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山西坚持不懈植绿播绿改善生态的实践

[要闻]山西坚持不懈植绿播绿改善生态的实践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27 23:36:02 阅读:

本篇文章4425字,读完约11分钟

5月10日,省气象台会议室,全省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分析报告会议正在进行 在电子显示屏上,一张山西地图清楚地显示,我省大部分领土被蓝色和深绿色所覆盖 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东峰说:“这是2017年陕西省生态气象指数分布图。图中蓝色区域主要集中在晋中至吕梁的狭窄区域,属于非常好的档次;绿地面积表明生态质量较好,表明山西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不久前,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结论——2000-2017年,山西植被生态质量改善速度全国最快 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不懈努力的成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了几十年 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量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三金的土地变得绿色美丽 植绿播绿在山西筑起一道美丽的生态屏障 初夏,海绿浪糙 从海拔2200米的黑茶山主峰望去,山峦起伏,山势高大茂密,松柏苍翠 黑茶山国有林业局局长李建平说,这里的现有树木总量接近450万立方米 这样一组数据: 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近10年完成人工造林526.55万亩;【/h/】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总效益达到940亿元;【/h/】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治理面积1941万亩;【/h/】太行山绿化工程10年完成人工造林147万亩;【/h/】两轮退耕还林工程共承担任务1062万亩; 全省有45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2个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137个森林公园。【/h/】森林面积4816.35亩,森林覆盖率20.5%,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这是一份很重的成绩单 在看似干巴巴的数字背后,凝聚着全省人民几十年来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汗水,体现着我们年复一年长期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毅力,也承载着3700万山西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h/】2000年以来,国家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大型建设项目 这六大工程都是在我省布局的 绿色的星星开始聚集在荒山和沟壑中 【/h/】2006年,我省启动了省级河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工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六大”工程 之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土地绿化、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效益提升、森林质量提升、林业生态保护、林业扶贫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六大林业工程”。每年造林速度400万亩,造林总量2206万亩 【/h/】2013年,我省开始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经过四年不懈努力,累计投资21.4亿元,完成造林57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12.77%提高到现在的14.86% 吕梁山生态支持能力提升到新水平 【/h/】2015年,《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颁布,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全面实施 去年,流域面积11.2万平方公里的“七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增流兴水、绿化步伐越来越快 【/h/】2017年,太行山吕梁山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大工程启动,中长期目标体系明确 目前,《太行山吕梁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标志着以“两山七水”为重点的生态恢复战役全面展开,我省开启了全面实施风景林、湖泊、草地系统管理的新时代 省绿化局局长刘增光说,早在1978年,山西就成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部分,项目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一半 经过40年的坚持,这个地区成功地实现了从“沙成人”到“人成沙”的历史性转变,逐步建成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富民利民的“绿色长城”。 【/h/】多年来,全省大力弘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长期贡献、长期受益”的“右玉精神”,坚持“治山治本、周边绿化、工业富民、林业增效”的发展思路。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京津冀周边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植被恢复区、通道沿线绿化区,努力持续植绿播绿。 山西的“黄”“黑”“灰”脸渐渐被绿色覆盖 60岁的前大同县林业局局长赵德庆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植树。这位省特殊劳模,在当地被称为“树痴”,与树打交道30多年了。 在彩梁山森林公园,他抬头看了看远处:“现在周围的山都绿了,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4.8%。大家想做的越来越多。 以前每年都是风,从春天到冬天。现在是大风不起沙,小风不扬尘,环境越来越美好 谈到改变,“老林业”是这样总结的,“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努力,四靠负责,五靠坚持。” 这么多年来,我们就是这样来到这里的 于是,几十年来,从太行山的干石山区到吕梁的荒山秃岭,从沙土的不毛之地到黄土高原的千沟万树;绿色,一点点增加... 创新机制,增加绿色收入,生态民生,相互促进,共赢 5月11日,登上临县柏文镇李家湾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山顶,俯瞰层层坡梁上成排的生态林和经济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参加了生态造林绿化,投入了308名贫困劳动力。