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0字,读完约3分钟

2月26日,公布了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步评价结果。山西襄汾宫城、陶寺门遗址考古项目,襄汾陶寺北墓地考古项目顺利入选。据了解,2017年有很多重要考古成果,竞争激烈。各项目之间的票数相差不大。第一票的项目获得170票,并列第25位的两个项目均获得105票。

本次初评入围的26项考古发现来自18个省、自治区。陕西有3名入围,山东、山西、浙江、河北、河南各有2名入围。总的来说,省多,地域分布比较均匀。主要有三个特点。一、从年代分布来看,史前考古占比最高,入围9人,夏商周考古6人,秦汉考古3人,宋元明考古8人。史前考古和宋、元、明考古,一个上午一个晚上,占据了前两名的决赛名额。其次,从遗址类型来看,以居住遗址、墓葬和城市遗址为主,但也有一些特点。近年来,许多洞穴遗址的考古项目被列入入围名单,这次名单上有三项,反映出洞穴遗址因其长期的地层积累和相对完整的史前人类居住遗迹保存而成为考古研究的重点。第三,从挖掘工作的性质来看,主动挖掘项目占绝大多数,且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学科意识导向、多单位合作、长期持续的调查发掘工作成为我国重要遗址考古工作的共同特点,不仅解决了重大学术问题,也为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数据。

[要闻]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揭晓山西俩项目入围

山西两个入围项目中,山西襄汾宫城和陶寺门遗址考古项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的。陶寺遗址宫殿区是陶寺遗址都城性质最重要的物化元素之一。2012年,宫殿区的钻探情况表明,周围有废墟。2013年3月,考古学家继续在陶寺遗址挖掘疑似宫城城墙。2017年继续扩大发掘面积,基本清理了宫城城墙的堆积、结构、年代、发展演变,全面暴露疑似南东门遗址和东南角侧门,取得较大收获。

陶思北公墓位于我省襄汾县陶思村以北约800米处。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目前有4米以上的大中型墓葬40余座,3米左右的中型墓葬100余座,车马坑8个,大部分被盗。2017年,发掘面积5600平方米,暴露墓葬230座。以此计算,桃寺北墓园的墓葬总数可能达到一万座。

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将于2018年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链接

最终评估的26名决赛选手名单

(按时间顺序)

1.新疆吉姆通天洞遗址

2.广西龙安牙槐洞遗址

3.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4.湖南泸西下湾遗址

5.福建明溪南山遗址

6.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7.陕西高陵羊官寨遗址

8.浙江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

9.山西襄汾桃寺宫城门遗址

10.宁夏彭阳瑶河园商周遗址

11.山西襄汾桃寺北墓园

12.湖北景山苏家龙遗址

13.陕西澄城刘家屯春秋墓地

14.河南新郑正汉古城遗址

15.河北省行唐县遗址

16.陕西Xi长安秦汉时期的溧阳城遗址

17.山东青岛土山屯墓

18.河南洛阳东汉陵墓考古调查与发掘

19、辽宁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

20、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21.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22.河北崇礼金代太子城遗址

23.重庆奉节白帝城遗址

24.浙江绍兴兰若寺墓地

25.江苏太仓樊春景元代遗址

26.四川彭山河口申银遗址

(孙玉琼)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揭晓山西俩项目入围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ms/1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