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搬出穷窝窝 迈向新生活——我省36.2万贫困人口走出大山奔小康

[文化]搬出穷窝窝 迈向新生活——我省36.2万贫困人口走出大山奔小康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12 13:52:01 阅读:

本篇文章2811字,读完约7分钟

我省是脱贫的重要战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吕梁山、燕山-太行山2个,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全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途径。在反贫困斗争中,我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查勘山西的重要讲话,重点抓好3350个深贫困村,对生活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力实施扶贫搬迁,有效解决了“一方不能养另一方”的问题,对深贫困展开了全面打击。

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惊人的奇迹。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502个集中安置点,36.2万贫困人口办了卡,11万人同时搬迁,全部迁入新居。

五年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起社区治理的新格局。全省贫困地区呈现出“搬出山别墅、退陡坡耕地、绿化荒山荒坡、点亮光伏产业、转移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生动局面,走上了山西搬迁扶贫“六环联动”闭环推进之路。

实施“六环联动”整村搬迁解决问题

在实施异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我省把重点放在最困难的地方,关注最贫困的人,扭住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深贫困自然村的全村搬迁上,采用了准确的认定对象和新区安置设施。古村落拆迁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遵循“六环联动”方针,全面解决了“人、财、房、树、村”七大难题,极大地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六环联动”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的好评。

“奋斗几十年,一年赢几千年,走出贫穷的沟壑,人生才有希望。”来自石楼县小苏安镇田家岔村的苗族海瑞是扶贫搬迁的直接受益者,近年来目睹了村民的生活变化。

“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做梦也没想到从穷山沟搬到县城,住上一套水暖电全的新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4月17日,在龙山河畔的新房子里,苗海瑞用简单的话语表达了拆迁户的心声。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地区,是我省十大贫困县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县有1.5万人迁入新居,贫困发生率从54.76%下降到0.31%。

我省80%的地形是山地丘陵,东部太行山全是干石头,西部吕梁山纵横交错。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7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这些地区。如何改变他们的贫穷?

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说:“从全省的实际情况和贫困人口的长远利益出发,我们把异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的第一工程,在条件好的县城和乡镇建设移民安置点,支持和改善道路、通信、管网等。通过改变生活的空,我们将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钱从哪里来?扶贫开发投资公司通过承担政策性贷款和债务资金解决融资问题;土地不足怎么办?自然资源部通过单独的土地使用计划支持搬迁土地。

全省上下都在大力扶持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都在狠抓质量、狠抓进度,扶贫干部纷纷下海到一线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三金有序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迁移。

位于太行山南段的平顺县,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和革命老区,多年来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跨进新房子,赶紧过上好日子."在谈到搬迁后的变化时,住在同心园安置点的贫困家庭郭(音译)喜气洋洋地说:“新社区的交通、医疗和孩子上学都很方便。还可以去附近的扶贫车间打工挣钱。日子真美好!”

强势产业促进就业,贫困人口稳步增加收入

“我以前住在老村子里。除了种地,我实在想不出还能干什么。”兴县的刘小梅从魏家滩镇西坡村搬到了柳叶沟安置点,就像换了一个人。每天早上,她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楼下的扶贫车间上班。她高兴地说:“我爱人在外面工作,我在家门口就业,不用靠几亩薄田过活。”

“搬迁没动,行业先走。”根据农村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城市安置区就业援助的工作思路,我省拟统筹两地迁入迁出,同步建设特色工业园、扶贫作坊和扶贫工业园,通过多渠道捆绑使用政策,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科兰县赵家洼,以前是个小山村,没电没车。到2016年底,村里只有6户13个老人,会走路的都搬走了。

老房子拆了,苦日子也就结束了。2017年9月22日,赵家洼第一个完成了克兰县全村搬迁,村民山区退耕还林,村内房屋拆迁复垦。

和保洁公司签了劳动合同,曹在玻璃棉厂打杂,王三女在县城当清洁工,张清秀去新余公司做绿化...除了经济有保障的贫困户,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年轻人更是如鱼得水,自己创业。

取代了贫穷的工业,切断了贫穷的根,赵家洼的村民不再从贫瘠的黄土中刨地。

4月16日,塞外冷暖。而阳高县古镇农光互补产业扶贫园区的大棚里,春意盎然,近1米高的西红柿已经结出了绿色的果实。刘说:“我以前住在土洞里,现在搬到新的砖房里去了。人过来了,行业也有。我平时在园区工作,一个月收入近两千。”

大同市委常委、阳高县委书记冯表示,全县每一个搬迁安置点都同步配套工业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林药套种、旱地小杂粮等产业,给拆迁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搬出去只是第一步。稳定,就业,逐渐富裕是目标。省扶贫办副主任张玉红表示,在确保安置点入住率的同时,我省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和就业援助,确保贫困劳动者能在自家门口就业。

重新管理,加强服务,重新安置人们,享受生活

四月,宝德生机勃勃。走进县城惠民家园安置点,只见建筑错落有致,道路整洁,公共设施齐全,整个小区井然有序。

惠民家园在全县13个乡镇有2166户居民,6583人搬迁。如何做好管理和服务?

“往哪里搬,哪里就要建分店;移民在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县居民事务中心主任胡瑶介绍,新社区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指导原镇和新社区做好搬迁后续援助工作,并设立了卫生室、派出所、会议厅、就业信息平台等。,从而意识到搬迁的人有一个处理事务的地方,有一个有组织的讨论,有争议的管理和困难的帮助。

从南河沟乡韩家峪村搬到惠民之家的刘乃科,因病无法外出工作。小区党团领导高厚友主动协调小区物业,让他当门卫,介绍爱人张荣庆做保洁。刘乃科兴奋地说:“来到新社区,就像在老家一样,谁有事,朋友邻居都爱牵着手,你在这里舒服快乐。”

扶贫搬迁涉及很多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工作重点转向后续支持,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重点推进政策有效延续,千方百计实施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着力开展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搬迁人员安居乐业。

李贵华原是天镇县南高崖乡大老沟村的村民。除了务农,他没有其他技能。搬到县城的安置点后,新社区组织她参加了“人人持证上岗,技能社会”项目的培训,学会了一项技能。

4月13日,在天镇县扶贫工业园生产车间,李贵华熟练操作缝纫机,笑着说:“政府想得真周到,让我学会了缝纫技术。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赚钱。”工业园管委会袁亚男表示,车间女工和李贵华一样,经过免费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完成了从农村妇女到产业工人的美丽转型。

……

三金每一个扶贫搬迁的故事,都是扶贫政策红利的释放。一县有路,一村有路,一户(人)有规划。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绘就了一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丽画卷。(李

标题:[文化]搬出穷窝窝 迈向新生活——我省36.2万贫困人口走出大山奔小康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