年人均劳动收入6840元 去年,全村实现了整体扶贫 谈到生态扶贫,李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增明高兴地说 “五山四谷一平”是临县的生动写照,也是吕梁山地区的典型地貌 在这里,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脆弱和极度贫困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 “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省一直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基础,统筹增加绿色收入,促进共赢,协调生态民生全面发展,创新市场化造林机制,加快山西绿化步伐 兰县创新生态扶贫模式,走上合作造林到收购造林、专业合作造林、林业资产收益造林扶贫试点的新路 他们的做法是,合作社60%以上的成员必须是贫困户。在收入分配上,造林项目总投资的45%以上用于劳务支出,60%的利润按成员的劳务进行分配。种植的树木的所有权属于原承包人。 省林业厅林改司司长邢俊华说,全省已有2933个扶贫造林合作社 马是蓝县林德财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 他说,合作社的48名成员中有45名是贫困家庭 去年春天,合作社承担了完成1500亩造林的任务,参加造林的贫困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000元 蓟县林业局局长王建明说,目前全县有102个这样的造林合作社。去年,全县完成造林项目13.87万亩,全部由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担 蓝县的创新实践在吕梁、全省乃至全国迅速推广 2017年9月25日,全国林业立地观测会议在吕梁召开 这次会议也使“山西经验”成为一条“民族道路” 近年来,改革创新引领着全省林业生态建设 大宁县作为实施“两山”生态保护和恢复重大工程的重点地区,将率先尝试和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和恢复的长效机制 县委书记王金龙说,他们坚持植树造林和管理并重,实行资产管理和保护改革,发展家庭林场和股份制林场,设立扶贫和生态效益补偿专项资金等。激活生产要素,激发林业生产活力,实现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退耕还林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我省贫困人口的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全国监测结果表明,我省第一轮退耕还林保存率达97.4%以上,封山育林合格率100% 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在全省58个贫困县展开 我省积极探索有效的机制和组织形式。2016年、2017年提前开工,提前支付,358万亩陡坡耕地应退 【/h/】农民如何从耕地的退缩中受益?5月12日,在兰县蛤蟆神村,村民们经常从专栏里讲述他的退耕故事 2016年,该村不同的红色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转让了2240亩退耕还林种植沙棘,他家的19亩坡地也转让给了合作社 他的账户是这样算的。前五年可从国家获得每亩1500元的补助,每年可从合作社获得50元的保障收入。此外,他还可以在沙棘基地工作,年薪至少5000元。人工费, 蓟县副县长刘表示,5年后,退耕还林补贴结束,沙棘也进入了满果期 按照现在的价格,每亩利润可以拿到5000元。这些已经流转到合作土地上的村民,每亩至少可以分红到300元 省绿化局退耕还林科科长郑峰说,今年我省退耕还林任务195万亩,已完成133万亩 退耕还林区主要分布在吕梁山和太行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生态脆弱的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生态,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树种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经济树种,也可以选择生态树种。在组织形式上,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民+企业”的方式,一端与农民相连,一端与市场相连,最终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份,农民变成股东 依靠科学技术,对景观、森林、湖泊和草地的综合管理 伴随着水和森林,这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山西尤为重要 保留地表水、保护地下水、利用活水和天水是改变我省少林水资源短缺的关键措施 【/h/】5月15日,忻州市人工增雨防雹基地 火箭已经到达指定位置,人员已经待命 漳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康金伟说:“15日至18日,全省将有大范围降雨,我们已经做好了人工增雨的准备 如今,新型人工增雨自动发射射程为8000米的火箭,对天气过程的干预范围更大,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更高 忻州每年实施10多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综合增雨5亿立方米 人工增雨是增加降水最直接、最有效、投入成本最低的措施 目前,我省已建成太原、大同、运城三个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基本形成了飞机、火箭、高射炮、地面烟雾炉一体化人工增雨作业模式。运营范围覆盖全省,年增雨量达30多亿立方米 省人工增雨防洪办公室主任李培仁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在渭河、桑干河等重点流域开展水生态修复;太行山、吕梁山林业生态恢复;海河流域节水人工增雨设备设施建设,提高森林、湿地等地区气象监测和服务能力 “ 初夏,云淡风轻。 汾河干流平遥段的汾河大坝,风一吹,近300米宽的水面荡漾着,岸边的树木和水生植物欣欣向荣 项目经理严建斌表示,去年10月2日,渭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15座蓄水大坝开始蓄水。目前已形成总长82.2公里、蓄水面积16.17平方公里的水面 随着汾河河堤外湿地的建成,将有效恢复水域,重建水系,补充地下水,改善流域水环境 在大坝上,我们遇到了李锦文,他是英利村的一个农民,年近六十。当他谈到渭河时,他非常高兴:“我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大的水量了。如果渭河有水,我们可以给果树浇水。水果长得好,收成也会好。 “ 让水绿起来,从治水开始! 近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恢复全流域的河流生态,颁布实施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条例》,启动了“李倩汾河清水回流工程”、大水网工程等。,结束了汾河断流的历史 去年,覆盖全省所有江河湖泊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建成。同年,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苏水河、大清河七大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2% 【/h/】山西省在协调景观林、场湖草综合治理,促进全流域生态恢复和保护方面,翻开了新的篇章 雨后,三晋大地美丽而翠绿 山川河谷,沟壑梁,绿油油的面庞,沁人心脾 吕梁山绿,太行山绿 在山西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色正在成为背景色 (康美张小敏) 部门

标题:[要闻]山西坚持不懈植绿播绿改善生态的实践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