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北京科技大学 SPQ 晋韵食光科普实践团在山西晋中榆次区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团队聚焦不同人群需求,通过线下课程与实验结合、线上短视频传播的方式,将健康饮食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科学理念扎根三晋大地。

萌娃课堂:实验互动中播撒健康种子

在幼儿园,实践团开展 “舌尖上的健康方程式” 系列活动。队员们结合儿童认知特点,精心改进PPT,用直观方式帮助小朋友认识蔬菜水果、肉蛋奶的作用。负责实验演示的队员表示,看到孩子们围着实验台好奇探索的样子,真切感受到科普的意义。团队还通过趣味讲解,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零食,理解 “适量选择” 的健康原则,在互动中让健康意识自然萌芽。

科技馆里:解码晋味美食中的科学原理

晋中市科技馆内,“舌尖上的科学:探秘晋食营养与安全” 系列活动持续开展。队员们合作围绕山西特色饮食设计实验 —— 从面粉发酵到陈醋酿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微生物作用原理,配合实物演示让孩子们理解日常饮食背后的科学。正如团队成员所说,结合调研中发现的传统饮食特点,将晋味美食文化融入科普,能让孩子们在了解家乡味道的同时,深化对营养科学的认知。

社区讲堂:针对性宣讲传递健康理念

实践团走进经纬第一社区,为居民开展健康科普活动。针对中老年群体,队员们结合当地饮食惯,讲解低盐饮食、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并提醒大家警惕不实保健信息。团队在总结中提到,从最初的怯生交流到后来的自然互动,逐渐学会用 “接地气” 的方式讲解知识,让老人们听得进、用得上。活动中发放的健康手册,更将科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建议。

云端传播:用镜头让知识触达更广

团队精心打造 8 期山西饮食科普短视频,从科学视角解码地域饮食文化密码。《山西人为何痴迷午睡?》串联碳水代谢机制与农耕气候传承,《老陈醋的 “菌” 事风云》以拟人化镜头揭秘微生物发酵战争,《碳水天堂生存逻辑》多维度解析面食盛产的地理、历史与经济基因,《早餐头脑的药食密码》则挖掘傅山养生智慧与晋商文化脉络。团队以动画解构生理原理、故事化呈现科学规律,构建 “短视频 + 系统讲解” 的传播矩阵,让山西饮食从 “舌尖美味” 升级为 “知识富矿”,借助云端传播让地域文化与科学知识双向破圈 。

从幼儿园到社区,从实验到云端,SPQ 晋韵食光科普实践团用分众化科普架起知识桥梁。队员们表示,这场实践让大家明白,科普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用真诚与专业,让健康理念真正融入生活 —— 这正是团队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生动实践。

来源:山西时报网

心灵鸡汤:

标题:课堂连着实验,线下通着云端 —— 北科大实践团科普活动纪实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cj/3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