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2字,读完约5分钟

恐龙化石是最广为人知、最受人们喜爱的化石,恐龙研究一直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对于人们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探索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5月13日上午,在陕西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金地甲龙”化石、“选择王怡鳄鱼”化石和锯齿龙化石三项古生物研究成果公开亮相 今年6月1日前,“金帝嘉龙”和“伊王怡鳄鱼”化石将向公众展出,公众可以近距离观看 锯齿龙化石正在加紧研究,争取尽快向公众开放 山西素有内外山水之称。山西广泛发育各种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化石资源丰富 近年来,地质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不断开展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发掘、修复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先后发掘出三叠纪“中国坑梓动物群”、白垩纪恐龙动物群和二叠纪锯齿龙等一批重要古生物化石 多年来,通过与国内外专家的合作,地质博物馆研究并命名了三种新恐龙 今天新公布的“金地甲龙”化石是2011年在大同市左云县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化石保存了一副近乎完整的甲龙骨骼,经过精心修复和全面研究,呈现在公众面前。 【/h/】还公布了山西三叠纪主要龙形化石“王鳄”和二叠纪锯齿龙化石 这两种古生物分别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中三叠世和2.6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它们是中国北方特有的古生物物种,就化石保存的完整性和数量而言,它们属于中国第一 【/h/】今后,地质博物馆将继续提高地学研究水平,普及地学知识,传播地学文化,为我省地学研究和地学普及做出积极贡献 【/h/】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先后被列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科普基地”,重点打造青年学生“第二课堂”。 发布会上,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还为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院和太原市杏花岭小学实习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 【/h/】此外,陕西省地质博物馆还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位专家董志明和唐授予了“荣誉馆员”的称号 三项古生物研究成果及其意义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发表的三项古生物研究成果对山西乃至古生物研究领域有什么意义?本报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位研究员和山西地质博物馆馆长 甲龙新属新种将命名为“金地甲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游海璐介绍,甲龙一新属新种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它将被正式命名为“金帝甲龙”,是在山西省左云县发现的 【/h/】甲龙是一种拥有独特骨尾锤的四足恐龙,又名“坦克龙”,是一种知名的恐龙 “金帝甲龙”生活在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骨尾锤甲龙 “它的发现支持了这样的假设,即在钉尾锤的进化过程中,手柄形状的远端尾椎骨出现在末端愈合的皮内成骨之前。 游海璐表示,相关研究成果将刊登在今年出版的《地质公报》上 王《择义鳄鱼》化石有望成为市政厅的又一宝藏 “主龙是包括恐龙、鳄鱼和许多灭绝的爬行动物在内的生物群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唐说,山西的主要龙主要是指生活在三叠纪时期的爬行动物,比恐龙和鳄鱼更原始,也就是以前被称为“假鳄鱼”的爬行动物 唐介绍说,目前相关物种属于主要的龙类和鳄鱼类 杨院士在资料不全的基础上建立了“鳄鱼”的属种,阳性标本不全,缺乏有效的鉴别特征。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怀疑王一一鳄鱼的真实性,认为王一一鳄鱼是一个可疑的属和种 在山西省地质博物馆榆社三叠纪采集的新的完整化石,包括一个离原点8公里的完整无颅骨个体和11个离原点4公里的集群埋藏个体 唐介绍,这些标本的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化石中标本最多、完整程度最高的一批 唐表示,通过与加拿大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合作研究,初步确定这些新化石可能与“伊鳄鱼”同属一个属种 对这些新化石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鳄鱼的有效性和形态特征,还可以确定属和种的系统分类位置 “王择义鳄”新化石有望成为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另一个镇馆的珍品 山西锯齿龙化石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一批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馆长石建如介绍,2015年,在山西省地质博物馆保德县二叠纪孙家沟组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收集到了总重量近150吨的化石标本 经过初步鉴定,这些大型星团中埋藏的化石是锯齿龙,很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在此之前,中国已知的锯齿龙化石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缺少相对完整的头骨 据石建如介绍,山西省地质博物馆收藏的锯齿龙化石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一批,包括近乎完整的头骨和大量的头后骨骼,以及从年轻到成年不同大小的个体 据现阶段统计,化石个体数超过20个,化石总数已达1500多个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发现的材料将为系统研究中国锯齿龙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 (李菲菲)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要闻]恐龙家族添新属种“晋地甲龙”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ms/1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