、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10多公里、3平方米。 不仅如此,惠河治理工程不仅注重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还创造性地恢复了“朔城八大古景区”之一的“惠河流水”景区,不仅将当地传统文化与生态建设完美结合,也赋予了生态建设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活力 目前,朔城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130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8平方米,空气湿度每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城南湿地水系和城西园林生态的城市卡效应凸显
标题:[文化]古城文脉 湿地水系 园林生态 三名片促山西朔城区旅游收入破20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佛教古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